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陆银波(15210860866) 袁玲玲(Yuen43)事项
近期,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2019版不再执行。
报告摘要
什么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何政策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2005年发布至今,国家发改委分别在2011年、2013年、2019年、2023年对该目录做了4次修订。
产业指导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组成,因类施策。对限制、淘汰类产业,禁止投资,一般不得发放贷款。对鼓励类产业,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
鼓励类条目大幅减少,限制类条目增加,如何理解?
新版目录“共有条目1005条,其中鼓励类352条、限制类231条、淘汰类422条”,“总条目减少473条,其中鼓励类减少469条、限制类增加16条、淘汰类减少20条”。
鼓励类条目大幅减少,并非支持范围缩减,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对同一类型的条目进行了归类整合。如新目录中的农林业,将2019版中的57条整合为26条。
限制类条目增加,主要在建筑和消防业。新版目录中,限制、淘汰类均新增消防业和建筑业这两个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业,2019年版只涉及鼓励类条目13条,新版本则是鼓励类2条,限制类13条,淘汰类9条。
新版产业目录修订的题眼是什么?
安全是题眼,产业链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均有涉及。
(一)产业链安全、粮食安全
新版目录新增4个鼓励类行业:智能制造、农业机械装备、数控机床、网络安全,主要是“卡脖子”的制造业,2019版新增鼓励类行业集中在服务业。
子行业中,部分领域是此次新增,2019版并未涉及,如智能制造中的“智能检测装备和仪器”、农业机械装备中的“丘陵地带农业机械装备的适宜性研发及产业化备”。
(二)能源安全:既涉及传统能源保供,又涉及新能源的“新路线”
传统能源、矿产:在煤炭、石化化工的下属条目中,“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矿产资源开发”排序均上升为第一位。
新能源领域:更加突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核电站建设、风能及氢能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核电站建设与运行”、“风力发电技术与应用”,在所属行业中排序均上升至第一位。氢能,新目录新增了“氢能技术与应用”这一条目,涉及氢制备、应用(交通、储能)等多个产业链。
(三)科技安全,涉及科学仪器、医药核心技术。具体见正文。
新版产业目录对金融业有何调整?
整体变化不大,在支持领域和细分行业上略有调整。支持领域上,更加突出三个领域: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3个细分行业略有调整,包括融资租赁(支持范围更聚焦)、信用卡(删除)和商业保险(新增科技保险)。
1月下半月,值得关注的政策:
(一)金融:涉及金融反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1)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风险处置过程中要坚决惩治腐败”、“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2)1月18日,国务院修改央行、金融控股公司等三个相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3)1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央行表示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研究制定整合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工具方案”。4)1月24日,央行决定降准,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5)1月26日,央行货政司课题组发表署名文章《结构性货币政策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二)资本市场:1)1月22日,国常会,“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2)1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3)1月29日,何立峰出席部署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视频会议。
(三)对外开放:1)重大改革试点:1月22日,中办、国办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涉及金融、数据要素、科技等领域。2)金融业:1月2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表示,已取消“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3)外贸政策:1月26日,商务部部长表示将“抓紧出台新政策。政策措施越早出台,释放的效应就越大”;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将“出台《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发展的若干措施》”。
(四)地产:1)1月24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经营性物业贷可置换存量房地产贷款、公开债。2)1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住建部就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别召开会议。住建部会议表示,“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风险提示:
政策更新不及时。
报告目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下简称产业指导目录)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产业指导目录自2005年发布以来,历经4次修订。2005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发布《目录(2005年本)》,2011年、2013年和2019年分别进行了修订或修正,最新发布的版本是《目录(2024年本)》,自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产业指导目录遵循分类施策的原则,体现在大两方面:
