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波克夏大学》阅读笔记(三):市场分析、产业观察、公司治理和评论

顾盼生辉S 美美欢乐屋 2022-11-25
几点说明:
1. 原书是台湾版本繁体中文,我摘录时写成简体中文。
2. 人名、公司名一概按原书习惯保留,波克夏=伯克希尔,蒙格=芒格,葛拉汉=格雷厄姆。
3. 如有我自己写的补充信息,用蓝色字标出。

市场分析


1.巴菲特表示,通胀是一种政治现象,非关经济领域。我们应该避开长期债券和易受通胀影响的投资项目。(1986)
 
2. 满手现金并非坏事。目前,巴菲特并没有看到价格诱人的大型股。当他找不到标的物时,现金开始堆积;当他找到目标时,他开始囤积。
 
蒙格表示这十几年来,波克夏总是握有等同于账面净值的有价证券和公司。尽管今日在新公司的投资上或许有些停滞不前,但坐拥大笔现金真的不算什么“问题”。他总结道,“没什么好沮丧的”。(1999)
 
3. 蒙格宣称,“降低预期”是我们当前所能做的最好准备。蒙格称波克夏持有大量债券的情况,是基于他们对当前股市失去兴趣的“默认选择”。
 
在这个情况下,巴菲特和蒙格表喜欢波克夏做这样的配置。只要拥有低成本的浮存金、优秀的获利能力和偶尔进行的好交易,波克夏就不会遇到什么问题。(2002)
 
(对我们个人来说,只要有持续的现金流、已买入股票具有优秀的获利能力和偶尔继续买进好股票,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就不会遇到什么问题。)
 
4. 对抗通胀之道,巴菲特建议,第一条防线应该是提升自己的获利能力。第二条防线,巴菲特建议众人转而持有价格经得起通货膨胀考验、且仅需要低成本就能维持业务的公司。
 
在通胀的环境下,那种需要大量资金以维持营运、且无法给予投资者实际回报的公司,是你最差的选择。(2004)
 

产业观察


1. 巴菲特表示,“当某一个产业沦为过时产品时,也不意味着你应该要投身到替代产业中”。
 
他举例说,如果你是一个生在1930年代、对载客火车颇有研究的人,那么你或许会预见飞机的普及。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投身到航空产业(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恐怖的产业)。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远离载客火车这门产业。(1988)
 
2. 要打进食品市场是非常困难的,而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已经打下市场基础的品牌商品,是非常珍贵的。(1989)
 
3. 波克夏财富积累制造机。(1999)
 
4. 巴菲特认为网路将对零售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他倾向于彻底避开这些领域。此外,品牌名称将变得更为重要。巴菲特认为人们不太会透过网路来购买不知名品牌的产品。巴菲特也表示,以经营零售店为主的不动产,也会受到重击。(1999)
 
5. 巴菲特说道,来自“网路公司”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就跟来自“马蹄铁公司”赚得的一块钱一样。
 
真正重要的地方在于一间公司的“护城河”。护城河的面积越大,也意味着一间公司的发展性与能产生的现金流就越多。真正的危险,来自于市占率的改变、单位需求的改变和管理层的资本分配技巧。
 
护城河的面积越大,对杰出管理的需求就越低。巴菲特认为美国箭牌公司和可口可乐,就属于护城河很广阔的公司。他表示,全世界六十亿人口对于可口可乐的认知程度非常惊人,就连可乐的容器都具有辨识度。
 
真正重要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心智占有率。可口可乐的市占率堪称无人能及,而其心智占有率更因为它无所不在的好感而具有难以逾越的优势。分析可口可乐营运状况的关键为:销售的单位数(越多越好),以及发行的股份数(越少越好)。
(1999)
 
6. 巴菲特再次提起他曾经提过无数次的概念,表示“只要能达成心智占有率,市场自然会追随你”。(2000)
 
7. 关于保险业的风险,巴菲特和蒙格指出,在保险这个领域内,往往只需要一张纸就能动用大笔金钱,而这很可能会诱使人们做出傻事。只需要出几场大错,数年来累积的心血就能在一夕间消失。(2003)
 
