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禧太后普通一天的生活在当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维持?

文史之友 2022-11-01
慈禧太后普通一天的生活,如果放在当下,需要多少人民币维持。笔者认为慈禧太后的主要花费就是用在膳食上。所以从慈禧的用膳规模进行分析,其耗费的大概银两,并试图将其换算成人民币。



一、 早朝前,慈禧就开始了一天的吃吃吃


清朝的早朝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晨五六点钟,垂帘听政的慈禧,一般在寅时,即凌晨三点到五点起床。宫女伺候慈禧起床,梳完头后,慈禧一天中首先吃的食物是冰糖银耳,“常常是这个时候,张福老太监用捧盒把一碗冰糖银耳送到储秀宫门外,交给当差的宫女……老太后在面前摆一个老茶几,用银勺舀着银耳。”这段话引自《宫女谈往录》,该书记载的是晚清一个叫荣儿的宫女的回忆,她随侍慈禧八年之久,对慈禧的生活起居非常了解。本文中,我对慈禧饮食方面的资料引述,基本出自该书。因为我们只能有一分资料说一分话,不能靠自己臆想。

按照这个宫女的回忆,吃完冰糖银耳,慈禧还要吸一会儿水烟。颇有些起床一袋烟,胜似活神仙的意思,慈禧吃水烟,当然也是需要伺候的,且看宫女荣儿回忆的慈禧吸烟“名场面”:

老太后不吸关东烟,吸水烟,到我手的是一两一包的小绿包、金黄色的烟丝,闻着有股香味,也有些辛辣味,但不浓,丝很长,捻在手上比较柔软。太后习惯是左边含烟嘴,所以我必须站在左方,站的距离大约离太后两块方砖左右,把烟装好后,用右手托着烟袋,轻轻把烟嘴送到太后嘴边。

这袋烟吸完,慈禧太后长了精神,接着就要喝奶茶,与此同时,寿膳房里的早饭也会送上来,此一时段的早膳主要是八宝莲子粥和各种米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红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还有各种茶汤,如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

然而这远远没有结束。这些粥和茶不过是前戏。随后就会有食盒送进来,宫女荣儿回忆道:

食盒里还有二十几样早点,有八珍粥、鸡丝粥,有麻酱烧饼、油酥烧饼、白马蹄、萝卜丝饼、清油饼、焦圈、糖包、糖饼,也有炸馓子、炸回头,有豆制品的素什锦,也有卤制品,如卤鸭肝、卤鸡脯等等。

等这些食物都献上了,慈禧肚里有食,就可以精神饱满地去上早朝了。早朝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就结束了。结束了早朝,慈禧要换掉沉重的朝服,除掉头上的首饰,换上轻装。此时,饽饽房会敬献点心,大体是满汉饽饽之类,供慈禧在早餐时享用。


二、午膳有100多样菜,每碟菜最多只能吃两口,大多数是摆设


上午10:30 左右,御膳房已为慈禧准备好午膳。宫女荣儿回忆,午膳有一百二十多样菜,一样一样端上来。“老太后随意挑选,今天爱吃这个,明天也行爱吃那个,根本不可能让其他的人猜透了她准定吃哪个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百二十多道菜都是御膳房安排的,慈禧没有权力像下馆子那样点菜。

这一百多道都是什么菜呢?我们也不能臆测,笔者找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初七日《膳底档》记录的慈禧太后的膳单:

火锅二品:八宝奶猪火锅、金银鸭子火锅;
大碗菜四品:燕窝“膺”字锅烧鸭子、燕窝“寿”字三鲜肥鸡、燕窝“多”字红白鸡丝、燕窝“福”字什锦鸡丝;
怀碗菜四品:燕窝白鸡丝、海制蜜制火腿、三鲜鸽蛋、大炒肉炖榆蘑;
碟菜六品:燕窝拌锅烧鸭丝、口蘑熘鱼片、青笋晾肉胚、肉片焖玉兰片、碎熘鸡、煎鲜虾饼;
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
饽饽四品:寿意白糖油糕、寿意苜蓿糕、澄沙馅立桃、枣泥馅万寿桃;
汤菜一品:燕窝八仙汤;
面一品:鸡丝卤面;
克食二盘、蒸食四盘、猪肉四盘、羊肉四盘。

我们用小手一数,上面这份膳单有38种食物,然后慈禧还会配一桌“添安膳”,就是按照这个规格,再来一套不同的,加起来就已经达到78品。这78品,是传统的正席。皇帝、皇后、后妃还有进菜,慈禧还有自己的小厨房,加起来,菜品达到100品上下。

宫女回忆慈禧午膳有120多道菜,膳底档的记载是正席78品,笔者认为,两相印证,折中的数字是100道菜左右。



这100道菜,慈禧无论如何是吃不完的,大多数菜品就是用来撑场面的,注定是用来浪费的。慈禧经常在体和殿用膳,100多个菜有远有近,够不着怎么办?没关系,慈禧用眼看哪一个菜,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太后身边挪,用羹匙给老太后舀进布跌里。宫女回忆道:

如果老太后尝了后说一句“这个菜还不错”,就再用匙舀一次,跟着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要舀第三匙,站在旁边的四个太监中为首的那个就要发话了,喊一声“撤”,这个菜十天半个月的不露面了。

这段描述信息量有点大。一是慈禧像其他清朝皇帝一样,再好吃的菜也不能吃第三口;二是为了防止有人摸准了慈禧的喜好下毒,御膳房会刻意不做慈禧喜欢吃的菜。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即慈禧的早餐和午膳种类丰富,但大多数只能是摆设,慈禧并非大胃王,她只能是象征性地吃一些,大多数都会原样撤回,真是奢靡浪费。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午膳后的11点到13点,是慈禧太后的午休时间。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她每日凌晨三点多就要起床,如果不午休,下午难以保持精力。