一是将产业分为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采取不同的审批、信贷、用电用能等政策(三类以外的,为允许类)。如在审批方面,鼓励类是按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限制类和淘汰类则“禁止投资”。如在信贷政策方面,鼓励类是“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限制类是“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淘汰类是“各金融机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二是不同产业具体条目的表述规范不同,限制类和淘汰类是“能细则细”,鼓励类则是“宜粗则粗、宜细则细”。限制类、淘汰类目录涉及禁止新增、淘汰产能,尽可能聚焦重点品种、明确指标和参数,避免因内涵不清出现的“一刀切”。鼓励类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在条目表述上主要根据不同行业发展阶段和特征,对发展方向比较明确的领域,尽可能明确指标参数;对发展方向不明确的新产业新业态,则宜粗不宜细,仅作方向性描述。
(一)鼓励类的3点变化
1、大类行业:新增4个,突出“卡脖子”、制造业
对比2019版本,新版产业指导目录新增4个行业,行业数从47增加至50个(2019本有“其他行业”,此次做了合并)。具体条目上,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读,新版目录“共有条目1005条,其中鼓励类352条、限制类231条、淘汰类422条”,“总条目减少473条,其中鼓励类减少469条、限制类增加16条、淘汰类减少20条”。鼓励类条目数量减少,主要是对同一类型的条目进行了归类整合,如新目录中的“农林业”,将2019版中的57条整合为26条。
此次新增的4个行业,多为“卡脖子”行业、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农业机械装备、数控机床、网络安全。2019版本新增的4个鼓励类行业主要在服务业,包括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服务业、人工智能、养老与托育服务、家政。
四个新增行业共有35个条目,部分是此次新增,部分是对2019版作了归类整合。
1)部分条目是此次新增,2019版中并未涉及。如智能制造中的“智能检测装备和仪器”、农业机械装备中的“丘陵地带农业机械装备的适宜性研发及产业化”、网络安全中的“网络安全检测工具”。
2)部分条目之前被归类在其他行业下,此次将其单独列出。如数控机床,之前被归类在“机械”行业下。如智能制造中,“智能产品”条目此前归类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条目归类在“信息产业”。
2、细分行业:关注能源、科技,新能源支持领域有调整
除以上新增的4个行业外,我们主要关注能源、科技相关行业的调整。
整体来看,新版产业指导目录更强调传统能源矿产保供、科技安全;新能源领域,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支持领域也做了对应调整。
1)传统能源、矿产保供:关注煤炭、石化化工2个行业,排序第一的条目均与能源、矿产保供相关。
煤炭:新目录中,排序第一的条目为“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2019版目录为“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
石化化工:新目录中,排序第一的条目为“矿产资源开发”,2019版目录为“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煤经甲醇制对二甲苯”。
2)新能源领域:更加突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核电站建设、风能及氢能发展。
电力:新目录中,排序第一的条目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涉及直流及交流输变电、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新型储能等;2019版目录为“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抽水蓄能电站”。
核能:新目录中,排序第一的条目为“核电站建设与运行”,2019版目录为“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矿采冶、铀精制、铀转化”。
新能源:更突出风能、氢能。新目录中排序第一的条目调整为“风力发电技术与应用”,2019版为风光发电相关行业。
此外,新目录更加强调发展氢能行业,新能源、建材、机械等行业均有氢能应用。如在新能源行业下,新目录新增了“氢能技术与应用”这一条目,涉及氢制备、应用(交通、储能)等等。
3)科技安全:关注科学仪器、医药核心技术。
科技安全,涉及机械、医药等行业的调整。如在机械行业中,新版目录中排序第一的条目调整为“科学仪器和工业仪表”;医药行业中,新版目录中排序第一的条目调整为“医药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
3、金融业:更突出三大支持领域,子行业略有调整
金融业涉及具体条目,在支持领域和细分行业上略有调整。
一是更加突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新版目录中,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并列)、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绿色金融位列前三;2019版目录中,这三个条目分别在第4位、第7位和第11位。
二是3个细分行业略有调整,包括融资租赁、信用卡和商业保险。融资租赁,支持范围更聚焦,从2019版的“融资担保服务、融资租赁服务”调整为“对小微企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服务、融资租赁服务中的直接租赁服务”。信用卡业务,新版目录删掉“信用卡及网络服务”;商业保险,新版目录新增“科技保险”这一险种。
(二)限制、淘汰类的2点变化
1、限制及淘汰类均新增建筑业、消防业
新版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淘汰类均新增消防业和建筑业这两个行业。调整后,限制类行业从16个增加至18个,淘汰类从30个增加至32个。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业,在2019年版中,建筑业只涉及鼓励类条目13条,新版本中则是鼓励类2条,限制类13条,淘汰类9条。
