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三)| 探索实验新模式,绘制育人新蓝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全局,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精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表达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育”强调的是品行和德性的养成,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立德是方法,树人是目的,立德是过程,树人是成效,立德与树人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如何通过实验课程实现立德树人呢?






01

立理念、铸精神、绘蓝图


课程是育人的蓝图,是教学活动体系的核心,应引导学生由“知”到“识”进而付诸于“行”。通过课程教育学生应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深思熟虑,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成为“学而有识、知而善用”的优秀人才。

1

立理念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秉承我校“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汲取知识的精华、在实验中领悟知识的真谛、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能力、在创新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引入OBE教学理念:从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细化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考核办法并开展教学,然后进行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通过实施课程的OBE改造,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清楚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引入OBE教学理念

2

铸精神

实验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科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更容不得“清醒的犯错误”。在实验教学中,引领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实验、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探索知识奥秘。铸造学生实事求是、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的科学探索精神。

3

绘蓝图

大学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养成、能力的历练。我们是想通过实验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和设计师,而不是接线员和拆线员,遇到问题要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我们是想通过实验提升学生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更不要为不是自己的错误买单。在教学中应能够文理交融(课程思政),去诠释工科理论和现象,展现事理之间的相通性,体现人类探索知识的轨迹、凝练知识的智慧、应用知识的历程,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02

重课程、抓管理、促改革


《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实施实验课程改革?


Q   

传统实验是什么



学生输入式实验、无效实验、茫然实验成为一道“风景”:课前预习—— 敷衍走过场;实验课上:自己实验很迷茫、问题全靠同学帮、看到波形就开心、不问对错一通记、老师提问口不张;实验报告:课后报告更茫然、无从写起心理慌、乱写一通算交差。

老师宁上十节理论课,不带一次实验课,理论实验脱节:课前预习——反复强调无人理;实验课上——用心讲解无人理,出了问题忙求助,一节下来跑断腿,稀奇古怪问题频出、低级错误频犯;实验报告——千篇一律,语不成文,错漏百出。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研究思维特点,积极探索实验课程建设新思路:

1

重课程

根据学生特点,引入“学生主体、逆向推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自主实践、研究探索、思维创新”三型一体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模式,重新定义实践教学环节,将2小时孤立的实验课,衍生到课前、课后和课外。

“自主实践、研究探索、思维创新”三型一体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多样化:在传统的方式上引入全景高清视频展台,将实验讲解和实际操作合理的结合。

教学方法多元化:采用分层递进模块化设计,增加了自主设计型实验,设置了自主学习型实验,开设了公选课和公选实验等,授之以渔,把灯点亮,把课堂交给学生。

2

抓管理

课程育人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教师,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是前提,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团队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室团队管理模式


实验室专职教师团队设置相对稳定,保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实验教学面向全院开放,吸收各学科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与改革,以保证实验课程的先进性。

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与建设,通过学科融合与交叉,促进课程教学的多元化。

3

促改革

《史记》有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电子技术基础实践课程建设要做到“因势而新”实时改革。不仅要做到“引进来”,同时还要做到“走出去”。中心的老师们根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课程特点,更新实验内容、制定新的实验方案,让“实验室”走到同学们身边。

实验方案新改进

实验方案新尝试






03

借力量、升能力、育人才



1

借力量

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交流信息与获取资源的重要平台。“远程虚拟实境实验平台”借助“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操作实验室内的实验装置,测量实验数据。平台契合了教育部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弥补课堂实践时间不足、扩充学生的课余实践时间。

 虚拟实境平台页面

 虚拟实境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界面

因时而进,善用网络资源,推进“远程虚拟实境实验平台”建设,解决物理空间的阻隔,满足师生在线实验诉求,引领学生探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真谛,把深藏于知识表层符号、内在结构之下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发掘出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二者合一。

2

升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示范引领,提质提效。中心教师孙淑艳身先士卒,治学严谨,投身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曾从事多年的理论教学,并连续四年获得教学优秀奖,承担的教改项目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她经常跟学生分享荀子所言的“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重视通识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自主”意识,强化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知识原理的“研究”意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孙老师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她的课堂不是填鸭式、把篮子装满,而是启发式、把灯点亮的课堂。除了教学,曾担任电气学院电气0707、电气1102班班主任,现在是电网1601班班主任。至今有13年班主任的经历,所带班级曾经荣获“首都大学、中职院校‘先锋杯’优秀团支部”、“北京市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华北电力大学示范性优秀班集体”等称号,也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团支部”。孙淑艳老师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我爱我师-我最喜爱的班主任”、“我身边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成为“别人家的班主任”。

3

育人才

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老师的工作就是平凡而谦逊的工作,只要用心耕耘,用爱收获,让实验室成为有温度、有温暖和有温情的环境,吸引更多学生走进来,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项目,见证学生的成长,迸发更多创新的火花,取得更好的成绩。

 师生取得的成绩

实践教学的过程既是育人的过程也是师生相长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老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师教学竞赛,申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取得了丰厚的成绩。

电子技术基础实践课程从来就不应是“我讲你听”“我做你看”式的“自娱自乐”。电工电子老师们不仅在方法上因事而化,在载体上因时而进,在内容上因势而新,引入新理念、推出新模式、筑建新平台,让同学们感觉到了学校和老师们的“温度”,通过实验也挖掘出了知识的“深度”,让学生体味到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的学习真谛。只有直面时代课题、与社会同步合拍,方可实现课程知识内含的价值与国家意识形态同频共振,增强立德树人的时效和长效。



作者简介


孙淑艳,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主编“十五”、“十三五”以及出版社规划教材多部,主持多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和省部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曾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多次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兼任北京高教学会电子线路研究分会北京市电子学会电子线路分会理事,华北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联席会委员以及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ncepubjjw 

教学信息 尽在掌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