查看原文
其他

周巨乐:订单转移没那么可怕

拜喆喆 涌金楼 2023-03-25

眼下经济正是顶风爬坡的关口。把“不确定”变成越来越多的“确定”,企业家们在做什么?谋什么?盼什么?涌金君和朋友圈里的十位企业家聊了聊。
  • 订单转移的现象被放大,其实是担忧被放大了。长期来看,订单转移没那么可怕。

  • 补贴要用在刀刃上,扶持小微企业的同时,有体系地扶大、扶强、扶优。

  • 外贸企业要突围,不能有“勉强撑一撑”的心态。否则潮水来了,就要挨打。

涌金君:怎么看待当前的外贸形势?

周巨乐:从上半年数据看,浙江外贸表现不错,但数据是有滞后性的,上半年数据反映的是去年底的海外需求。
去年国外疫情严重、物流不畅,欧美消费者有危机感,拼命囤货。但这样的特殊时期一去不返了,下半年全球外贸形势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严峻得多。
这是我从事外贸的第37个年头,中基宁波集团是宁波最大的外贸公司,去年我们的营收破千亿。尽管今年数据也很好,我仍然认为未来3年甚至10年内都非常困难,公司要思考怎么活下去。
现在,欧美国家对“全球化” 变得更谨慎。一直以来,欧美市场在我国外向型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所以我们要更加敞开大门与世界接轨,让世界了解我们的状态。

涌金君:如何看待外贸企业反映的下半年订单减少这一状况?

周巨乐:下半年在手订单减少,我认为主要是全球层面普遍的需求不振。

在俄乌冲突、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欧美消费者消费需求下降,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许多美国消费者从前一打一打买衣服,如今也开始省吃俭用了。前段时间美国对民众有疫情直接补贴,现在也取消了,民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减弱,购买力下降。欧洲也是类似的情况。

欧美消费疲软,浙江的订单明显少了起来。

同时,疫情也阻断了不少生意。展会是帮助企业和客商增进感情,加深客商对中国企业了解的窗口,这是线上交流替代不了的。

对于最近一直热议的订单转移话题,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越南以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抢走浙江订单这件事,放在往常,是大浪淘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正常经济现象。

但在叠加了疫情、俄乌战争、国际冲突后,许多企业订单减少,甚至经营不下去了,信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订单转移的现象被放大了,其实是担忧被放大了。

长期来看,订单转移没那么可怕。

其一,东南亚的产能已经接近饱和,产业链也并不完备,国内积攒多年的技术类的、高附加值的订单很难转移出去,产业链配套更难转移;其二,当地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我们一直说的“人口红利”其实有限;其三,一大部分东南亚厂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开设的,符合国际化经营的趋势。

所以我根本不担心转移。

在全世界经济下行的时期,一部分拥有技术优势和议价权的外贸企业,通过低调经营在闷声发财;另一部分企业则扛不住退出了,这个过程是一种优胜劣汰。

转移是阶段性的,待到政策明朗、对外开放的步子更大了,我们现有的优良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我们的智能化、数字化布局、制造业发展都会迎来新一波机遇。

我们要认识到眼前的困难,但是也要对长期发展保持信心。

涌金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如何布局?

周巨乐:在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局势下,除了思考优化外贸产业链,我们也在思考构建本土产业链。

我最近工作比较忙,就是忙着多元化发展的布局。去年,中基集团和宁波商贸集团混改成立中基商贸公司,开始切入内需生意。

这种规划的考量,一是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底线思维,二是跟随中央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布局。

宁波商贸集团是市民“菜篮子”的守护者,承担着保供重任。从前,商贸集团如果有补货需求,需要自己找供应商,但要延展国际供应链并不容易,通过和中基合作,商贸集团有了更多国际供应商资源,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中基而言,牵手商贸集团符合多元化经营战略。商贸集团拥有1000多亩水产养殖基地,在奉化、象山等地有加工厂,同时投资了400多亩冷链库,形成了养殖、加工、配送、市场一条国内体系完整的供应链。这是中基全新的产业机会。

企业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地转变经营模式,这是中基的生存秘诀。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企业如果循规守旧,那日子肯定很难过。

涌金君:接下来外向型企业应如何突围?

周巨乐:所谓突围,对大企业是完备产业链体系,对小企业则是抓准核心竞争力。不能有“现在还可以活下去,业务还可以撑”的心态,否则,潮水来了,就要挨打。

这两年,中小外贸企业日子不好过,政府层面给予了许多支持,但政府不可能全程扶着企业走下去。

我认为,补贴要用到刀刃上,比如出口形势严峻,就从出口信保等方面多支持和帮助小微企业,同时,有规划有体系地扶大、扶强、扶优。

除了抓住统一大市场,抓住内需机遇,跨境电商也是外贸企业的转型方向。

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外贸,如果我们通过融入亚马逊、DHL等大平台,在海外仓、尾程配送等环节适应他们的规则,西方很难对跨境电商这种贸易形式采取制裁;另一方面,跨境电商跨过了采购商环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但我推荐跨境电商,绝不意味着所有外贸企业一股脑涌来,就能赚到钱。

从前,浙江许多行业的发展都是千军万马式的,然而真正能做大做强的很少。跨境电商的现状也是如此。大小企业一窝蜂涌入,布局海外仓、前置仓,这带来了很多风险。

首先,在海外买地造仓是非常重资产的模式,一旦海外仓空置或当地政局变化,企业周转很容易出问题;其次,跨境电商在很多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比如前置仓货物的采购、物流成本等。

千军万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做外贸,需要系统规划。

以跨境电商为例,它的成功,一定需要政府搭台、头部企业联手,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专业运营团队;统筹布局前置仓、海外仓建设,规划跨境电商产业园,整合国际站、独立站,出台跨境电商扶持政策;打通前置仓、海外仓、尾程配送、金融结算等跨境电商全链路服务,形成一艘“产业链齐全、供应链完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航空母舰,由中小企业入驻。

这样的模式,既有抗风险能力,又能在当地市场占据话语权。

对于这艘外贸“航空母舰”的建设,我已经呼吁了20年,我还会一直呼吁。


- THE END-


往期回顾

赖梅松:凡事都有两面性
张亚东:房地产值得长期看好
楼晶:国企“敢干”,得有“定海神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