8. 每一年,可口可乐在全球饮料消费的市占率都持续成长,并因此获得可观的回报。(2006)
 
9. 巴菲特提到,随着时间的改变,人们的喜好也在改变,而某些品牌却可以展现出令人惊讶的耐力——可口可乐始于1886年。亨氏番茄酱于1870年问世。他再次重申,尽管我们必须打造并推广品牌,但一个强大的品牌所具有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2015)

公司治理

1. 巴菲特每一年都会重申,他希望波克夏拥有优秀的长期股东,因此,分割股票有违他的理念。

蒙格补充道,如果你对一间好公司感兴趣,那么1万3000美元(股价)算是相当合理的合伙费用。(1993)
 
2. 巴菲特强调,他们喜欢“专注的管理”。可口可乐和吉列都曾经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专注力。但在他们重新找回自己的专注后,他们为股东们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盖可公司也曾在1970年代初期失去专注,还差点因此失败。(1996)
 
3. 长期以来,巴菲特一直很反对在董事会上发放股票选择权。他认为公司在完全不考虑资本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来奖励管理层,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举例来说,为期十年的固定价格选择权,基本上等同于无息贷款。更合适的选择权计划书,应该是将履约价定在不低于合理的内在价值,再根据资本成本进行年度的调整。管理阶层依旧能得到好处,而这么做至少能将“拥有成本”放到整体的考量中。
 
蒙格说道,他更喜欢老方法——让经营者到市场上买股票。
 
巴菲特总结,其实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更容易想像自己作为股东的感受——就是成为股东。(1996)
 
4. 波克夏的优势,其中一项便是“财务干净”,许多公司之所以愿意接受波克夏的并购,是因为他们知道这笔交易不会遇上任何财务上的困难。此外,卖家也明白波克夏的股权结构非常稳定,所以他们能像以前那样,继续经营公司。
 
巴菲特预期在未来二十年内,波克夏或许能以每年两间公司的速度,买下四十间公司。波克夏唯一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当时机来临时,“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善用这个优势”,他强调,这之中没有所谓的“必胜秘笈”。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理性地分配资金。(2001)
 
5. 巴菲特建议,为了拟定良好的薪酬协议,你必须理解营运的关键,并保持事情的简单。(2004)
 
6. 巴菲特承认,他在Netjets上犯了一个错:在价格过高的时候,买进太多飞机。他也说道,这不是他第一次犯错。
 
蒙格对此也给出了一点看法。他说,如果你拥有一个过往记录极其出色的管理者,替你管理三十间公司,而他95%的时候都能表现得很棒,但这也意味着总会有那么5%的时间,他会做得不够好。(2010)
 
7. 在激励波克夏管理者方面,巴菲特的关键态度为: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去创作。不要破坏原本就已经很棒的事物,这算是一种消极的艺术。(2012)
 
8. 当市场恐慌时,波克夏将是大家会想求助的对象。巴菲特表示,波克夏总能接到别人不会接到的紧急电话,因为大家知道波克夏拥有现金,且愿意立刻做出决定。(2013)
 
评论
 
1. 我的合伙人马克·斯塔尔和我采用了“世界就是我们的教室”的学习方法,努力不懈地寻找那些能作为我们导师的杰出投资家。我们期望透过此一方法,能让自己成为更出色的投资者。(1987)
 
2. 对于心目中理想的公司,巴菲特的定义是:“那些只需要花一分钱买进,一块钱卖出,且让人欲罢不能的公司”。(1987)
 
3. 有人询问巴菲特,“你是如何度过一天的?”巴菲特说自己总是轻快地踩着舞步去上班,然后进行大量阅读、稍微讲些电话,就这样。(1991)
 
4. 对于高阶经理人的薪酬,巴菲特认为,不应该有所谓的薪资上限(面对真正了不起的管理者及其带来的效应,不存在所谓给新过高的问题)。
 
他认为真正令人反感的地方在于高阶经理人平庸的表现,却坐领巨额薪水的现象。(1992)
 
5. 巴菲特解释,他日常工作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找出并留住好的管理者。巴菲特的另一个日常工作则是分配资本(1994)
 
