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外书不止是消遣

2017-03-07 舒扬 e读书测评

不少人把课外书当作“闲书”来看。所谓闲书,自然就是闲来无聊、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确实如此,把读书作为一种消遣,通常是被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但课外书真的只是“消遣”吗?恐怕这很难说,谁说“消遣”的时候就读不出点知识来?读不出点道理来呢?所以,请不要认为课外书真的“很闲”。


当然讨论这个问题前,得先界定一下“课外书”。如果只是笑话、漫画此类图书,很难进入“课外书”的范畴,这些是地地道道的“闲书”。但如今市面上也有不少真正的“课外书”,比如一些经典作品的简化版、少儿版,其中故事内容原汁原味,只不过语言表述上会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一些科学性的百科全书等,这些书才能算作是课外的补充读物。




那么,“课外书”不止是消遣,还可以是什么呢?




首先,课外书是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我们总提“自主阅读”,怎样才能真正“自主”呢?兴趣是关键。课外书的作用便是提升阅读兴趣,特别是那些有故事情节的小说。只有喜欢读,才能进一步追求高品质的阅读。既然书中的情节能够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那何不借势便让孩子们“钻进去”呢?真正去体验一番阅读的乐趣。经典的课外书,通常是有这样的“功效”的。




其次,课外书是拓展知识的媒介。没有一本书中,是毫无信息可挖掘的,更何况是经典作品。阅读,是为了从一个点能够拓展都另外一个点,从一个领域跨到另外一个领域。比如《海底两万里》,科幻与现实,科学与文学,不都在这一部书里吗?这样广阔的知识海洋,难道还不够“畅游”的吗?




最后,课外阅读是发散思维的平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不阅读、不观察、不经历,这样的生活总是浑浑噩噩度过的。最近在回顾大侦探“波罗”的故事,他总说的台词就是“动一动小小的灰色细胞”,简单说,只有动脑才能获得想要的答案。当然,面对一本课外书的时候,不一定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毕竟不同的人看法不同。但“思考”都是必经的一步。有了一本书作为平台,作为思考的对象,“小小的灰色细胞”不就全部被用起来了吗?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解读非连续性文本

《红楼梦》中的美食

《"诗经"中的花与美人》

《你不知道的“月亮”》

《我们如何阅读神话故事(下)》

《我们如何阅读神话故事(上)》

《教育部为什么要推荐这些书?》

《民国的孩子都读什么书?》

《阅读的两翼:朗读与默读》

《推想:一种高效的阅读习惯》

《挑书,也是一门学问》

《小学生如何读诗歌》

《不一样的中国“风”》

2017年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分享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风” 》

《廖卉萍:我们如何读一首诗 ——形式篇》 

《廖卉萍:我们如何读一首诗 ——内容篇》

《从人物对话中能读出什么?》

《故事里的“我”和讲故事的“我”》

《阅读不仅要好,也要快》

《一本书的“外在美”》

《易进:为什么要学习“作家作品”?》

《阅读需要知背景》

《小学生如何读小说》 

边注式阅读,你知道吗? 》

《“碎片化”的读百本,不如“全面化”的读一本  》

《检测阅读结果的简易方法》 

小学阅读能力提升,从“2+2+2”开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