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0年,全国政协再增新界别——环境资源界,这显示了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也将有利于凝聚更多专业人士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荧屏上,绿水青山的画卷徐徐展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持续上新。
作者:水柚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正式亮相,备受关注。这是继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别后,时隔30年,全国政协再增新界别。围绕环境资源等热门话题,政协委员们建言协商、凝聚共识。
“对我们界别来说,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关注。比如,如何协调处理好自然保护地内的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推动绿色发展……”环境资源界委员例举着问题,直言“重任在肩”。
对于影视人而言,记录生态文明建设的点滴,亦是“重任在肩”。
荧屏上,一系列纪实节目动态记录中国生态保护的新进程,生动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近期,《青绿甘南》《记住乡愁(第九季)》《大河之洲》《跟着丁真探乡村》《出发吧!去丽水》等节目相继播出,记录下广袤天地间的华彩蝶变与中国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共同谱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和谐发展篇章。
从山川密林到高原湖海,一项项生态保护举措的落地,让广袤大地回归“野性”,迸发出新的韵味与活力。走进甘肃南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植物学家洛克曾在此发出的“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之慨叹,重新映入眼帘。围绕“有无相生”“天地仁心”“音声相和”主题,《青绿甘南》以人为视角、系列生态举措为牵引,通过故事化语境讲述,不断勾画甘南藏族自治州十多年来的“绿色”变革。景别变换中,1671种高等级植物、183种野生珍稀动物,以及127种药用植物等再次于镜头前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片土地也得以重拾“遗落伊甸园”这一美誉。《记住乡愁(第九季)》通过拍摄绿水青山中的家园,记录当代中国乡村新风貌,铺展山河、人文之魅力。由“人与鸟共同的家园”为切口,节目走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董寨,50多个自然村、7万多位村民与300多种鸟类怡然自得、和谐共生的场景成为保护区内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围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等展开,《跟着丁真探乡村》跟随丁真珍珠的脚步,先后深入甘孜理塘县、丹巴县,稻城亚丁等地,沉浸式铺开了四川省域内乡村发展新画卷。其中,既有虎皮坝牧场原生态的牧民游牧生活,也有隐匿于中国西南、崇山峻岭间的“世外桃源”。高原雪山、草原牧场,共同组构出多彩的大美四川。微纪录片《出发吧!去丽水》,以国际化文旅视角深入云南丽水,走近具有独特地域风情的云和梯田、古村落、山路山景等,依托强节奏感音乐和延时、运动镜头,呈现山川美景,也梳理环境背后的生态守护足迹。丰富的镜头语言外,《大河之洲》则借助4K影像等视听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面进行细腻描摹。该片以“生灵”“家园”“和合”为分集主题,通过黄河三角洲的候鸟生存、迁徙故事,讲述生命的繁衍生息;通过人类和万物生灵的自然共享,呈现生态守护;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表达和合共生。一幅幅动态、立体的壮美图景,通过镜头“定格”,尽展多彩而独特的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新思路。无论是《青绿甘南》里的“绿色”变革,《记住乡愁(第九季)》《跟着丁真探乡村》中的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出发吧!去丽水》里的地域魅力,《大河之洲》中的和合共生,均离不开人与自然的紧密交流。从曾经的“植物天国”,到如今成为黄河、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和补给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发展经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博弈,也见证了古老大地与现代文明的碰撞。透过《青绿甘南》镜头呈现,甘南人的接续努力一一铺展:小到杨安生、魏永安等个人从伐木工到护林员的身份转变,大到全州范围内同步推广“全域旅游无垃圾”号召,打造“绿色”新甘南品牌形象等,“青绿”甘南的背后,离不开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
《出发吧!去丽水》中,云和梯田、山路山景等主题下的生态风貌,处处显露人文印记。“云和梯田”一集,摄影爱好者刘丽莉的镜头里,人与梯田互为融合,一同构成云南特有的梯田风光;“见山是山”一集,跟随畲乡骑迹俱乐部一行,攀上建造在悬崖之上的“天空之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建筑相得益彰,是“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
聚焦历史文化资源、文旅产业链的挖掘和开发,《记住乡愁(第九季)》《跟着丁真探乡村》还着重呈现乡村建设的绿色、协调发展新思路。《记住乡愁(第九季)》“董寨——人与鸟共同的家园”里,董寨在乡村建设途中始终牢记绿色、环保理念,在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之间找准平衡,最终实现了人与鸟类的共生,同时从中找到“致富经”,打造出“鸟经济”等系列文旅品牌项目,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好山好水好风光,纪录片用影像记录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交织出山河壮丽、万物勃发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