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关于“辉瑞疫苗”的谣言总是层出不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循迹晓讲 Author 颜方平
来源:循迹晓讲 刊发经授权
2018年,一部《我不是药神》将天价药身后的国际制药公司推上了前台。
这部电影涉及了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现实中的原型为甲磺酸伊马替尼,也就是“格列卫”。
|格列卫 图源于网络
它由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研发,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一度高达两三万元一盒。经过舆论风暴和医保采购砍价之后,目前大约为七八千元一盒。
在药品“天价”的背后,是药品研发企业巨大的研发成本,如果没有高额利润作为支撑,企业将不会有足够的动力研发特效药,人类也将增加许许多多的“绝症”。药价问题不应当苛责企业的定价,而更应当考虑由谁来买单。
不过这一点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不是药神》当中由李乃文饰演的制药公司代表,也是一个十足的反面形象,充分表现了“资本家”的“丑恶嘴脸”。
| 图源于《我不是药神》
2020年底,世界著名的制药公司辉瑞、莫德纳又走向了舆论场的中心。辉瑞公司和德国biontech合作研发了基于mRNA技术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全世界第一款正式上市的疫苗,并且也是到目前为止效果最好的一款。
莫德纳的疫苗紧随其后获批上市,也是mRNA技术,并且宣称对于英国和南非的变种病毒具备防护力。
这本来是一件大喜事,意味着人类彻底战胜新世纪大瘟疫的希望已经到来了。
然而,在中文网络世界,却又一次掀起了针对外国制药公司的口诛笔伐。
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回避了医药采购体制的问题,单方面把问题归集到制药公司定价过高上,已经形成了大众对西方制药“资本”的“剥削”行为千憎万恨,到了2020年,在此基础上再煽动一点新的仇恨就变得容易的多。
1月26日,各大中文媒体平台纷纷转载了来自“海外网”的消息,称“世卫组织不建议接种莫德纳疫苗”。
该消息言之凿凿地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对莫德纳新冠疫苗的数据进行评估后,发出了暂停使用的建议。
| 图源于网络
不过,这篇文章明显出现了前后矛盾,第一段称“世卫组织专家建议暂停使用”,而第二段详述来源,则说是转引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消息,说世卫组织专家的建议是在“防止接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条件下提供接种”,且“不建议孕期妇女接种”。
也就是说,第二段中“世卫组织专家组”的结论,并不是第一段所说的“暂停使用”,文章作者自己推翻了自己的标题。可能“海外网”的小编要好好补一下语文课了。
那么世卫组织到底有没有发出什么“建议”呢?我们打开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里面就有关于莫德纳疫苗的信息。其中文版的网址如下:
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different-vaccines/Moderna.html
| 图源于世卫官网
在世卫组织官网上,最新更新的时间是2021年1月25日,其中清楚地写着“建议18岁及以上的人接种莫德纳疫苗”,以及“如果您对mRNA COVID-19疫苗中的任何成分存在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反应)或速发性过敏反应(即使不严重), 您都不应接种mRNA COVID-19疫苗”。
其实,就在这篇报道出来的同一天,路透社也报道了世卫组织专家发出的最新建议,大意是说,世卫组织专家小组建议,莫德纳疫苗应当在28天内分两次注射,且不建议孕妇接种。
综合世界卫生组织官网、路透社和“海外网”转引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消息,可以印证,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确实在1月25日或1月26日提供了最新建议,建议孕妇和有过敏史的人暂时不要接种莫德纳疫苗。
| 虽然评论罕见翻车了,但该博主依然死鸭子嘴硬 图源于网络
但是,并没有任何一个“专家”给出“暂停使用”的“建议”,这篇“海外网”的报道,至少它的标题是不符合事实的。
考虑到绝大多数网民上网根本不可能细看具体内容,只看标题就刷过去了,这样一个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谣言,足够在网民当中产生极大的误导。
之所以要炮制这种误导性的信息,目的当然是十分明确的,不用说,谁都知道。
在笔者前一篇科普疫苗的文章里(全球的希望:辉瑞研发的新冠疫苗到底管不管用?| 循迹晓讲),已经介绍了目前疫苗大概分为三种技术路径:第一种是最传统的灭活疫苗;第二种是病毒载体,将新冠病毒的特征信息装载在对人体相对无害的腺病毒上,打入人体,同样可以让人体免疫系统辨认,产生抗体;第三种是将病毒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录到人体细胞上,直接教会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 疫苗研发技术路线 图源于网络
其中,灭活疫苗技术成熟,被比较急于“赢得”疫苗“竞赛”的药企采用,目前已经部分上市。
第二种病毒载体疫苗虽然号称2月26日就在志愿者身上打入了第一针,开始临床试验,但目前并没有任何结果。而第三种mRNA疫苗是辉瑞、biontech、莫德纳等西方国家的制药企业主力研发的,这一技术思路是最先进的,效果也是最好的,但是之前尚没有一种mRNA的疫苗先例,因此技术风险也是最大的。
然而,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mRNA疫苗反而早于技术成熟的灭活疫苗,最早上市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最早生产的灭活疫苗上市时间反而落后,触动了一些人的自卑心,觉得“输掉”了疫苗“竞赛”,丢了面子,还就是因为单纯的坏,只要是国外大公司研发的药物,就无脑黑,网上出现了太多关于mRNA疫苗的谣言。
最无脑的一条就是,以mRNA技术是“新技术”为由,宣扬辉瑞、莫德纳疫苗“风险大”,而灭活疫苗是传统技术,所以“无风险”。世界上每天都在产生新技术、新产品,为什么人不回到原始社会去呢?每一种新药都是“新技术”,生了病的人为什么不因为“新技术”风险大,而选择放弃治疗呢?
