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二)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课《邓稼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4课《孙权劝学》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5课《黄河颂》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6课《老山界》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7课《土地的誓言》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8课《木兰诗》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9课《阿长与<山海经>》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0课《老王》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1课*《台阶》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2课《卖油翁》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4课《驿路梨花》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5课《最苦与最乐》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6课《短文两篇》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7课《紫藤萝瀑布》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8课《一颗小桃树》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19课《外国诗两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20课《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21课《伟大的悲剧》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22课《太空一日》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23课《带上她的眼睛》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24课《河中石兽》




第二单元检测卷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痛(zhì)   悔(ào)      澎(bài)     田(lǒnɡ)

B.祷(qí)    头(ɡǎo)     鸣(háo)     斑(nán)

C.育(bǔ)    古(ɡènɡ)    污(huì)    默(qì)

D.土(rǎnɡ)   障(pínɡ)    怪(dàn)     语(l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早已失去了波涛滚滚、一泻千里的汹勇气势。

B.在历史的潮汐中,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簇浪花。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猛。

D.今天的天气非常情朗。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B.金星主持的《金星说》可谓是鲜为人知,独特的主持风格让很多观众觉得他很犀利,敢

于直言。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4.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张老师的一席话把我先前的顾虑全赶跑了。

D.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6.单元整体感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B.《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主人公为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即小时候的作者。

C.《木兰诗》采用了南方民歌的形式,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

D.《土地的誓言》一文表现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7.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木兰诗》中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无限眷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4分)

A______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孩子,心爱的孩子!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她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孩子啊,快点成长吧!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文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忠于理想,宁死不屈的女共产党人形象。

9.综合性学习。(7分)

在学习完第二单元后,淮海中学七(3)班同学开展了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自然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她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等九个省,最后流入渤海。请写出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风景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感悟黄河

右图是名为“黄河母亲”的雕塑,请你认真观察,简要描述

雕塑的主体组成部分,并谈谈你对雕塑寓意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保卫黄河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的母亲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11分)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②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③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④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⑤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著: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一节诗可分为几层?请简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国手(15分)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头发竟白了大片,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地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

14.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有两处写“雨”,请你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称作“大国手”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木 笛(15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乐器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着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

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9.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有首歌唱道:“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春雨,能滋润干涸的心;爱是阳光,能穿透坚冰似的隔膜;爱是催化剂,能让人变得善良。

请以“让世界充满爱”为题作文。

(2)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中“湃”应读“pài”;B项中“斓”应读“lán”;C项中“亘”应读“ɡèn”。

2.B  【解析】A项中“勇”应为“涌”;C项中“猛”应为“蜢”;D项中“情”应为“晴”。

3.B  【解析】“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A  【解析】句式应与“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一致。

5.C  【解析】A项前后矛盾,去掉“整整”或“左右”;B项暗换主语,应将“上的刻文”删

去;D项有歧义,“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可改为“学校的几个中层干部”。

6.D 【解析】A项中《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B项中《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都是作者刻画的典型形象;C项中《木兰诗》是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7.(1)独坐幽篁里   (2)朔气传金柝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8.红岩江姐编发《挺进报》目睹丈夫被悬首示众(或参加川东斗争领导狱中斗争)

9.(1)壶口瀑布和小浪底水库风景区。    (2)雕塑的主体部分由神态安详的“母亲”和一

个活泼可爱的“婴儿”组成。“母亲”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母亲;“婴儿”则象征了快

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3)保护黄河,保护我们自己的家。

10.(1)外城   (2)穿

11.(1)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2)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12.可分为三层。①~③写家人喜迎木兰;④写木兰恢复女装;⑤、⑥写木兰与战友见面。

13.示例: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

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

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14.围棋泰斗林海凭借高超的棋艺与高尚的人格与日本棋士宛田激战百日,最终取胜,保全了

国格。(交代清人物、事件、结果即可)

15.通过插叙师言用“镇神头”赢得胜利的故事,侧面烘托出了林海棋艺超群。(答出林海棋艺

超群即可)

16.示例一:“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此处写雨,不

仅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更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宛田棋子滑落于黑棋筋上做铺垫。(必须

答出“推动情节发展”。)示例二:“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

跳。”此处写雨,烘托了宛田欣喜若狂的心情。

17.此句美在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海超凡的

棋艺。

18.示例:我认为施恩与林海虽同是棋界泰斗,但只有林海才配“大国手”称号。因为首先施

恩技不如人,被日本棋手打败,更重要的是,棋品如人品,施恩竟然劝林海主动认输,还

为宛田打探破棋招术。这种明哲保身、没有民族大义的人,不配“大国手”称号。林海不

仅棋艺精湛,而且他力保国格,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样德艺双馨的人才配称“大国手”。

19.请原谅,能换一组曲目吗?

20.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21.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

22.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23.朱丹是一个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2.2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2.2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26.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2.27.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2.27.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2.27.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2.28.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2.28.整理)

初中作文指导 (2.28.整理)

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更多学习资料,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