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6/19

截止到昨天,杭州学生的2018中考、高考终于全部结束,全国各地的中考也基本降下帷幕。考生们可以好好过个端午节了。

虽然段子手还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刚刚结束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


这不,前几天,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

中考情况如何呢?课长昨天就今年杭州中考的语文难度采访了一位杭州民办学校带初三毕业班的资深语文老师。这位多次送走中考毕业生,并多次参加中考阅卷的老师这样评价今年的中考语文:


其他地区情况如何呢?2018年苏州中考语文结束,有媒体做了调查

考生表示今年语文作文题型新颖,考前刷题对语文发挥作用并不明显。尤其名著阅读,一些家长表示“有点偏向高中的出题方向了”。


1


最拉分数的学科为什么变成了语文?


过去,都说理科容易拉开分数,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杭州天长小学一位五年级家长说:孩子进入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了。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外面上数学培训班,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校内数学考试根本不相上下。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而阅读的优势往往到高年级才逐渐显现,所以,在优等生之间,往往是语文拉分厉害!


📖往远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理科的拉分空间变小,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语文,拉分容易提分难!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未来语文的地位急剧上升。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2


教育部早就告诉你,

别再打无准备的仗!

其实,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教育者来说,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3


语文考试今后究竟有多难?


那么,2018语文高考已经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说实话,不重视阅读,高中生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正当时!

4


以后所有科目都要考语文水平

“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

这次的新教改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会增加阅读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张中考科学试卷,阅读量一点不必语文试卷少……

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会出现考生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你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5


学好语文的六大学习习惯,

说起来简单坚持难!

1勤阅读,读好书,读经典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好课堂上用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读好书、读经典。娱乐化的浅层次阅读是无效的。

一位语文名师曾经说过:学语文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也救不了你!没时间阅读怎么办?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

从小学阶段培养阅读习惯,一旦阅读习惯养成,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根本不用家长督促,他们自动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2勤做阅读笔记


不但要阅读,还要有效阅读。做读书比较是有效阅读最容易在家庭操作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阅读批注。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 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这里要强调的是,朗读和背诵讲究的是童子功!童子功!童子功!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大量朗读、背诵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这样的训练是不可逆的,等到中学来补,根本不可能!

你见过几个小学不肯开口朗读,到了初中还会大声朗读的?几乎没有!


通过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分享、探讨


要学好语文,还要学会分享。现在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分享、互动和探讨的平台。

如通过互联网的提问、远程教育学习网站的在线答疑、论坛发贴等等。语文名师郭初阳老师再《如何精读一本书》讲座中曾经有个很好的建议就是,一本书读完以后,去豆瓣发帖,和网友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分享出来。还可以多看看其他网友的阅读感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互联网是双刃剑,人家用来打游戏、刷视频,学霸却可以用来让自己的阅读水平突飞猛进!


6勤于练笔、写日记

语文考试的大头是写作,也是今后孩子一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勤写!比如,坚持写日记就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日记还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写得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但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

写作和阅读一样,一旦形成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更是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出口。而这种习惯也同样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养成。还是那句话,习惯一旦养成,对孩子来说,阅读也好、写作也好,不是负担,而是成为一种需求。


语文为王时代,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 END -


回复“快微课”,会有更多惊喜内容!

【猜你喜欢】

➣  没回微信的老师被家长毒打!保护孩子的老师车祸身亡……多少老师正爱着你的孩子,看哭了……

➣  细思极恐!暑假让孩子离它远点!比溺水更可怕!

➣  怒!学生家长毒打班主任和3岁幼儿!是谁在杀死老师的责任心?

➣  高考语文状元分享100天写出满分作文的秘诀!太实用,全是干货!看完笑劈叉!

➣  高考数学惊现送命题?出题人又是他?还好我娃高考时他退休了!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版权:快微课编辑撰写,部分图片和新闻原始素材、数据来源参考新浪微博等网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