另外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谣言,看起来还有点唬人。
| 辟谣文章和谣言一样层出不穷 图源于网络
说mRNA疫苗,可以把病毒的基因逆转录到人的DNA里,改变人类基因,让打了疫苗的人成为“新物种”。这一点,连官方权威媒体都看不过去了,主动刊文“辟谣”,让人好不适应。
mRNA根本不会进入细胞核,也就无法改变人体DNA,这种谣言对于不太熟悉生物学的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误导性。人类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已经存在了数百个外来基因,我们每个人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是完全的人类,这些外来基因来自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但尽管如此,这些不一样的基因也只占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改变人类的任何形态和技能,毕竟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为99%,与老鼠的基因相似度为90%。
| 图源于网络
说到这里,不禁又想起同样是“海外网”转载过的另外一则消息,标题是《英媒:八分之一“康复”新冠患者在140天内死亡》。
这里的“英媒”是久负盛名的英国假消息小报《太阳报》,其中提到英国第一批出院的47780人中,有29.4%的人在140天内重返医院,其中12.3%的人死亡。
即使姑且相信这一数据为真,但它却没有告诉读者,这47780人并不是全部出院的新冠患者,只是47780人接受了调查统计,他们中79%在50岁以上,45.7%在70岁以上。
其中,51.7%的人有高血压,40.7%有呼吸道疾病,24.4%有糖尿病,24.4%有重大心血管疾病,20.5%有癌症。不知道“海外网”编辑的同班同学,或者亲朋好友中,患有以上疾病的人比例是否有这么高。
那么,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在上市之后,其效果究竟如何呢?
中文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真假消息,而即使是真消息,其呈现在中文网络中的文本也未必能够反映事实。这些中文负面结论主要集中在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上。
(1)有效率是怎么回事。
有消息称,辉瑞疫苗的三期临床数据显示,疫苗对亚裔人群的有效率相对较低。很多人因此宣扬种族主义言论,认为不是白种人就不要打白种人研发的疫苗,黄种人还是要打黄种人研发的灭活疫苗。
| 图源于网络
按照这种逻辑,难道黄种人这个物种天生只配得上旧技术,用不了新技术了?疫苗有效率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概念,统计结果与统计变量相关,这是中学数学知识。
比如有机构用不同方法统计得出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结果不同,有的认为低于3%,有的认为高达8%。如果真的有8%,恐怕上述的所有谣言都很难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了。
辉瑞的疫苗临床试验一共有44000人参与,总体有效率达到95%。在这44000人中,亚裔包括印度裔人数只占4.4%,疫苗组796人,1人感染,安慰剂组808人,4人感染。疫苗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安慰剂组感染率-疫苗组感染率)/ 安慰剂组感染率 x100%。
因此得出亚裔受试者人群有效率为74.4%。
在统计结果中,有“置信区间”的概念,表示真实的数字会在样本统计结果上下浮动,疫苗有效率的浮动区间可能高达-158.97%到99.5%。
这么巨大的浮动区间,是样本量过小导致的。如果将亚裔和其它少数族裔的结果合并统计,其有效性上升到了89.3%。同时,即使疫苗可能真的对不同人种有效性不同,也有可能是生活习惯、社交方式、饮食结构等变量共同决定,例如亚裔饮食结构中蛋白质含量较低,也许抵抗力会稍差一些,这些与疫苗本身的作用机制没有太大关系。
|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进行了疫苗接种 图源于网络
更引人注目的则是不良反应。目前几款灭活疫苗,在宣传资料中都宣称“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这显然是违反科学原则的宣传。因为在药物试验中,即使安慰剂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疫苗没有不良反应绝不可能。
有人有幸真的看到了疫苗的说明书,或者实验性的接种了灭活疫苗,发现这款灭活疫苗和其它的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没有区别,都标示了禁忌人群和七十多种禁忌症,也就是说肯定有不良反应,且很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真的“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也只可能是在试验的时候就严格删选受试人群,预先排除了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者。这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测试,在样本结构有严重偏差的情况下,所得到的79%有效率是接近真实的。
