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在“希望的田野”上,见证中国乡村脱贫历程

随芳芳 广电时评 2021-07-19

聚焦一线群众脱贫故事,《希望的田野》用“纪实短片+演播厅互动谈话”的形式,见证中国乡村脱贫致富历程。



作者:随芳芳


年过70的刘士贵贫困了一辈子、单身了一辈子,他不计报酬自带干粮也要去修路,就为了“我们受过的苦,不让下一代人再受”。


在后池村,像刘士贵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被称为“太行新愚公”。


后池村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那里山高路险行路难,世世代代被贫困大山压着,而这些“太行新愚公”挖山的故事,被河北卫视脱贫攻坚特别节目《希望的田野》的镜头记录了下来。


聚焦一线群众的脱贫故事,挖掘基层脱贫事迹和奋斗精神,于8月27日在河北卫视播出的《希望的田野》,已讲述了11组故事。


找角度、选人物,让田野上的讲述更鲜活

“基层群众的志气和骨气,使田野上得以延续无限生机与希望。”


《希望的田野》制片人兼总导演周思超说,这也是《希望的田野》策划创作的缘由。


2019年6月,周思超团队接到频道任务,要制作一档脱贫攻坚特别节目。有了大方向,再梳理现有节目选题、形式后,他们决定从小切口入手,聚焦乡村基层群众。



首先要走到基层去,乡村那么多,如何有针对性地寻找代表人物?


周思超团队找到了两种方法。


一种是寻找已经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人,去他们身边深挖他们的脱贫经历,“他们能获得奋进奖、贡献奖,必然是群众认可、社会公认并且是事迹感人的。”


《希望的田野》第二期中的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贾茹,就是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身患重度残疾的付学净和王玥在“双创园”的帮扶下成为新媒体达人,自力更生实现人生价值,节目中通过她们的讲述,将贾茹对残疾人的关爱和照顾一一展现出来。周思超透露,付学净和王玥是节目组走访贾茹时意外发现的,她们的故事也为节目添彩不少。



另一种是先筛选在脱贫攻坚中取得实效的乡村,去村里寻找带头人。


骆驼湾村曾是特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考察扶贫工作后,骆驼湾村的脱贫进展受到各界关注。如今,骆驼湾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期节目里可以看到,村民们住进了新房,食用菌、林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得有条不紊,这一切,党支部书记顾瑞利功不可没,他的“致富经”也通过节目分享给了全国观众。


周思超介绍,节目组核心团队只有12人,他们分成6个小组,10个月的时间里走过96个乡村,平均每个小组走访乡村16个。受到疫情影响,走访还一度受到制约,于是他们通过电话约访、视频聊天等方式,继续了解乡村的脱贫攻坚进展。在这期间,他们还推出了抗击疫情特别节目《我们在一起》,引导观众科学防疫,并介绍各行各业“战疫”中的先进人物。


走访结束后,团队从奋斗者取得的成就、脱贫案例的典型性、示范性以及主导的产业类别等方面综合考量下,在近百个案例中选出了20个选题。并对这20个选题涉及的人物和乡村进行再次回访,最终确定了12个选题作为节目主体内容。



短片串联节目内外,让脱贫故事更立体

《希望的田野》采用“纪实短片+演播厅互动谈话”的模式。节目首先由寻访短片开始,“奋斗寻访人”奔赴一个个基层乡村,去寻找一位“奋斗榜样”。


第十期节目到了樱桃沟村,这个2019年就实现全面脱贫的村庄,顺着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可以看到茂密的藜麦田、成片的光伏发电板、硕果累累的蔬菜大棚等,脱贫奔小康离不开这些特色产业,也离不开带头的村党支部书记蒋桂全,一番探寻后,“奋斗寻访人”在西红柿大棚中找到了忙碌的蒋桂全。



找到“奋斗榜样”后,节目则转入演播厅进行面对面访谈。演播现场既有奋斗榜样、扶贫代表,也有脱贫村民、基层干部,他们与主持人、“奋斗寻访人”围坐一起,闲话家常的气氛中,讲述那些脱贫往事。


双创园的姐妹花从小被病痛折磨,在贾妈妈的照顾下身心“都站起来了”,舞台上忍不住与贾妈妈相拥;醋柳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郭璇带领村民修出一条“杏福路”,他不仅能带头发展经济,还能谱曲弹唱,现场拿起吉他展示了自己原创歌曲《家住醋柳沟》;岗底村的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变荒山为“花果山”,被称为“拓荒牛”,他将钢钎和大锤带到现场,一边演示一边回忆拓荒经历;骆驼湾村的村民顾宝青,曾经只能土豆充饥,如今不仅有了丰富的小菜园,还能帮村里直播带货卖特产……


短片引出“奋斗榜样”,快速介绍脱贫背景同时还展现了脱贫乡村的发展变化,还原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状态;访谈则能够深入挖掘扶贫经历,呈现出鲜活的人物和丰满的故事。



全媒体传播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一档脱贫攻坚特别节目,《希望的田野》除了展示脱贫成果以外,还推出“媒体助力团”,用“全媒体+扶贫”的模式为每个乡村助力脱贫。


2020年,直播带货成为扶贫助农的重要方式,《希望的田野》也进行尝试。


周思超提到,按照最初的策划,演播厅现场会有来自河北广电MCN机构百名签约“网红”参与录制节目,在现场即时“带货”,为农产品拓展销路。但出于疫情防控需求,节目最终取消了这一环节。



现场带货不行,“媒体助力团”还有更多的形式“带货”。


于是,节目的“媒体助力团”由河北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992大家帮》、河北广电MCN机构签约短视频平台、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河北卫视抖音号和快手号等河北广播电视台构建的全媒体矩阵组成。他们根据每期“奋斗者”所在村子的需求,或用短视频介绍旅游线路、“直播带货”推销特色农产品,或引进特色产业、为百姓解决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每期节目的尾声,“媒体助力团”会公布帮扶的项目和方法。



河北卫视在快手、抖音平台上推出《暖暖的生活——看得见的脱贫直播》,通过体验直播的方式展示农产品、帮助村民带货,“给张常丰村播出的40分钟时间里,第一书记张巍婷反馈,她们的电商平台销售了上千元,宣传效果很明显。”



效果最显著的是针对残疾人贫困户的社会公益扶贫项目“我在村里有块儿地”,以招募志愿者有偿认租的模式进行,认租者能够得到认租地全年产出的农产品,认租资金直接补贴农户。“媒体助力团”对该项目在全媒体平台进行推介,截止目前已有300亩土地被认租,300户残疾人家庭直接受益。



节目中总结脱贫案例,节目外精准帮扶,《希望的田野》将脱贫攻坚贯穿节目内外。周思超说,“全媒体+扶贫”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希望通过这种尝试为广播电视系统的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提供一个可以讨论的样本。”


编辑 | 侯雯慧 叶晨玮

>>高长力:找准选题,讲好新征程上的中国故事

丨言论

>>网络视听主题主线呈现新气象

丨专论

>>《石头开花》开启广电人扶贫新模式

丨图文

>>头部卫视齐登场,电商晚会在迭代中“扩容”

丨观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