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望一带一路|捐100万件衣服却不是善行?

守护盖娅 昆山杜克环境 2022-12-31



导语 - 点金手的悲剧

希腊神话中,迈达斯国王向酒神许愿获得了点石成金的能力。但事与愿违,迈达斯将食物变成了金锭,将女儿变成了黄金雕塑,最终只好向酒神祈求夺回能力。


点石成金或许只是神话,但现实中的故事也常常事与愿违。















引起众怒的“助人为乐”

        国际援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政府到民间,有能力的人和团体都在积极帮助全世界有需要的人。出乎意料的是,有不少项目,出于行善的好意,却对受助者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成为教课书式的“国际合作负面案例”。


        这其中,有在战争冲突区域建立民兵团的机枪牧师,有外形做得像炸弹的致命救援包裹,有留好捐助预算但等网友点赞过百万才发给非洲的慈善式勒索,但最著名的警示案例,则是“一百万件T恤衫”事件。

在不看英语的情况下,请在上图中区分食物补给和集束炸弹



        把不穿的衣服鞋帽捐给穷人,这是很多人对“慈善”的第一印象。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年轻商人詹森•桑德尔(Jason Sadler )本着想帮助非洲的想法,决定收集100万件T恤捐给非洲贫困民众。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善举遭到一批外国援助专家群起攻击。

        向非洲捐赠一百件免费的衣服,虽然看似是善行,但彼时非洲本来已经有本地的纺织生产加工工业,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基础和就业机会。短时间内大量流入非洲的免费衣服,使得本土生产并标价销售的衣服无人购买,服装厂陆续倒闭并解雇工人。而无法持续盈利的本土纺织行业经济也遭受重创。


        作为教科书式的负面案例,一百万件免费T恤告诉我们:任何国际合作项目,都应当全面考察对当地民众和生态的潜在影响,否则将面临国际社会的谴责。



美国《时代》杂志刊文批评一百万免费T恤计划




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望与现实风险

        或许在我们眼中,中国拿出钱创建丝路基金,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其他国家修建基础设施,帮发展中国家发展工业基础,提供公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肯定是造福民生的好事。


        但点金手和一百万T恤衫的故事告诉们:美好的愿望,不总是能够变成美好的现实。在国内我们也曾大兴土木,推动电网、水利、公路等基建工程。而粗放式发展带来的雾霾、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仍然在困扰着我们。在一带一路项目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是否全面考虑到了各种问题呢?


        昆山杜克环境研究中心的李彬彬教授近期参与研究一带一路计划中的环境风险前沿问题并在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这份问题清单汇集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意见,可以看作来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者们的未雨绸缪。

这份环境问题清单包括:

1

地下水开采威胁淡水生态系统

修建水坝隔断河流对河流等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水资源枯竭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由于生产水泥、矿产冶炼和农业灌溉等,水资源的需求将大幅上升。地下水源被开采,将会降低对地表水的补充,对旱季依靠淡水的生态系统将有较大影响。而由于地下水资源减少引发的地表水逆流,也可能将地表水中的污染带给地下水源。

2

微生物等入侵物种

已有不少研究关注动物和植物等入侵物种,但对于体积更小的微生物,人们了解甚少。一带一路推动交通网建设,也会增加不同地区人口和生物的互动和接触。而微生物更难管控,对于人类流行病、植物病理、土壤功能的影响也尚不清楚。

3

水泥生产威胁喀斯特生态系统

由于价格低廉,许多一带一路国家会选用水泥修建公路。然而,生产水泥需要开采石灰石,而这一过程会对许多喀斯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值得注意的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约占陆地生态系统,并且在喀斯特岩洞中仍有90%的无脊椎动物没有被人们观察记录,因此如果要满足公路建设的原材料需求,则需要仔细考量采石场所,或是采用其他替代材料。

4

北极丝路与生态安全

由于冰盖逐渐融化,北极的宝贵资源也逐渐暴露在人类视野中——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矿产均在推动人类迈向北极。以液化天然气(LNG)为例,在北极运输LNG需要破冰船,而航线沿途的海洋哺乳动物碰撞事件时有发生。破冰造成的冰盖减少也被证实助长了海洋哺乳动物的病毒传播。融化的冰盖和冻土,或许也会释放已封存千年的疾病,或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的汞。因此,开发北极急需环境管理的顶层设计。

5

易被忽视的沿海生态系统安全

作为陆地和海洋的边界地带,沿海生态系统反而容易在环境治理中被忽视。新增的货运客运港口建设、填海造陆以及污染,都在威胁沿海生态。另外,海滩对于候鸟迁徙十分重要——例如黄海沿岸的填海造陆和污染,极大地干扰了往返东亚与澳洲迁徙的许多候鸟。沿海的工业、农业或水产养殖园区也在通过沉积作用、破坏生物群系或污染,给沿海生态系统带来极大威胁。

6

开拓中药市场催生违法野生动物贸易

与一带一路共同传播的还有中国的传统中医药。随着中医药发展,药材需求也将显著上升。这一趋势也将扰动现有的中药供应链。以前难以通过国际贸易取得的药材,现在可能通过一带一路完成贸易运输。遗憾的是,国际上的共识是现行生物保护法律难以真正保护濒危物种,只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采购国,通过严格的野生动物交易及管理法规,约束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才能实现药用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7

