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口罩背后的辩论

昆山杜克环境 昆山杜克环境 2022-12-31

文 | Ke Ding 

科学传播志愿者


不管你用哪个社交媒体平台,抖音也好,推特也好,只需浏览一会儿就能看到商店或餐厅员工和拒绝佩戴口罩的顾客发生争执的视频。

这类冲突屡见不鲜,有时甚至会演变成暴力事件。今年5月,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名商店保安因提醒顾客佩戴口罩而被枪杀。

有些公众人物也公开反对戴口罩。英国摇滚明星诺埃尔·加拉格尔 (Noel Gallagher) 宣称戴口罩“完全没必要”,并表示自己在最近的一次火车旅途中拒绝戴上口罩。

公众对口罩的抵触情绪与研究人员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自杜克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的多位研究人员表示,佩戴口罩有助于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新冠病毒已经在全球造成一百多万人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被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可能会感染距离一米之内的其他人;接触感染者使用过的物体或表面也可能会导致感染。目前尚不能排除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但很少见。

虽然尚无研究能全面证明佩戴口罩的效果,但《自然》期刊报道,基于200个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佩戴口罩成为常态或政府建议民众佩戴口罩的地区,每周因新冠病毒而增加的人均死亡率相比于其他地区要低四倍。

根据爱荷华大学研究人员的估计,美国有些州颁发公共场合必须佩戴口罩强制令后,每日新增新冠病例减少了多达2个百分点,共计45万人因此避免被感染。

摄影:Anna Shvets / Pexels

不仅仅是口罩,研究测试显示其他面部遮挡物也可以防止感染。杜克大学和佐治亚大学分别进行了此类研究,测试人员使用低成本的简单方法,直观地证明了从医用N95口罩到头巾等不同面部遮蔽物阻挡新冠病毒的效果。

两项研究的结果大多一致,相悖之处来自冬季跑步者经常佩戴的脖套。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脖套没有什么阻挡效力,而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表示,多层脖套的防御效果可能会优于面罩。

杜克大学主导此项研究的化学教授马丁·费舍尔博士 (Martin Fischer) 告诉 CNN:“我们想强调的是,我们确实鼓励人们戴口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佩戴真正有防御效果的口罩。”

表现出充足的共情,给对方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今年夏天,昆山杜克大学环境学者纪思翰博士与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分析报告,认为政府应该在公众中提倡佩戴口罩,并保证口罩的充足供应,以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随着新冠疫情的恶化,很多政府都出台了口罩强制令,但是执行力度不一。新加坡政府最新规定,离开家门后不戴口罩的初犯者会被处以200美元左右的罚款。而在美国,各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员工和顾客的口罩佩戴政策。

想要厘清为什么有些人会抵触佩戴口罩,我们需要超越科学论证,更多地关注其中的文化、人类行为和政治等其他因素。

在西方文化中,一些民众认为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具有悖于他们的自由和个人主义,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纽约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大卫·艾布拉姆斯 (David Abrams) 告诉CNN:“佩戴口罩就像是在公然宣布:‘嗨,我是一个胆小鬼’。”

带装饰的口罩已成为一种时尚配饰。摄影:August de Richelieu / Pexels

然而,在整个亚洲,例如中日韩三国,情况则有所不同。长期以来,佩戴口罩一直是常见做法,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游览拥挤的旅游景点时。口罩甚至成为了一些亚洲年轻人的时尚配饰,他们佩戴的口罩上还常有时髦品牌标志。

卫生部门发布的信息前后不一致,加上网上的误导消息,这些也都不利于说服民众佩戴口罩。

在英国,政府最初建议民众只需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后来又在夏天改变政策,对在商店里没有佩戴口罩的人进行罚款。就连世卫组织也是最初仅建议医务工作者和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患者佩戴口罩。

针对这个问题,公共卫生专家认为可以尝试借助强烈的共情来进行说服。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营销和心理学教授加文·菲茨西蒙斯 (Gavan Fitzsimons) 认为,一些民选官员宣称拒绝戴口罩的民众“自私”,这种说法反而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他表示:“在商店里,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方的抵触情绪,最好让对方感到自己有一定的主动选择权,与其说:‘女士,你必须戴上口罩’,不如这样表达:‘女士,当地法律规定你必须戴上口罩。我们有三种不同的口罩类型,都很舒适。您今天想用哪一种?’”

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助理教授本杰明·安德森博士 (Benjamin Anderson) 也呼吁值得信赖的社区领袖介入。他补充道:“社区领袖可以来自宗教机构,也可以来自服务组织。这样可以把信息有效地传播到基层和个人层面,更有影响力。”

专家建议将戴口罩的规定与现有安全立法联系起来,如必须系安全带和禁烟等。摄影:Tim Savage / Pexels

立法语言也很重要。一项针对美国伊利诺伊州两千多名居民的调查发现,如果在措辞上将戴口罩与戴自行车头盔或系安全带等安全措施相提并论,民众对佩戴口罩的反应更为积极。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即把佩戴口罩与已经被广泛采用的安全措施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人们对口罩强制令的自觉遵守。

专家认为,要让民众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必须要放眼望去,都是佩戴口罩的人群。南佛罗里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吉尔·罗伯茨博士 (Jill Roberts) 告诉 CNN:“如果你走进一家商店,发现自己是现场一千个人中惟一没有佩戴口罩的,那你就成了异类。这就是所谓的同伴压力。”

关于新冠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尤其是病毒的长期健康影响。此外,一些国家仍陷在第一波疫情的苦战中,还有些国家正在为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做准备。

杜克大学的埃里克·韦斯特曼医生 (Eric Westman) 表示:“佩戴口罩是减少新冠病毒传播的简单易行方法。大约一半感染者是无症状患者,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了,但是会在咳嗽、打喷嚏甚至说话时传播病毒,本人并没有意识到。”

“如果每个人都戴上口罩,就可以阻止高达99%的飞沫传播。在没有疫苗或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这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行之有效方法。”

Ke Ding 是昆山杜克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助理教授纪思翰团队中的科学传播志愿者。目前在美国贝洛特学院攻读环境公正与公民意识专业本科学士学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