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硬核演技派,30岁巅峰后却淡出娱乐圈,为何她总是独立特行?

十点视频 十点视频 2022-07-27

点击查看十点视频×张静初


生活的本身就是当下

作者 / 储杨

主编 周小九

十点视频原创


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有一个圭臬去定义,究竟怎样活着,才算真正有价值。


唯一能肯定的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无非是在数不清的十字路口面前,不断选择,不断前行。


李小龙也常说:


“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当我们面对人生中能考验生命勇气的重要境遇时,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作出回应。”


看似是与这个世界博弈,实则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作为独一无二的灵魂,我们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亲密关系,便是与自己的相处。


演员张静初,人如其名,出道二十年,始终活得通透,静好如初。


在娱乐圈这样的名利场,她是特立独行的矛盾体,喜欢独处,骨子里却又有着对演艺事业低调的豁命感。


看似纤瘦柔弱、不露锋芒的她,所饰演过的每一个角色,却都充满着巨大的爆发力。


作为演员,她专注角色,无论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演谁,就能成为谁。


作为普通人,她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人生态度,过滤杂音,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十年起伏,寻找定力


1980年,张静初出生在福建永安的一个普通家庭。


因为文化课成绩有偏差,于是她选择了画画。也恰恰是画画,她的人生开始有了改变。


绘画无意中训练了她的视觉审美体系,让她知道了梵高、莫奈、毕加索,也知道了美院和北京。


从那时开始,她的内心,开始有了与自己对话的声音:走出去,追寻独立与自由。



不知多年以后,张静初是否能还记得那年去中戏蹭课,在阶梯教室里看到的《雾中风景》《巴黎最后的探戈》时的激动心情。


那时她还没有学表演的想法,但命运之中有双无形的手,正推动她向表演的方向前行。


1997年,张静初如愿地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大专班。从此,她与演员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千禧年,张静初出演爱情剧《你的生命如此多情》,顺利进入演艺圈。


2003年,她在电影《孔雀》里扮演了外表安静、内心执拗的姐姐高卫红。


《孔雀》


凭借着这个角色,她一炮而红,斩获了不少奖项。


其中,就有第六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奖的荣誉。


此后,她又继续出演了很多电影,几乎都是炙手可热的女主角。


比如《芳香之旅》、《门徒》、《证人》、《唐山大地震》等等。


《唐山大地震》


不得不承认,她在表演上颇有天赋。但她之所以能将每个角色演活,还得益于她豁命努力的态度。


在《门徒》里,她扮演“瘾君子”阿芬一角,最终因为吸毒过量而死,被发现的时候,全身都爬满了老鼠。


《门徒》


就算换做男演员,这样的场景都是令人极度作呕、恐惧的。


但张静初还是亲自上阵,任由几十只老鼠在她身体上蚕食。


类似极端的场景,在张静初所参演的电影里还有不少,那种极具爆发力,不疯魔、不成活的演技,逐渐成了她的代名词。


《芳香之旅》


2011年暑期档,张静初有三部作品上映。


当时大众眼中,正处在巅峰时刻的她,却做出了短暂休息的决定。


但对于她来说,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她都有自己的定力,她说:


“很多人会说,你那时候巅峰什么的,我说你怎么知道是我的巅峰?我的巅峰还没有来。”


“我非常非常自信的原因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表演、对自己的积累,有一个非常客观和有自知之明的判断,即便当时大家都觉得你演很的好,那么多提名,我还是知道我的表演问题在哪里,然后,如果你没有这个十年的时间去积累的话,你是没有底气再往下走的。”


接下来的十年,张静初接了多部影视作品,也出现了一些质量不可控的情况。


但在她看来,这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课程。


所有不可控的,都是为了让她学会清醒;


所有的当头棒喝,都是为了让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


“这就是生活给你的当头棒喝吧,敲醒你,不要那么自以为是。”



亲密关系,戏里戏外


“2020年冬,在偌大的舞台上,一束光徐徐亮起,张静初和她的同伴们手拉着手,用力跃向舞台边缘,齐声呼喊着,‘松子,你一定要幸福啊’”。


这是话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谢幕时刻,也是演员张静初出道20年,重回话剧舞台的时刻。


