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广电总局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

江勇 广电时评 2021-07-25

7月16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会议交流总结了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创作经验,并对推进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和繁荣发展进行了研讨。



作者:江勇


从《唐宫夜宴》里古灵精怪的“小姐姐”,到元宵节上演博物馆奇妙夜,再到形式多样的《端午奇妙游》和惊鸿一瞥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

 


四个节日,四场“非典型”晚会,河南春晚全网点击量超50亿、元宵奇妙夜全网点击量超30亿、清明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25亿、端午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50亿。今年上半年,河南台根植传统文化沃土,通过鲜活、有趣的艺术演绎,给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场文化盛宴。

 

为什么是河南?文化类节目如何进阶?

 

7月16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出席并讲话,河南省委常委李亚出席并致辞,会议由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高建民主持。广电总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部分省广播电视局、省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视听播出机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电总局全力推动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保障。着力实施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等,充分发挥创新创优、中华文化、经典民间故事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对优秀项目进行事前扶持、事后奖励,极大激发了行业对文化类节目、纪录片、动画片的创作热情。

 

二是深入挖掘选题,加强创作指导。广电总局主动点题、持续跟踪,引导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围绕诗词歌赋、传统民俗、国宝非遗、戏剧戏曲、名人家书等题材创作优秀作品。

 

三是加强评奖评优,引领行业方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季度年度推优评优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利用“星光奖”等政府性奖项的权威性和引领作用,在评奖评优中向文化类节目倾斜。如在第26届“星光奖”7个获奖电视文艺节目中,《上新了·故宫》等文化类节目就占了5个。“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重点项目《大禹治水》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星光奖”。

 

会议交流总结了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创作经验,并对推进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和繁荣发展进行研讨。

 

会上,聂辰席对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予以肯定,并就文化节目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聂辰席强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切实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聂辰席指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文化精髓,弘扬美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聂辰席要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文化类节目创作播出,抓好扶持引导,抓好重点项目,抓好推广传播,抓好人才培育,为弘扬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贡献更大力量。


根植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两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李亚在致辞中表示,从先后举办央视中秋晚会、央视春晚分会场等重要活动,到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必须深深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从中提炼题材、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


 

基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形成的广泛影响力,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王仁海在分享经验时说:我们在文化传播上“守正”有了根,“创新”有了魂,具体而言主要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国文化,形成以中国文化和河南地域文化为支撑的独特发展风格;二是坚持主流价值引领,主动扛起时代之责;三是创新表达中国文化,以新科技赋予中国文化感染力、以新传播赋予中国文化影响力、以新表达赋予中国文化吸引力;四是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大胆推进供给侧改革、宣传思维模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改革,为传承发展优秀中国文化提供机制支撑。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余俊生介绍,近年来,北京台用四个“坚持”:坚持深耕本地、彰显特色,坚持深挖内涵、传播大美,坚持守正创新、增强魅力,坚持守护匠心、打造精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创作推出了《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书画里的中国》《最美中轴线》等十多档高品质文化节目。


 

江苏台近年推出了《我爱古诗词》《阅读·阅美》《从长江的尽头回家》等优质文化节目。对于文化类节目的策划制作,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卜宇认为,要强化创新创意和融合传播。“我们台里强调两句话:一句是‘宁可在创新的过程中犯一点错误,也不能犯不创新的错误’;另一句是‘没有全媒体方案不是好方案,没有新媒体产品不是好产品’。”


 

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华宣飞则结合《万里走单骑》《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奔跑吧·黄河篇》等文化节目,分享了浙江广电的创作经验。他认为,要以打造精品的价值追求,守护中华文化根脉,用温暖美好的内容呈现,追求以文化人终极目标,用大众喜爱的方式,凝聚文化传承力量,用生动讲述扩大传播,提升文化节目的传播到达。



推动文化类节目再进阶

近年来,荧屏上涌现了《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宫》《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从长江的尽头回家》等一批精品文化类节目。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我看到,国家广电总局作为广电行业主管部门,这些年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始终方向明确、积极作为,使广播电视宣传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优秀文化类节目不断涌现,创新了中华文明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广泛弘扬了中华文明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单霁翔认为,文化节目创新方向,要和年轻人的关注点相结合,通过年轻朋友喜欢的方式,做出美的呈现。“我想《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等节目的成功经验也在于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立群 

 

“敬畏、视野、创新”,是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对文化类节目创作总结的三个关键词。敬畏之心,就是要发自内心、发自热爱,去创作文化类节目;做好文化类节目,需要非常广阔的文化视野,要对文化有广泛深入的认知;做好文化类节目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本质是痛苦,也是快乐,是一种先苦后乐的过程。


“在许多人心目中,河南一直是中规中矩的省份,突然迎来的顶级流量,惊艳了全国乃至海外,节目组说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热情,让我们惶恐不安,这些话是很多河南人的共同感受。”对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带来的影响力,王立群感慨道。

 

如何持续产出这样的文化产品,王立群也带来了自己的思考:首先是深挖内涵,其次是创新表达,再次科技赋能,然后是跨界合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俞虹

 

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如同连响鞭炮,持续不断。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看来,河南台系列节目之所以能破圈,总体上讲是能够立足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在叙事方式、形象呈现、艺术形式、接受体验、传播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革新。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冷凇 


总结成功经验,还需展望未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冷凇认为,接下来的文化节目创作,要更具备场景思维、垂直思维、极致思维、美学思维,努力突破演播室和户外的二元方法论,突破节目的类型化创作和传播编排局限,重视选题开发和产业开发等议题。

 

编辑 | 徐蕾 朱晓乐

>>百年风华 | 翻开国家相册,回望砥砺征程

丨专题

>>手为笔、沙为墨、绘百年丨专访沙画艺术家罗寒、陈敬平

丨一线

>>河北卫视《唱支歌儿给党听》:在革命旋律中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丨评析

>>给你一份百年的声音,听听那时他们的真情

丨视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