2、部分高耗能行业明确具体淘汰期限
产业指导目录对淘汰类产业,明确了三类淘汰期限。一是具体的日期;二是有淘汰计划的条目,根据计划进行淘汰;三是未标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
新版产业目录中,部分高耗能行业明确在2025年前淘汰,主要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
(一)各类会议
1月下半月(1月15日-1月31日)召开的各类会议参见如下表格。我们简要摘录相关内容如下:
1、1月1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关键在于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地要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风险处置过程中要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都有相应职责,要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
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2、1月22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举措等
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举措,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听取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3、1月24日,习近平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习近平强调,双方可积极对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挖传统合作潜能,落实好经贸和投资中长期合作规划,出台更多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举措,拓展基础设施、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等合作,中方愿进口更多乌方优质产品。双方要及早启动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硬联通”和“软连接”……
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关于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经济技术合作、互联互通、环境保护、新能源、科技、人文、农产品准入、地方等领域一系列合作文件。
(二)新闻发布会/公开演讲/重要文章
1月下半月(1月15日-1月31日)重要发布会及重要文章见如下表格。我们进一步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1月16日,国新办举行2024年春运形势及工作安排新闻发布会
我们总结了一下,今年的春运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第一,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根据我们的预测,40天内大概有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这有可能创历史新高。第二,春运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传统营业性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客运出行人次预计大概是18亿人次,其余80%都将是自驾车出行,因此自驾车出行将创历史新高。第三,春运期间保通保畅压力较大……第四,安全生产压力非常大……
Q1:能不能介绍一下春节期间高速公路运行的预测情况?
A:一是大流量,应该说是超大流量。根据预测和分析,在公路网,包括高速公路网和国(省)道网,预计每天出行的日均车流量将达到3720万辆,比去年同期预计将增长7.5%……我们预计高速公路峰值将达到6520万辆,这是春运期间路网平均车流量的1.75倍左右。其中,客车的流量峰值将达到6270万辆。二是跨省出行特征比较突出。春运期间,包括春节节前节后,务工流、探亲流、物流叠加,长距离跨省出行会明显增加。三是自驾出行成为绝对主体。预计公路上的客车中,99%都将是小客车。四是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春运40天,虽然时间跨度大,但是路网的流量一直将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五是高峰时段路网承压较重。刚才说到了,2月17日(初八)节后返程、节前返乡,都是比较集中。
Q2:预计今年铁路春运客流有哪些特点?
A:今年的春运,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进入恢复发展期的春运,我们预计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将会集中释放。今年春运,预计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4.8亿人次,更直观地说,日均1200万人次。与2023年春运相比,将增长37.9%。与2019年春运相比,将增长18%。客流将呈现整体高位运行和节前相对平稳、节后相对集中的特点。从目前预售情况看,探亲和旅游客流增长势头比较明显。
Q3:请问民航方面在航空运力安排情况如何?
A:在民航方面,2024年春运,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将突破8000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9.8%,较2023年增长44.9%,有望创历史新高。据预测,2024年春运日均保障航班将达到1.65万班,基本上与2019年水平持平,较2023年增长24%。
2、1月18日,国新办举行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新闻发布会
Q1:请问新的一年国家发改委将出台哪些举措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A:一是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二是狠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Q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在2024年有哪些考虑?