她扮演的,正是那个渴望爱、渴望被爱而又一生坎坷的松子。


2021年初,电视剧《假日暖洋洋》播出。


《假日暖洋洋》


张静初所扮演的是一位情感大号博主,却又是没有解决好自己情感问题的创业女强人—宋小可。


在这部剧里,她与丈夫陈斌斌发生了分歧,一时冲动离了婚,但丈夫却没有真正放下她。


陈斌斌请求她配合,在新年假期间,扮演恩爱夫妻,向家人隐瞒离婚实事。


《假日暖洋洋》


也正是在假期中,两人经历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之后,又一次认识了彼此,也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新去追随爱情。


生而为人,我们很抱歉。


在每一段亲密关系里,每一个人都不容易。


因为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所以,和任何人相处,都会有磨合的过程。


关于亲密关系,戏外的张静初说:


“我觉得亲密关系里,最大的问题是,其实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当我们会被另外一个人吸引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有一部分缺失他能满足,或者起码看起来他能满足。”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的磨合是非常痛的,是非常难的。”


“就像宋小可,她们一开始就离婚了,也一直都觉得是陈斌斌的问题,她有一肚子委屈,等到寻找的过程中,她忽然间看到了原来她自己身上也有问题,绝不是一个人的错。”


“没有什么无风无浪的这种天作之合,其实不存在的。”


现在的张静初,依然处在单身的状态里,她非常享受这样半真空的生活。


至于到底能不能碰到那个人,什么时候碰到,她不知道,但是,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


而在此之前,一个人待着,不用和另一个人去磨合,也许更能理解,爱自己,才是处理好所有关系的前提。


《假日暖洋洋》


就像《亲密关系》这本书里写到的:


“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女人这一生最大的智慧,大概就是如此了:


不把幸福依托于另一个人的存在,而是把生活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你来,我很欢迎;你若不来,我也不会难过。


自己强大了,也就什么都不怕了。



活在当下,刚柔并济


张静初说,自己是一个特别刚、特别硬的人,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变成一个比较柔和的人。


她非常清楚,特别刚硬的东西,也特别容易被折断,所以,如何变柔,是她一直在做的功课。


她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李小龙的《生活的艺术家》,张静初在谈读后感时说:


“李小龙一直在强调东方艺术的核心就是刚柔并济,就是如何做一个像水一样有力量的人,水是不可打败的,因为水不跟你打,唯一不可打败的,就是不打的人。”


又如《老子》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一般,水至柔,却又至坚。



张静初还说,自己是个脾气很爆的人,有时说炸就炸了,尤其是在自己比较在意的事情上。


“以前我是会批评自己特别多,总觉得我自己不够好,给自己好大压力,一直被一种恐惧和压力驱动......现在我就学会了说,鼓励一下自己:今天,你看你才上头五分钟,不错了,进步了。”


她通透却又清醒,知道时刻提醒自己、要求自己,尽可能的掌控内心。


“你只有对自己更包容、更宽容,你才可能对别人宽容。”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部分,也会有一些柔软的部分。


在恰好的时候,刚柔并济,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发挥最好的效用,才是真正的智慧。


2021年,2月2日,张静初迎来了41岁的生日。


对于她来说,真正的快乐在于,活在当下。


没有人能够抗拒年龄的增长,但却可以选择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与张静初而言,时间会成为一个加分项:


我希望自己40岁的时候,比30更快乐;

50岁的时候,可能又比40岁更幽默;

然后60岁的时候,可能比50岁更可爱;

70岁的时候,可能比60岁的时候更天真。

希望一直能够有一个进步。


内心丰盈的女人是快乐的,不拘泥于过去,也不空想未来。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要今天比昨天努力,明日比今日要好,那便是人间值得。


最后,引用张静初在其他采访里说过的一句话:


“登山,山顶不是目的,攀登的目的本身就是攀登。”


同样,人活着,最后的结局不是目的,生活的本身就是当下!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储杨,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图书情报硕士,爱读书、爱文字的图书馆人,公众号:储杨(chuyangsiyu)。本文由十点视频原创首发。


十点视频,600万人的文艺生活平台,陪你看见更温暖的世界。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点个在看

攀登的目的本身就是攀登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