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学良,历史不应忘记真相

ID:bnbzda(转世号)↑↑↑点击上面蓝字关注

千古罪人张学良多少年来被描绘成“民族英雄”,但历史不应忘记真相。



张学良,历史不会忘记真相


作者:风中劲草 来源:风雨已近


每逢九一八,都会想起一个人来,一个近百年来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张学良,人称少帅。


所谓“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所谓与赵四小姐的爱情佳话。


所谓“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其实,他就是一个才德绝不配位的纨绔子弟,一个有11个情妇的花花公子,一个老子英雄儿爬虫的将门犬子,一个一辈子净出昏招的可笑之徒。


二十多万东北军,面对两万关东军,偃旗息鼓逃回关内,一枪不放放弃整个东三省,这是何等耻辱?!


九一八事发当时,乃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介石日记表明其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到底是谁在不抵抗,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有些责任是推不掉的,不管是谁在帮着推卸责任,帮着篡改事实,历史不会忘记真相。


西安事变。不抵抗将军十倍于敌军时一枪不放,跑到大西北,倒是头脑一热,被人一顿忽悠,忽然想起要抗日了。


身居要职,头脑居然如此简单,行为如此轻佻,做事欠缺基本的缜密思维。于抗日大业举步维艰之时,囚禁国家元首,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所幸在各方势力艰难博弈之下,未曾酿成大祸。


张后来自觉孟浪,亦有赎罪之意,于是亲送蒋回归南京,自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活。


如此对待少帅,或许很多人觉得残酷,但是以枪挟持国家元首,不管哪个朝代都是谋逆大罪,必诛之九族,仅仅是监禁,这已经仁慈到不能再仁慈了。


张学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开什么国际玩笑,张作霖在关东军面前寸土不让,被日军在皇姑屯炸死(近来揭密炸死张作霖的是苏联间谍),何等英雄。


你一枪未放,夹着尾巴狼奔豕突,汝父之不肖子,东三省之罪人,民族之败类,焉敢妄称“爱国”,又有何面目再见东三省之父老?


1990年以后恢复人身自由,少帅再未踏上故土一步,不得不说反思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了点自知之明。


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终有水落石出之日。是稀世明珠还是一文不值的破砖烂瓦,世人自当甄别。



高粱叶子青又青,是谁不打鬼子兵?


作者:挑灯看吴钩  来源:吴钩一言堂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的退出了沈阳城……”


    就在86年前的今晚22时许,日本关东军突然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攻击沈阳城。兵力数倍于日军的东北军,除了小股部队自发开枪抵抗外,在张学良的严令下,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逃。仅仅4个月零18天,东三省全部沦陷。


    长期以来,由于受宣传的误导,我们总认为东三省的沦陷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的。其中最为关键的证据就是,蒋介石曾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指令。历史已经过去了近90年了,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即使蒋下达了“不抵抗”的指令,张也能拒绝执行。


    1928年东北易帜之后,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国民政府,而军权、政权、财权依然独立。在那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代,蒋与张表面上是上下级关系,实质是各自独立的军政集团首领间的盟友关系。国民政府对东北的统治,事实上是有名无实。面对豺狼入侵自己的家园,张完全可以做到奋起反击。再说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即使蒋下达了“不抵抗”的指令,也阻止不了他的抵抗。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两邻。更何况他是统帅几十万军队的东北军主帅,而且这又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03yourm7&width=500&height=375&auto=0

张学良本人解释九一八不抵抗的原因 


    其实,事实上蒋介石并没有向张学良下达“不抵抗”的指令。这一点是张学良晚年多次亲口所言。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张学良说:“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随后,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曼哈顿公馆接受采访时,当有人问谁不让抵抗时,他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后来,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应张学良之邀,为张记录他的口述历史。当唐询问“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问题时,张亲口回答道:“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听了张的话,唐德刚感慨道:“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张学良又回答道:“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由此可见,正是张学良的错误判断和恐日才导致了东北军的不抵抗,从而使东三省很快沦陷。过去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张学良被描绘成了一个民族英雄,不过是徒有虚名。


    当年,被我们誉为民族英雄的张学良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张作霖被炸后,虽然他子承父业,成为新的东北王。但日本人也根本没有把他这个花花公子放在眼里。他沉迷酒色,甚至还曾吸毒。其能力和水平比他爹差得太远。他的对日政策就是三个字:不抵抗。难怪当年民众对他意见很大。记得当日寇侵占东北大半时,1931年11月20日的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的打油诗《哀沈阳》: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首打油诗斥责张学良在“九一八”日本军入侵之夜不顾民族安危,只知自己风流快活。诗歌一经发表,引起民众一片哗然。诗中涉及了三个女人:赵四、朱五、胡蝶。赵四即张的红粉知己赵四小姐,胡蝶乃电影皇后胡蝶,朱五即当年号称“北洋名媛”的朱家五小姐朱湄筠。张学良晚年接受唐德刚采访时说:“我最恨马君武的那句诗了……”尽管后来证明诗歌所指与事实有一定出入,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就会发现,其实当年民众送给张学良“风流将军”和“不抵抗将军”的两顶帽子还是比较贴切的!


    许多人都知道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呵呵,过去出于某种宣传的需要,我们给张学良头上戴的光环太多,虽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他倒是一个很率真的人!


    高粱叶子青又青,是谁不打鬼子兵?历史不能忘记,但历史更不能篡改。86年过去了,倘若我们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何谈纪念918,怎么对得起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又如何能保证那段耻辱的历史不会重演?!




选文编发不易,随意打赏鼓励

↓请点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