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是中国创造全球造的时代

全全 涌金楼 2024-04-12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及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给民营企业带来诸多挑战。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把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擦得更亮。
面对“脱钩断链”风险,民营企业的体感到底如何?企业应如何突围,化危为机?日前,涌金君对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进行了专访。

01

涌金君:华立很早就开启了国际化之路,今年华立的海外基地发展情况如何?

汪力成:未来全球的产业链体系大致有6个板块,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圈,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形成的东盟圈,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圈,以墨西哥为中心的北美圈,以及北非地区和一些东欧国家。

欧美发达国家主要还是布局一些核心技术的产业链,一来这些国家人太少了,招不到足够的工人,二是人工成本太高。

华立在海外便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布局,至今我们已经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产品销售网络,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自有产业的境外生产制造基地,在泰国、墨西哥、柬埔寨搭建了境外工业园/农业园平台。

图为华立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在泰国合作开发的泰中罗勇工业园

02

涌金君: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外媒报道一些外企有意将产业链转移出中国,您对此有何看法?
汪力成:对于这件事情,我认为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

首先要意识到,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以往,全球的经济分工是很明确的,资源国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卖矿产;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占领价值链上游,控制金融和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一般制造业则由发展中国家来干。

2002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真正大规模地参与了全球经济分工。因为高效的政府、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以及庞大的市场,中国变成了全球经济大分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制造加工端。

但这些年的疫情和局部热战,让各国意识到,这种远距离的全球分工存在安全风险。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局部战争,产业链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继而影响到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加上美国对中国采取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主义做法,对其他国家施压了压力,中国的产品又不像2000年初的时候有足够的成本空间,抵消产业链大跨度合作导致的效率问题。

种种因素累积,全球就形成了一个共识,产业链布局要尽量分散一点,各个环节之间的距离越短越好,制造基地靠近目标市场的半径越短越好,最好是同一个国家,造成了如今国内部分产业链外迁的现象。

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这不一定是坏事情,可能还是好事。

差的形势反而会培育出一批好企业。企业就跟人一样,一旦生病了,免疫系统就调动起来了,压力大了,才会打起精神来做事情。

虽然未来几年,低附加值、靠外贸出口赚辛苦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迎来一波倒闭潮。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逼着一批外贸企业真正迈向国际化。

这些年我就发现,跟着我们一起出去的这些老板眼界开阔了许多,因为他们在国际市场中与全球同行在竞争。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再强调“高质量发展”,但以前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没有太多思考高质量发展,经历这一轮严冬,把低端地淘汰掉了,生产要素就可以腾出来承接更好的产业,留下来的都往高附加值的产业上去发展,产业就可以加快转型升级。

03

涌金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您觉得企业应如何主动作为?

汪力成:如果企业的下游直接就是消费终端,建议不要做“甩手掌柜”。

因为有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中国的产品即使被加了关税,在最终消费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性价比优势。但大部分企业已经习惯于拿订单交货的传统出口模式,即交完货之后,后面的环节完全不管了。这就导致一旦国外进口商撤掉订单,企业因为不掌握物流和消费终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若是企业打通了从中国港口到目标消费市场的海运港口,打通海运港口到目标城市的本地仓库,再解决本地仓库到每个城市里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直接跟本地零售商做生意,一来商品成本可以压得很低,减小关税的影响;二来企业是直接卖产品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自主权比较高,不用“走出去”,产业链留在中国也可以好好地做。

如果企业的下游是那些大型跨国公司,那就只能主动“走出去”,嵌入到正在重构的产业链中,产业链往哪里走,企业就往哪里走。

比如宁波的一家零配件出口企业,跟着产业链转移的脚步,在摩洛哥、墨西哥等国家建了厂。宁波这边重点解决技术研发、工艺进步等问题,然后放到这些国家去生产,这样不仅产品响应效率提高了,成本也可以压低。

很多跨国企业都是这样做的。比如德国企业博世,有一块主营业务就是汽车零部件。汽车厂去哪个国家办,他们就跟着在旁边建厂。

主动嵌入国际产业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与链上的企业不断交流学习,向母公司传回最前沿的信息,知道别人在生产什么,往哪个方向去发展,跟世界的发展同步。

中国现在的产业链水平,绝对不是靠“闭门造车”带起来的,而是在参与全球经济大分工的过程中,被许多外资企业带起来的。比如苹果为了产品达标,会花很多精力培养供应商,帮助提升工艺,解决质量问题和管理问题。

国内企业靠自己也能提升生产水平,但这个速度肯定会慢一些。就像中国在加入WTO以前,设计出一个好产品没问题,但就是无法量产,关键原因就是零部件达不到要求。封闭只会越来越落后,只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比较,才能进步。

总而言之,不要用负面的态度去应对现在的形势。能不能成为好企业,看选择哪条路,躺平了那就真的躺平了。

04

涌金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之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更大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增强活性、敢闯敢试。您觉得政府还可以为民营企业做些什么?

汪力成:一个大前提就是政府要正确看待企业“走出去”。浙江提出的“地瓜经济”形容得很准确,企业“走出去”是像地瓜一样,把藤蔓伸出去,汲取各种养分,然后果实结在国内,而不是像南瓜,藤蔓伸出去,到处生瓜。

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起智囊和参谋的作用。全球产业链到底是怎么重构的?趋势怎么样?这个国家的产业生态怎么样?适不适合你?政府应该集中力量给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咨询服务。

90年代的时候,我前往日本参加中日青年交流时就发现,日本的产业省(相当于国家工信部),对每一个国家地区的工业情况包括相关数据、产业结构、供应链关系等了如指掌。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五大商社,它们会通过供应链业务来帮助日本企业完成全球布局。希望未来国内能有更多这方面的服务与指导。
其次,呼吁政府能对企业实施普惠制的减税。

现在企业的很多难题本质是利润薄。比如为什么融资难?因为银行觉得民营企业不赚钱,风险太大,不敢把钱给它。为什么不赚钱?一方面是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这个慢慢在改变;另一方面也是成本不像以前那么低了,企业的税负包袱重了许多。

第三,继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有自我修复机能,再聪明的人搞规划,也玩不过市场,当然关键的时候政府要适当干预。

第四,继续推动依法治国,稳定民营企业的信心。民营企业为什么慌?因为不确定今天这么做明天会怎么样。推动依法治国,让民营企业心中更有确定性,未来才有希望。

05

涌金君:明年华立有哪些新规划?

汪力成:今年华立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并且稳中有进。但我们还是会做好最坏的打算,向着最好的方向去发展。

首要的就是加大科研力度。

现在日子比以前难过,反过来看也有好的地方,比如国产替代进口的最好时机已经到了。原来企业一直买某个跨国公司的产品,买我们的有风险,现在人家主动断供了,我们的机会不就来了么?

华立子公司华正新材内部
眼下华立在全力以赴研发半导体材料,选了一批关键技术进行突破,目前已经解决了三种,可以国产化量产了。如果美国不封锁,这样的机会我们是拿不到的。

当然,所谓“唇亡齿寒”,如果各个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活不下去了,我们单打独斗也不行。因此立足自身之外,华立也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帮助更多的企业一起“抱团”渡过难关。

我一直坚信,中国制造全球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是中国创造全球制造的时代。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问题中把握机会,尽力能渡过这个严冬。挺过去了,企业肯定会上一个大台阶。

- END -
-点击下方名片 探索更多精彩-

往期回顾

稳外贸优外资扩消费 堵点怎么破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浙江如何出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准了就抓紧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