协调国际与国家间的环境管理标准

国际间的环境管理实践往往遇到诸多问题,如1)不同地区的环境管理差异往往导致污染企业向环境管理松懈的国家地区进行污染转移,2)项目竞标或执行时过度追求低成本可能会放松环境管理标准的执行,3)宏观设计好的环境管理在基层执行时也可能大打折扣。作为一带一路项目投资的主角,亚投行(AIIB)虽然也认同一些国际上的环境管理共识,但在项目筛选和信息公开方面仍有潜力做得更好。

8

原住民领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一的陆地区域属于地区自治性领地,这也和约40%的生物多样性地区或自然保护区重合。因此,如果要妥善维护自然保护区,势必需要和原住民展开良好互动。一带一路项目与许多原住民自治领地都有交汇,因此必须让原住民参与项目决策的每个阶段,才能有效保证原住民的利益。

9

地缘政治对抗带来的环境破坏

为应对一带一路项目,其他G20国家也提出了类似的全球或区域性发展规划,比如欧盟的欧亚互联战略,美国的国际发展金融公司,澳大利亚太平洋基础设施融资机构等。在拼抢竞标基础建设项目的压力下,环境合规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全面考量可能会减弱,投资机构对于在地政府的合规要求也可能在时间紧迫或者商业竞争压力下有所放松。

10

防沙“治理”与植被“修复”

植树造林看似是防治沙漠化以及植被修复的良策,因此有许多机构团体也在试图向中亚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治沙。然而,即便是沙漠或稀树草原也拥有自己原生的生态系统。强行带入非本土物种进行植树造林,可能会降低地下水埋深,减少甚至破坏本土物种多样性。

11

在冲突地区推进基础建设

在中巴经济走廊和缅甸境内的一带一路项目都与冲突地区有所交集。此类基建项目也被迫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用于安保来保证建设正常进行。在此种严苛的建设条件下,解决环境影响评估,应对如水资源保护或野生动物盗猎等问题更是极大的挑战。


开展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地区在特定发展场景下2020年的地下水供应预测。紫色为公路项目,蓝色为铁路项目 (Hughes et al., 2020)




合作共赢的秘籍——换位思考

        中国也曾经历过一穷二白的发展阶段,需要吸引国外资本发展建设,或者接纳外国企业投资建厂。显然,我们期望来中国投资的企业也能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而外国企业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引发了国民数年抗议与反对。电子行业的许多跨国大品牌均在中国设立了加工工厂,提供了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由于不负责任的采购行为培养了一系列污染企业。而即便是我们本土的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破坏环境的违法记录。

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机构揭露美国苹果公司在华供应商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现在,我们作为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基建的大国,也应该负起责任,在完成建设项目的同时,尊重别国的生态和自然。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在创始之初曾投资支持过化石能源的项目,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一直饱受各国环保组织批评,直至最近才逐渐减少在化石能源上的投资。


        根据一带一路网的统计,截至2020年1月底,中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除了关注一带一路项目给当地政府带来的经济效益之外,我们更有理由关注每个项目的环境治理表现。


        李彬彬教授评论道:“一带一路会带来世界又一轮发展的机遇和热潮,我们在文章中鉴别的问题是针对这新一轮发展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这些沿线国家都是发展较为落后,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脆弱,而环境管理基础较差的国家。我们希望提前甄别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我们正在研发的环境社会经济综合风险空间预警决策模型,确定可能带来巨大环境风险并且社会经济收益不高的项目,从最开始避免投资风险,这种风险不应只是经济的,也是自然和社会环境上风险;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投资机构和政府部门把绿色一带一路落到实处,把生态文明的概念落到国际关系与合作上。”

        李彬彬教授等提出的各项生态关注要点,既是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展现中国环境治理能力的机遇。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在国内大幅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也应当用同样的标准约束我们海外的建设项目。我们在过去对境外投资者的期望和要求,现在反过来也应该成为约束我们自身的准绳。




本文根据昆山杜克大学李彬彬教授研究文章编写

内容撰写:守护盖娅

排版编辑:蒋小逸



— END —




推荐阅读

新增第二轮申请| 2020秋季昆山杜克环境政策项目


昆山杜克环境  2020-06-01


新增第二轮申请| 环境政策暑期数据提升营


昆山杜克环境  2020-06-01


杜克环境政策硕士项目开通申请绿色通道-接受多邻国英语测试


昆山杜克环境  2020-05-11


疫情之下,我们怎么给公共灾害定损


昆山杜克环境  2020-05-19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专业(international Master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MEP)是国际首个集成环境管理与公共政策核心课程的硕士项目,由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和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共同授予美国杜克大学硕士学位,旨在培养环境领域新一代的领军人才。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专业 2020年秋季学期申请正在进行,最终截止日期为6月15日



若有相关问题,请联系: iMEP@dukekunshan.edu.cn

联系电话:+86(0)512 3665 7038

长按二维码询问招生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