下面一则谣言并不是中文圈里的人炮制的,而是美国人,曾任《英国医学杂志》的小编和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专业是人类学和历史学。
|多西确实在《英国医学杂志》任职,但不是副主编(associate chief editor),而是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他也不是马里兰大学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而是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图源于网络
这个生物学的门外汉撰文称,“辉瑞疫苗有效率仅29%”。他把所有的有肺炎症状但没有经过病毒检测的病例,都算成是新冠病毒感染,因此才把有效率算成了29%。
正如英国的《太阳报》,西方很多人专门以炮制耸人听闻的谣言为生,但可惜西方国家落后的法律制度无法惩治这样的人,这也凸显西方已经日薄西山了。
不过,将西方的谣言传播到中文圈的人,又该当何罪呢?
(2)不良反应又是怎么回事?
在疫苗的说明书上,一般都会列出数十种禁忌症和一些禁忌人群。
同样的,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官网明确列示了不同种疫苗的禁忌人群。在一些社会管控力很强的国家,政府有能力通过对每一个个体全方位的掌控,严格排除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接种疫苗,尤其是在新冠疫苗这种承载了太多不应承载意义的疫苗上。
|辉瑞mRNA疫苗III期临床不良反应汇总 图源于网络
不过,西方国家就没有能力这么做了。
辉瑞和biontech共同研发的疫苗上市以后,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报名接种,尽管这当中有大量的人群还不适宜接种疫苗。美国疾控中心三番五次呼吁有过敏史等敏感人群不要接种,但是收效甚微,这直接导致了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在挪威,有23名老人在接种了疫苗之后死亡,他们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挪威当局已经对13人进行了尸体解剖,显示他们的死亡可能与疫苗不良反应相关。德国也出现了约有10例79到95岁之间的老人在注射了疫苗之后死亡。
这些死亡病例的共同特点是,患者年龄都非常大,且都有基础性疾病。
从原理上来说,疫苗就是诱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所以不管是什么疫苗,灭活疫苗也好,mRNA疫苗也好,打入人体之后,都相当于感染了一次新冠病毒,只不过在免疫反应发生之后,因为没有病毒的持续繁殖增加,也就不会出现加重的症状。
|每天乐此不疲给他们的拥趸喂翔 图源于网络
但是,人类的体质千差万别,不管症状多么轻微,都可能在特定人群中发展成严重的并发症,这也是新冠病毒或者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千千万万种病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部分老人在心脏手术之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其症状也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类似,但即使肺部感染只有一小块,也可能致死,并且致死的直接原因并非呼吸问题,反而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这样与肺病没有太多关系的病症。
老人本身就是新冠病毒感染之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打了疫苗之后,也就有可能因为免疫反应而继发其他病症,导致死亡。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但也只能听天由命,和任何一款疫苗本身并没有关系。
与此相对的是,一些灭活疫苗始终就没有允许老人参与实验,只有18到59岁之间的人进行了实验性接种,因此也就无需担心轻微的不良反应在老人身上发展成生命危险。这丝毫都不能证明灭活疫苗比mRNA疫苗“更安全”,反而其危险性更加未知。
如果一直没有老人严重不良反应的数据,难道老人就永远不打疫苗了吗?这当然是很荒唐的事。
最后,疫苗接种者的数量已经非常庞大,但到目前为止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病例,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仅仅数十例,比例非常低,与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相符合。
这已经足可证明辉瑞和biontech以及莫德纳的疫苗足够安全。
辉瑞和摩德纳疫苗已经在很多国家上市了,接种之后的结果已经能够让人看到彻底战胜疫情的希望。在英国,已有超过657.3万居民接种到第一针,相当于10%英国人口。
英国政府的统计指出,英国目前感染率R值在0.8-1左右,并且呈现负增长趋势,疫情下降的趋势已经出现。虽然疫情下降也不一定完全是疫苗的功劳,毕竟接种疫苗的人数还只是少数,还有关于社交阻断等政策也在起作用,但社交阻断并不是最近才有,之前的社交阻断政策并不如现在的效果好,这就体现疫苗的作用了。
