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园冶杯主题竞赛类一等奖合集,佳作云集!
今天推出主题竞赛类一等奖作品合集快来为你喜欢的作品投票吧!
关于园冶杯
园冶杯国际竞赛始创于2010年,历时14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行业内参与面、参赛量、规模均处于顶尖水平的国际赛事品牌之一。园冶杯面向国内外建筑、规划、景观、环艺等设计专业高校和企业展开,汇聚了国内外顶尖跨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具有城市建设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的顶级团队,为地方政府或企业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旨在打造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行业平台,提升全球设计师的创造性与影响力,促进行业国际交流与发展。
该作品充分的研究了所在场地村庄以及周边区域的现状情况,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乃至文化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得整体设计具备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设计中借用的中国山水画及山水名人诗词用于空间的处理和意境的展示也比较自然、舒适;并提出经济性与村庄本身发展的关系,旅游的系统的初步搭建,具备较好的可开发性及较强的落地性,体现了设计思路的全面和成熟性。同时、综合表现力强,图纸清晰直观,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
参赛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作品简介: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城市有责任为儿童营造有益其成长的友好环境。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出现了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儿童健康、心理等问题日益严重、家长担忧儿童成长环境,生育率下降等问题。基于这一系列问题,本设计基于儿童友好理念,融合交通工程、行为分析、环境设计等学科,从“一米高度”儿童视角出发,基于行为特征提取儿童需求,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街道的安全性策格、舒适性策路、趣味性策略,旨在构建安全、健康、陪护、活力的儿童友好型街道,让儿童可以体验、感受到关爱和尊重,能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托举起儿童的美好未来。
作品切入点较为创新,选取儿童通学道路进行更符合儿童行为的人性化设计更新,将教育和娱乐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结合。同时考虑了社会中对于儿童的衍生需求,如:家长的等待、与孩子的互动等,也抓住了社会上对于儿童主要的关注点,将安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对于城市街道规划的思考也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出发,属于是有实现力、有思考的作品。
参赛院校: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作品简介:历史古城卡诺是尼日利亚北部重要的工商业城镇、文化和交通中心。它位于哈贾河上游高原,撒哈拉沙漠西南边缘。它是穿越撒哈拉沙漠西非与北非和东非之间骆驼商队贸易的交通堡垒。被誉为“沙漠港口”。然而,近年来我们关注到卡诺也爆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人口过多、工业化过快、气候变化影响等。
此次设计旨在解决卡诺工业区的衰落导致废弃厂房的空置与卡诺高人口密度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更新工业区的废弃厂房、利用原有钢筋、梁柱以及工业肌理在此基础上二次更新,成为一个大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其中在内包含了生活、商业、行政等都在内的集散中心,而在改造的社区上方通过模块化的垂直架空单元接纳卡诺的贫民窟的人民,在改善贫民窟人民生活环境的同时,避免了传统人居受到的洪水和扬沙对地表生存的影响。
作品选取工业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作者对于废弃场地的宜居性改造提出了一定见解,将城市现今的发展活力与过去社会发展遗留的工业产物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结合,推陈出新。方案图面的整体风格,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一些细微的分析具有着独特的切入点,并且作品将手绘风格与电脑制图进行了有效结合,展现出了出色的表现形式。
参赛院校: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作品简介:山栖的建筑形式取意于当地的传统建筑形制与四周延绵不绝的山体,建筑体量沿着河谷与山脉水平延展开,无论是俯视抑或仰视的角度,都以谦逊的姿态融入场地环境,隐匿于崇山峻岭之间。通过对传统在地建筑形式的转译,从运行碳和隐含碳两个层面,全生命周期地考量排水,通风与太阳能等多个层面节能措施的综合运用。建筑最终以一个融合再生的面貌呈现出来。同时兼顾当地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种群,在室内搭建稀有物种培育区,室外结合生态湿地营造动植物栖息地,充分实现与场所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双碳目标等。
这套作品较好地回应了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一是根据所选场地的山地特点,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场地环境,针对性强,富有创意性;二是从运行碳和隐含碳两个层面分析,全生命周期地考量排水、通风与太阳能等多种节能措施;三是建筑形态与环境自然融合,设计方案的工程造价具有可行性。作品方案的内容表述清晰规范,整体关系协调完整,景观要素的运用符合对人和自然的关怀的基本原则。
参赛院校: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作品简介:位于湛江确洲岛旅游区的英明村有着特色的民俗文化,较好的临海自然景观,村民对发展旅游业也有着一定积极性。但目前村中旅游业发展缺少规划,现有旅游设施不足,游客游玩方式很“野”,完全靠自己发掘游玩的方式。本设计立足于乡村振兴策略,为英明村寻求发展更好旅游业的方式,优化村落产业结构。在对英明村现状进行分析后,确定结合当下流行的“科普旅游”,在村中建一所多功能集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旨在完善村中的公共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以该服务中心为核心,带动英明村周围村落共同发展,凝结各村团结情。让游客能够借此更好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村民也能有更好的情谊。同时利用绿色技术,降低公共建筑的运行成本,顺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该游客服务中心的方案设计基于“乡村振兴”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领,充分考虑周边村落的空间关系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选取当地自然元素结合建筑设计,延续地域文化,凸显地区特色,有效解决了建筑、自然与乡村和谐共生的关系,实现了建筑与风景的良好融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室内室外滨水、看水、亲水的多层次体验,唤醒滨海村庄活力,绘制海岸美丽乡村。
参赛院校: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作品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的千村一面、修旧如新等现象层出不穷,本身存在的历史文化特色被缺乏在地性的更新方式所取代。雷州,曲街,是当地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曾经的它,荟萃了海洋文化、流域文化、商业文化等多元文化。随着时间的发展他,它同样成为了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衰败下的生动缩影。团队提出“X-SPACE”创新空间模式,采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与空间叙事理论相结合,依托历史文化,为街区发展激活赋能;为街区搭建了数字化模型及实现了智慧街区的全覆盖,完成了数字化改造的硬件支撑;构建了“文化基因库”及“历史民俗事件库”作为后期更新改造的核心来源。
作品以曲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项目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技术和空间叙事理论,创造出一个融合了现实和虚拟的富有想象力的历史文化街区。同时,这个作品也向我们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保护和传承领域中的潜力。通过数字化再造文化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呈现历史文化的精髓,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数字智慧商旅场景的营造,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这个设计作品以其充满幻想的创意和对数字化技术的巧妙运用,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关链接
第十四届园冶杯建筑、城规一等奖作品合集,快来Pick你喜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