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念第一代浙商,我们在怀念什么?

青龙 涌金楼 2024-04-12

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离去的消息,引发了无数人的沉痛追思。他的音容笑貌、创业故事、奋斗精神,被人们追忆、传颂、铭记。

过去几年,已有好几位传奇浙商离开了我们——

2023年2月10日,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郑永刚离世;

2021年7月10日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池幼章离世;

2017年10月25日,浙江万向集团原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鲁冠球离世;

2017年7月4日,青春宝集团原董事长冯根生离世;

2016年8月2日,万事利集团原董事局主席沈爱琴离世;

2015年6月6日,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离世。

宗庆后(左三)、鲁冠球(左四)、沈爱琴(右二)等参加全国两会  图源:万事利集团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的第一代浙商。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却拥有超越时代的智慧和格局;他们一生勤俭,却为社会创造了丰厚的财富;他们历经困苦浮沉,却坚信实业可以报国,总想为他人撑起一把伞。

当我们困顿、迷茫、失望、焦虑的时候,不妨重温这一代浙商的故事,重温他们用一生教会我们的道理。

1

办法总比困难多

没资金、少资源、缺技术,是从底层崛起的第一代浙商普遍面临的困境。但他们凭借非凡的意志、吃苦的精神、超强的执行力,总能一次次力挽狂澜,绝处逢生。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丝绸女王”沈爱琴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30岁那年,沈爱琴出任杭州笕桥绸厂厂长,这个所谓的绸厂,实际上主要资产就是“22名放下锄头的农民”和当地织布厂淘汰的17张破旧的铁木织机。

没有流动资金,没有生产原料,即便偶尔找到一点原料,生产出的丝绸产品还不允许在市场销售……这便是沈爱琴最初创业时面临的处境。

沈爱琴(左一)号召全厂职工都得拜师学艺,自己率先垂范带动职工学技术  资料图片

“这个厂怕是神仙也救不活!”有人对她说。但沈爱琴却闯出了一条血路:

她尽数拿出家中积蓄,借遍亲朋好友,举债给企业“输血”;一趟趟跑上海、跑绍兴,上门请国有绸厂的退休师傅出山;从国营大厂剩余的边角料里“淘金”,生产出丝绸产品;带着员工,走南闯北搞推销……

“办法总比困难多”,沈爱琴不仅把这个挣扎在国家计划外的乡镇企业给救活了,还把“万事利”做成了中国丝绸业的第一个驰名商标。

2

戒欺

诚信,是第一代浙商得以基业长青的立身之本。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的末代传人,青春宝集团创始人冯根生就将“戒欺”作为自己一生奉行的原则。

冯根生14岁就进了杭州胡庆余堂当小学徒,看着高悬头顶的匾额上,创始人胡雪岩亲笔提下的两个大字,他学到的头一课,就是“戒欺”。

学徒时期,冬天半夜里病人来急诊配药,化痰平喘有一味鲜竹沥,要用大的淡竹管现烧现烤,方子上写着“淡竹沥三两”,即使掺个一两水进去,哪个晓得,哪个去化验?

冯根生与同事一起鉴定人参,严把质量关。  图源:浙江日报

可心底刻下“戒欺”二字,就能强忍着困倦,从刚有暖意的被窝中爬起,把竹子劈开,用火将其中的竹油一滴一滴地烤沥出来。哪怕眼皮困得睁不开,哪怕根本无人知晓,也不会往竹油里掺一滴水。

做人做事“戒欺”,办企业亦是如此。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冯根生从福建考察返杭,看到胡庆余堂国药号门前排着长队,彼时已经69岁的他不顾旅途劳顿,连夜赶到国药号现场办公,召开高管紧急会议。当了解到公司生产的抗“非典”药一天就出药三万余帖,而配方急需的金银花、野菊花等中药材供应价飞涨,若不涨价药店难以支撑等情况后,当即拍板,向市民做出承诺:哪怕原料涨100倍,也决不提价一分。

在整个抗“非典”期间,这剂预防药不但没有一天断货,更没有一次提价,企业亏损50多万元,但青春宝却成为人们心中诚信的旗舰。

3

合作共赢

历经半个多世纪,不少浙江企业正在走向世界,有的甚至誉满全球。第一代浙商驰骋商场、纵横天下,收获各国合作伙伴尊重,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擅长合作共赢。

“万向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合作共赢,有事大家做。”早年,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曾用质朴的语言阐述这一理念——

“做事情一定要先了解对方需要什么,一定要想到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好处,他怎么会支持我?”“我们就是要在外国的土地上,利用外国人的资源,当外国人的老板,赚外国人的钱。同时,也为外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贡献了税收。”

2012年3月,陷入困境的美国A123破产拍卖,全球有25家公司有意出手。对允许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这家先进的新能源电池企业,美国上上下下也有很多反对声。但A123最终选择了出价不是最高的万向。

2011年1月21日,鲁冠球视察美国D&R公司。 资料图片

“因为万向方案可以使公司、职员和股东获得最好的利益。”A123副总裁表示,唯有万向承诺整体收购,承诺不裁员。

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曾评价万向,“能让所有的合作伙伴和美国媒体都异口同声称好的企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022年7月21日,代表全球汽车行业最高荣誉的“汽车名人堂”颁奖典礼在美国底特律举行,入选人物包括福特家族本森·福特、挽救克莱斯勒的李·艾科卡、奔驰汽车创始人卡尔·本茨、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当天,这个奖项第一次颁发给了中国人——鲁冠球。

4

奋斗不止

第一代浙商是企业家中的劳动模范。冯根生、鲁冠球、宗庆后、沈爱琴、池幼章……都曾获得“全国劳模”的称号。

“浙商劳模”们,尽管企业规模、所处行业有所不同,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奋斗不止。

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池幼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白手起家攀上行业之巅,到濒临破产跌至谷底,再到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几经沉浮,池幼章始终冲在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前线。

他曾在办公大楼挂上“我将再起”的字匾用以自勉。企业濒临破产后,他不断探索,先后办起了印染厂、毛纺厂、磁化水厂,直到完成从皮鞋厂到汽摩配件厂的全面转型。

池幼章(右一)到车间查看生产情况。 浙江日报记者 陈久忍摄

2017年,已过古稀之年的池幼章生了一场大病,身边的朋友劝他:“你这个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还搞什么名堂?”

“什么名堂?我要办企业,发展民营经济,这难道不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一个浙商的品格吗?”大病初愈,他马上赶到工厂,恢复工作。

池幼章83岁高龄时,曾有记者记录过他的作息:每天早上8点到企业进车间,午饭后回办公室休息,下午3点再进车间,晚饭后回办公室处理事务到晚上8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呆在生产车间中。“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继续奋斗。”池幼章如是说。

斯人已逝,一个时代正在远去。

但我们终将一次次回忆起这些传奇浙商,一次次重温他们守信重诺的处世原则,他们实业报国的终极理想,他们只讲奉献、不讲享受的优秀品质。也终将有新一代的浙商,新一代的浙江人,继续用一生践行这些做人做事的朴素道理。




- END -
-点击下方名片 探索更多精彩-

往期回顾

宗庆后走了,留下6个背影
一代浙商宗庆后离世
看懂它们,就看懂了浙江产业发展逻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