与有的国家目前还不允许老人接种灭活疫苗不同,英国75%以上的老人已经接种了疫苗。让60岁以上的老人优先接种疫苗,这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做法。包括俄罗斯,新加坡,以色列等国。
这些国家的老人在明知老人继发不良反应可能性高于年轻人的情况下,欣然接受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其对生命的乐观态度值得我们钦佩。
以色列是目前全球疫苗接种速度最快的国家,44%居民已经完成接种第一针。
|Our World in Data 数据显示, 截至 1 月 25 日,以色列已有 383 万人接种新冠疫苗(以色列总人口约 900 万),接种率达到 44% ,远超其它国家。 这其中有 119 万人已完成了第二剂疫苗的接种。而据《以色列时报》 1 月 25 日报道,以色列医疗机构 Maccabi 当天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 128600 名已经接种第二剂辉瑞疫苗的人中,仅有 20 人感染新冠,感染率为 0.015% 。以色列卫生部同一天 公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 428000 名接种过第二剂疫苗的人中,一周后只有 63 人感染了病毒,感染率为 0.014% 。
以色列研究机构在2020年12月19日到24日之间,取样了5万多名60岁以上新冠患者的数据,发现接种一针疫苗之后,新冠感染病例显著减少,同一组患者的住院率也骤降60%以上。
在接种两剂疫苗的12万8600人当中,只有20人在第2剂疫苗接种1周多以后检测呈阳性,呈阳性的人均未出现需要住院的症状。
光有英国和以色列这样的发达国家传来好消息还是不够的,富国和穷国之间可能就会出现疫苗上的不公平,最后出现富国消灭疫情,而穷国疫情继续肆虐的情况。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达沃斯论坛上就表示,她反对有实力的国家之间开展疫苗军备竞赛,认为支持穷国获取疫苗的补贴计划很重要。辉瑞、biontech、莫德纳这些公司为了研发疫苗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宣布免费提供疫苗之后,他们的成本将会有全世界的民众共同买单。
这又回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药物采购体制的问题上。医疗是现代国家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药物由政府买单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一件事,问题在于怎么买单。
最近出现了医保系统对药厂不合理压价的问题,导致大量的制药企业在医保范围内的药物根本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最终他们也只能选择停产药物,吃亏的还是民众。
mRNA疫苗并非十分新奇的技术。1961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实验室,科学家首次成功提取到mRNA;1990年,威斯康星大学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将体外转录的mRNA注射至小鼠骨骼肌内,可以表达相应蛋白质并产生免疫反应,震惊学术界。
关于mRNA技术的理想蓝图就此展开,虽然那时已有科学家预测mRNA疗法将在未来占据重要地位,但所有人并不知道,在几十年后的今天,mRNA在这场新冠疫情中掀起如此巨大的风浪。
在辉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前,这项技术尚未诞生过一款疫苗或者疗法被广泛使用。可以说,新冠疫情成为让mRNA疫苗真正用于临床的一次契机,是人类生物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技术飞跃都来自西方这些的科学大国,绝大多数治疗疑难疾病的新型药物都是来自像辉瑞、诺华这样的大型财团。
印度仿制药非常发达,国外的专利药物到了印度都必须强制授权仿制,可是印度人也从来没有自行研发出什么药物,如果没有辉瑞、诺华、莫德纳,印度人能仿谁呢?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图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在疫苗问题上,一味的植入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把疫苗这样的技术问题赋予不应有的政治意义,是非常愚蠢且短视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企业发展出疫苗,都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心存感恩,虚心学习。
把使用成熟技术制造的灭活疫苗和实现了技术飞跃的mRNA疫苗进行优劣比较,放大对方的副作用,除了影响疫苗接种进程之外,没有任何建设性作用。
|图源于网络
当然,建设性从来就不是中文网络圈中一众大V的考虑范围,就好比我们熟悉的经济学家刘国光、于光远、厉以宁,他们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而金某荣这些人,又给国家带来了什么呢?
延伸阅读
诺贝尔奖!东欧剧变后美国收留的女教授研发出新冠疫苗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