A:202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政策文件评估机制,开展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出台文件凡涉及宏观经济稳定和市场预期稳定的,均需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重点评估政策文件是否符合党中央精神、是否会对经济产生收缩性抑制性影响、是否会对社会预期产生不利影响等,及时提出评估意见,促进政策形成组合效应。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各项政策的协同性明显提升,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社会预期偏弱,强化政策统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一是健全完善评估机制。在总结近两年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强化评估的要求,明确评估范围,完善评估流程,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二是全面稳慎评估政策效应。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全面精准分析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切实防范“合成谬误”。三是强化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推动相关部门科学研判形势变化,抓好政策出台窗口期;切实强化预期管理,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确保各项工作充分衔接、有序推进;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分析研判,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3、1月24日,国新办举行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Q1: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请问,相关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国资委将采取哪些举措切实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A: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分别达到53万亿元、1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达7.53%。
现在,383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54家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了四成。2023年末,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万亿元。下一步,我们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一是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推动企业按照“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总体思路,稳步做精增量,把优质的不断向资本市场输送……
二是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
三是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前期,我们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Q2:2023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首年。请问,行动启动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如何持续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A:党中央对新一轮国企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方案去年已经正式印发。国务院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也召开了动员部署会作出全面部署……目前,各地和各中央企业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改革行动实施方案,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扎实推进,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比如,在优化布局方面,去年以来,中央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成立了一批新的企业,29家企业集中签约了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专业化整合项目。
比如,在完善监管方面,我们修订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对科研设计、重型装备制造、粮食储备等企业,还制定了专门的差异化考核办法。对于企业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支持政策,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今年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国资国企将统筹安排进度、抓好推进落实,在重点难点任务方面务求取得突破。重点有这么几个方面:
我们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实施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加大新产业新赛道布局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我们将围绕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一方面,加快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推进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建设,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构建精准高效、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
我们将围绕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出资人监管权责事项,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更好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优势。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考核,增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科学性和一致性。健全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4、1月24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暨国家统计局党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一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治统计造假重要批示精神。把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作为统计部门最重要的政绩,巩固拓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扎实开展统计督察,加快推进刚性制度建设,推动统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二是组织实施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三是不断深化统计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统计监测,扎实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深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统计核算改革,完善科技创新领域统计,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核算,推进共同富裕统计监测,不断健全社会民生统计。四是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和监测分析……五是着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数据发布解读,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
5、1月24日,国新办举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202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好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要求,继续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4年,总量方面,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节奏上把握好新增信贷的均衡投放,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结构方面,将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二是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
三是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有效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的风险。健全完善金融安全网,继续推动金融稳定立法。
四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支持香港和上海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落实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牵头做好中美以及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
Q1: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又有机遇。央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货币政策取向?
A: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足够的空间,我们将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我们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明天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我们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中有降。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流动性投放工具,为社会融资总量及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我国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为7.4%,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央行相比,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这是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的一个有效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从2月5日开始正式实施,下调0.5个百分点,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二是价格上,主要是利率和汇率,兼顾内外均衡。在利率方面,货币政策操作坚持以我为主。当前物价水平和价格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距离。大家可能也注意到,11月、12月国内主要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从明天开始,我们将把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到1.75%,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我们说的LPR下行。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客观上也有利于我们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在汇率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坚持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同时坚持底线思维,丰富应对工具,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是结构上注重提升效能。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拓展支持范围和增加工具规模。研究制定整合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工具方案……
四是政策协调上形成合力。从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总体债务规模并不高,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有较好的空间。2023年第四季度,我们配合财政增发了1万亿国债,绝大部分会在2024年使用,形成投资和实物工作量。当前政府债券发行成本低,居民持有政府债券比例较低,购买政府债券还有提升的空间。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政府债券大规模集中发行、支持投资项目建设方面有充分条件。
6、1月25日,国新办举行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Q1:请问金融监管总局如何落实好会议精神,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对外开放?