根据荣儿的回忆,14点左右,慈禧会有午后加餐,晚膳在17点前后,19点以前会有一次加餐。时间的安排是风雨不误的。很可惜,我没找到关于慈禧晚膳的史料,想来应该与午膳的规格差不多。

总结一下,慈禧一日三餐之外,还分别在早朝前、午餐后、晚餐后有三次加餐。



三、一天膳食换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钱?约20万元


首先,诸位要知道,清代货币是一种银铜并用的双本位制度,晚清的大部分时间里,物价和收入是用银两和铜钱来表示的,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货币是白银和铜钱。

那么,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率是怎样的呢?笔者的答案是一两银子约等于1670文钱。这个数字来自张德昌先生《清季一个京官的生活》一书,根据该书作者的统计,清朝同治五年到九年,浙江会稽“一两折换铜制钱一六七〇文。”当然,银钱兑换比率一直处于变动中,为了行文方便,我们采信一两银子换制钱1670文的说法,并据此进行一些计算。

1.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通过购买力比对,我的结论是晚清一两银子约等于人民币267元

要知道慈禧一天吃的饭菜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则我们必须通过一个某种物品的购买力来进行换算,得出一个约数。在这部分,我将通过面粉和大米的购买力,看看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 ① 戏曲理论家齐如山(1875—1962)在《齐如山回忆录》中说:

在光绪二十六年(注:1900年)以前,三十年之久,物价可以说是没有变动过……鸡蛋永远是三个小制钱一个……麦子面粉每斤是十五枚小制钱。

齐如山的这段话,明确指出,晚清时,鸡蛋3文一个,面粉15文一斤。

今天,我在某购物网站上查到,某品牌面粉5KG售价是25元,合2.5元/斤,在购买面粉方面,晚清的15文和现在的2.5元的购买力是一样的,即6文约等于现在的1元钱,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人民币278元。

  • ② 李慈铭在1884年的日记里写道:“买米618斤,用银11.74两。”

这里的斤是老秤,1斤等于现在的596.8克,则清朝的618斤米相当于现在的737斤米,一两银子可以兑换制钱1670文,可知,清朝时,买一斤米大约需要26文钱。大米因为质量和产地原因,价格会有浮动。2020年8月31日,我在某购物网站上查到,一袋20斤装的大米售价80元,则一斤大米大约需要4元。我们以此数据为基础,假定26文钱的购买力等于现在4元钱,则6.5文等于现在的1元钱,一两银子即1670文可以兑换为人民币约256元。

通过面粉和大米的购买力对比,我得出的结论是,晚清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56元到278元的购买力。我取一个平均数,并且姑且认为一两银子等于267元人民币。

2.慈禧每日膳食换算成人民币,保守估计在20万元以上

我无法直接得知宫廷之内每道菜品的价格,不得不把视线放到宫廷之外,采用“迂回”战术,看看北京市场上的物价行情。

  • ① 齐如山在《齐如山回忆录》中记述了1888年同文馆的伙食情况:

开饭的预算,按馆中共有多少学生,就归此数开饭,六个人一桌,每桌饭菜合银六两,共十个菜。彼时六两银子一桌菜,已经可以有整盘整碗的燕窝、鱼翅。

  • ② 根据张德昌《清季一个京官的生活》记载,李慈铭经常在广和居饭馆吃饭,在同治十年(1874),李慈铭在广和居一年的饭钱是54两银子,因为广和居的拿手菜都是些家常菜,一桌六人的宴席不会超过四两银子。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齐如山六人一桌,六两银子已经有整盘整碗的燕窝、鱼翅,六人应该不会只有6盘菜,菜品是10个;因为是家常菜,李慈铭一桌6人的宴席不会超过4两银子。菜品应该也在10个左右。我的结论是,在馆子里像模像样地吃一顿,所费在4两到6两之间。这样算下来,如果是100个菜的话,所费在40两到60两之间,换算成人民币为10680元到16020之间。

考虑到慈禧吃的菜品更高档,用料更高级,我将慈禧的午膳花费乘以5,则午膳花费在53400元—80100元人民币之间,取平均数为66750元。推测晚膳用度应该与午膳相近,花费亦为66750元,再加上早朝前和早膳菜品也有三四十样,我们按三十样计算,参照午膳花费计算,则花费在人民币16020元到24030元之间,取平均数为20025元。换算成人民币,则慈禧一日三餐的花费为153525元。考虑到每日14点左右,慈禧会有午后加餐,19点以前会有一次晚膳加餐,则保守估计,慈禧每日膳食花费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


经过数学计算,发现慈禧太后一天光吃吃喝喝的花费,换算为人民币约为20万元,这大概是她在膳食上的实际花费。一天吃喝用度,浪费惊人。

至于网上流行的说法中,有人提到小德张曾说,慈禧太后一天大概能花费4万两白银,笔者觉得这个答案是不可信的,一则他们都没提到史料出处,二则这个数字换算成人民币为1068万,数字太大了。

1977年,河北一农民睡着后3次让外星人驼着“飞到”千里之外,发生了什么?查办成克杰案件始末
红军军长余天云自杀之谜
叶永烈:漫步在姚文元墓前
清朝官场水有多深?一个小小县令就敢毒杀钦差大臣
中国最“叛逆”县委书记谢高华去世,他做的事让99%的人不敢想......胡耀邦的这组数据将被历史记住古代十大好色之徒:他竟稳居榜首,朱熹屈居第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