6. 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贝塔值(Beta,也称贝塔系数)被用来测量波动性,也因此意味着投资的风险。
 
然而,巴菲特认为使用贝塔值并不合理,断然表示,“对我们而言,波动性无法衡量风险”。巴菲特用“导致亏损或受伤的可能性”,来定义风险。
 
他认为,华尔街总说一个会上下波动、但可以赚20%到80%的投资,比一个每年都能固定赚进5%的投资来的“冒险”,是非常不合理的观念。(1994)
 
7. 巴菲特表示自己很喜欢在喜爱的事物上,投注大量的金钱。对于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而言,多元化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对我们而言,用一样的钱去买自己清单上第一名和第三十七名,那简直是疯了。多元化是对无知的一种保护,也是你承认自己对公司一窍不通的自白”。
 
(能给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做好排序,明确哪个是第一名,哪个是第六名,是非常重要的。)
 
巴菲特声称,一生仅需要三间完美的公司就够了,而这三间公司绝对能带给你高于一百间平均水平公司的满足。(1996)
 
8. 巴菲特表示,他的其中一个投资准则,就是必须理解这个产业,并且理解该产业在未来十年内可能的发展。(1997)
 
9. 有钱人的生活。巴菲特主张,他的生活标准就跟普通大学生没什么区别。吃的是普通的食物,在服装、汽车和电视等日常用品的使用上,也没有什么区别。
 
在你拥有充足的日常生活后,真正重要的事物,莫过于健康和你所爱的人;工作也是如此,真正重要的是能让你享受的事物,以及共事的人。(1999)
 
10. 巴菲特指出,没能最大效度地将自己的好点子付诸实践所造成的损失,远比因为他个人疏忽而造成的损失还大。
 
巴菲特表示,没能买下沃尔玛的失败,让波克夏的股东们至今为止损失了100亿美元。
 
在当时,他将沃尔玛的目标价设定在23美元。因此当价格开始上涨时,他就停止了购买它的计划。(2004)
 
巴菲特多次提到错失沃尔玛的经历,难道坚守自己给出的价格,坚守安全边际,不是应该的吗?错过了沃尔玛,固然可惜,放松安全边际,打破交易纪律,不一定值得提倡。
 
这个地方并不是很认同,后视镜来看,是不应该股价超过23美元就停止购买。但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如果沃尔玛情形刚好相反,不买就是对了。
 
或许,如果在股价超过23美元,加深研究和理解,提高买入价,也是可行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停止了买入并认为做错了呢?懂了没有买是错误,可是懂了为什么没有买呢?仅仅因为价格?在其他的投资案例上为什么没有如此呢?
 
11. 巴菲特认为,我们可以经由过往的记录来找出好的管理者。最好的打击者,就是拥有最佳打击率的人。(2005)
 
12. 由于巴菲特承认自己太早脱手卖出白银,蒙格于是说道:“大肆宣传自己的失败、对于成功则闭口不谈,是一个好习惯”。(2006)
 
13. 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宣布,自己正在寻找一位投资管理者来接续自己的任务,他表示,自己希望找到一位不仅懂得从已经发生的事件中学习,对于未发生的事情也能设想周全的人——尤其在风险方面。
 
14. 巴菲特指出,所谓的“投资”,其实就是此刻掏出钱,并期待未来能获得比现在更多的钱。(2009)
 
(股神的话,特别直达本质,投资就是为了赚钱,赚更多钱。为了长期利益,放弃短期利益。)
 
15. 巴菲特分享自己在许多年前,透过研究葛拉汉纽曼公司年报的方式模仿了葛拉汉——他用了“跟单”(coat-tailing)这个字。蒙格总结道,跟随周围杰出投资者的行为,是相当聪明的做法。(2009)
 
(这不就是抄作业嘛,股神也会抄作业的。)
 
16. 巴菲特开玩笑道,如同查理之前对他所说的:“最终,你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因为你很聪明,知道我说的是对的”。(2009)
 
17. 蒙格说,维持低度预期,这是保持快乐的秘诀。(2010)


上篇:《波克夏大学》阅读笔记(二):投资心法

推荐:《波克夏大学》阅读笔记(一):这是本什么样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