A: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的措施,主要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取消了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现在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并且已经有这样的机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里关于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目前已经完全清零。
第二,大幅减少外资数量型准入门槛。过去有一些对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准入中总资产规模的要求,对他们在经营年限的要求,都已经取消了,现在更注重外资投资综合资质评估……
到去年年底,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法人银行、116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2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量已经有888家,总资产已达到3.86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已经设立了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它在境内保险行业市场份额已经到10%,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我们会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继续坚定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也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一定会一如既往,越开越大。
7、1月26日,国新办举行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研究起草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近期正式公开发布。
两阶段目标,一是到“十四五”期末,制度创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在面上得到推广。二是到2027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要示范引领。
下一步,上海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全力以赴抓好推进和落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关键领域,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这一次发布的试点方案包含了大量国家层面赋权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我们将逐一抓好落地和落实,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比如,在要素的市场化方面,我们围绕破解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正在选取一些重点领域,研究细化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相关规范标准与操作的流程。又比如,在完善市场体系方面,我们将在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围绕破除壁垒、开放场景、升级体系、优化环境等方面,抓紧研究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二是加强系统集成,聚焦全链条全周期,着力放大改革的综合效应……比如,在金融发展方面,浦东已经集聚了一批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高能级总部、头部专业服务机构,我们将进一步支持浦东继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坚持形成合力,聚焦协同性、有效性,着力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为了加快推动浦东综改的试点落地,上海已建立了市区密切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了市级的分工方案,逐条逐项明确了责任单位。浦东新区承担试点工作的主体责任,负责做好各项改革任务的细化举措,具体承接工作。
Q1:支持浦东新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创新生态,是《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请问科技部将如何支持浦东新区科技改革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服务?
A:一是推动基础研究制度集成创新。我们将支持浦东新区:健全持续稳定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在前沿领域支持依法设立各类资金参与的科学基金会,建立向全球开放的科技创新定向捐赠机制;探索面向全球的前沿技术攻关机制,支持各类优质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国家前沿技术攻关任务;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
二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建立由政府资助形成的科研成果确权评估、商业转化、收益分享机制……
三是完善开放合作的国际协同创新机制。我们将支持浦东新区……鼓励跨国企业在浦东新区设立研发中心,推动跨境科技合作;探索制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伦理规则,构建伦理审查快速通道。
Q2: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浦东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下一步如何落实?
A:一是深化数据要素制度型开放。我们将用好方案提出的数字贸易交付结算、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等举措,以“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强化数字贸易核心环节建设,在电子发票、电子支付、国际数据服务等领域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高标准且与国际接轨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则和更加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二是加快数据要素资产化。方案部署了新型数据交易机制、数字资产管理等试点任务,我们将充分发挥数交所平台优势……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典型案例。
三是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化。方案提出了数据产权运行机制创新、公共数据开放等举措,我们将加快智算中心建设,加快创新服务等数据公共平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数据资源类数商、技术驱动型数商和第三方服务类数商……
Q3:《实施方案》中提到,推进金融双向开放,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请问人民银行采取了哪些相关举措?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A:一是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关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体系,完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二是持续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以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等为重点,持续加大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稳妥有序支持总部机构发展离岸经贸业务,扩大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政策受益面。
三是加快推进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各项举措,更好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8、1月26日,国新办举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闻发布会
Q1:商务部还将出台哪些政策措施稳住外贸发展势头?
A:一是抓紧出台新政策。政策措施越早出台,释放的效应就越大。去年4月,我们推动出台了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将持续抓好落实。同时,根据今年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政策研究储备,要多加一点工具在工具箱里面。前段时间,我们对地方和企业提出的建议和诉求进行了摸底,目前正在抓紧开展新一轮政策研究评估,争取尽早出台。
二是加快培育新动能……拓展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间品贸易……促进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制定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三是助力开拓新市场……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持续推动跨境商务人员往来便利……
四是释放进口新潜力……我们将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
Q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拓展跨境电商出口,商务部在新一年对此会开展哪些具体工作?
A:今年,我们要继续培育跨境电商这个外贸新动能,有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出台《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发展的若干措施》。二是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三是加强行业交流培训……四是推动出台《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跨境电商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与共建国家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国际交流。
9、1月26日,《学习时报》刊发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国资央企将统筹安排进度,抓好推进落实,在重点难点任务上务求突破。
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稳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加快新能源、矿产资源、主干管网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更好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及早投资布局,打造专业化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加大对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
10、1月26日,央行货政司课题组发表文章《结构性货币政策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信贷总量规模已较庞大,需要加大盘活存量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
在总量上,随着使用增加,结构性货币政策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发挥总量调节作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从资产规模看,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占中央银行总资产的比重合理适度。2020年以来,该比重稳定在15%~17%的水平,与欧元区、英国等经济体处于相近水平(15%~25%)……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功能,充分用好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继续用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11、1月26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
会议强调,针对当前部分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信贷资金要确保封闭运行、合规使用,坚决防止挪用。省级层面要跟踪监测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指导。国家层面将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信息平台,实行周调度、月通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抓机制落实力度大,据了解,本月底前,第一批项目名单落地后即可争取贷款。
会议要求,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要以编制住房发展规划为抓手,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健全房屋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三)法律法规及各类规范性文件
1月下半月(1月15日-1月31日)主要的法律法规相关文件见如下表格。我们进一步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1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决定
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答记者问。
Q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修改?
A: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的精神,新增货币政策委员会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关表述。二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精神。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单位和人员,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类别和任免程序,完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条件和任期制度。三是将长期运行实践中成熟的工作程序明确为制度规范……如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预期引导和市场沟通等,上述修改有利于丰富完善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工作机制。
Q2:为什么要修改《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
A:2023年的《方案》提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据此,需将《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中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修改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根据《方案》关于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需将《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中金融控股公司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主体由“中国人民银行”修改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2、1月24日,央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
经营性物业贷款可用于承贷物业在经营期间的维护、改造、装修等与物业本身相关的经营性资金需求,以及置换借款人为建设或购置该物业形成的贷款、股东借款等,不得用于购地、新建项目或其他限制性领域。经营性物业贷款在发放前应明确贷款用途。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还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该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商业银行要根据承贷物业经营状况、评估价值,以及借款人及其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信用状况、担保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经营性物业贷款额度。经营性物业贷款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承贷物业评估价值的70%。
3、1月25日,工信部等九部门《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
到2026年,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重点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生产要素泛在感知、制造过程自主调控、运营管理最优决策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打造12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培育6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工厂,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等指标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3级及以上企业提升至20%以上。
二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突破一批数字化转型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制修订一批先进适用的数字化转型标准规范。推广应用100款以上优秀产品,培育100家优秀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设1个新材料大数据中心、4个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4个重点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个以上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4、1月25日,人社部官网发布文章《稳就业,2024年人社部门将这样发力》
一方面将更加突出政策协同,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保减负等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岗位挖掘,启动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扩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就业空间,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支持。
1月下旬至4月上旬,2024年春风行动将在全国举行,集中开展引导务工人员有序外出、促进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组织企业招聘用工等服务,预计将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5、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Q1:《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考虑的?
A:《实施意见》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场景开拓、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未来产业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Q2:《实施意见》如何部署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
A: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实施意见》按照“技术创新—前瞻识别-成果转化”的思路,提出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的具体举措。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Q3:如何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和发展生态?
A:围绕技术供给、产品打造、主体培育、丰富场景、支撑体系等方面,《实施意见》构建了未来产业的发展生态,打造标志性产品,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下一代大飞机、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体系。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制定标准化路线图,研制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重点产品、典型应用以及安全伦理等标准,适时推动相关标准制定。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月1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安全是题眼:新版产业指导目录四问四答——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5期》。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