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六)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五)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二)

已修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卷

语文试题卷          

一、 语文知识积累(19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3分)

本学期语文教材的选文里,有许多令人崇敬的名人:jū_▲__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对青年写信潦草表示深恶( ▲ )痛绝又平易近人的文学家鲁迅;对如老王般不幸者心怀愧zuò_▲__的学者杨绛……让我们走近他们,仰慕他们的才华,敬佩他们的品格。

2.古诗文名句填空(9分)

(1)    ▲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     ▲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故园东望路漫漫,     ▲             。(岑参《逢入京使》)

(4)“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送别,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借用这个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   。

(5)梳妆打扮的动作中,满含木兰回家后无限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   ,  ▲   。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    ▲    ,    ▲    。

3.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7分)

(1)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说和做》一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取了典型事例来刻画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鲁迅先生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C.《孙权劝学》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吕蒙读书后的惊人变化,说明读书学习对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

D.《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主要叙述的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至3题。(5分)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①A段写样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3分)

   ②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9分)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

4.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叶圣陶待人宽厚的一面。(3分)


5.语言品读,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叶圣陶先生说的五句话其实就是一句:不妥的就该,可是叶老说了五句,请品析这五句话。(2分)


6.说说下面这句话在文中大的作用。(2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对”写话“的理解。(2分)

(二)(15分)

老汪栗子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2·1·c·n·j·y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8.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3分)

晚开店→  ▲  →  ▲  →收野栗→   ▲ 


9.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第②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文章结尾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0.文章第⑥段描写了打野栗的细节,这部分的内容有没有必要写?写写你的理解。(2分)

11.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赏析。(5分)


二、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③没者岂苟然④哉?必将有得⑤于水之道⑥者。日与水居⑦,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⑧没,以⑨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①没人:能潜水的人。没(mò):没入水中,指潜水。②涉:趟水过河,徒手过河。③夫(fú):发语词,不译。④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⑤得:掌握。⑥道:道理,规律,技巧,方法。⑦居:动词,生活。⑧所以:……的原因。⑨以:用。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生 不 识 水 则 虽 壮见 舟 而 畏 之。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释担而立 (▲)  (2)以我酌油知之(▲)  (3)皆北方之学没者(▲)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5.[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1)▲,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_(2)▲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3)▲。(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6.[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三、 语言运用(43分)

17.书写分(3分)

18.作文(40分)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听到很多幸福的话,有他人对你讲的,有别人对别人讲的,请你以“最幸福的一句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

(2)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字数在600子以上,文章不出现真实的信息。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学情调研卷

语文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

1、  鞠 wù 怍

2、

深林人不知

杨花榆荚无才思

双袖龙钟泪不干

涉江采芙蓉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3、(1)D

(2)1.参考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3.参考示例l: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

2:老舍的语言充满感情,细致准确、生动形象。如“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这些心理描写,十分切合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参考示例3:老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用拟人手法描写车子,把车写得很有感情,好像成了又一个祥子,也和祥子一样愉快,一样积极,一样强健有力。又如把拉车比为“骑着名马”,十分贴切地表达了祥子拉自己车的感受。

二、  现代文阅读

(一)

4.(1)叶圣陶让“我”帮助他修改普通话。(2)叶圣陶送客。(3)叶圣陶回信

5.(1)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不必客气。”这句看似的客气话,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里距离,(2)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向对方解释了直接改的原因,让对方放下包袱。这体现了叶老的宽厚。

6.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两句话承上启下。

 

(二)

8.挑坏栗  炒香栗  助学子(每空1分,表述得当均可。共3分。)

9.(1)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3分。)

(2)“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3分)

10.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2分)

11.(5分)(只有概括,没有联系文章的答案,得2分)

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1)技艺娴熟:他在抖栗子的过程中,能手疾眼快的把“气味不对”的坏栗子挑出来;炒栗子的时候能炒成“梅花裂”。

(2)淳朴善良:他做生意厚道,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他宁愿晚开店也要等栗子熟透才炒。

(3)富有爱心:每年收栗子都要帮扶山区里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就帮扶到哪;收野栗子,让家里没有栗园的人也能有收入。

 

三、文言文阅读

12.(2分)生 不 识 水/则 虽 壮 /见 舟 而 畏 之。

13.释:放下  以:凭,靠  皆:全,都

14.(4分)关键词0.5分一个。

⑴(2分)(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关键词:矢 、颔 。

  ⑵(2分)(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关键词:日、道。                                                     

15.(3分)[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6.(3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4.2.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4.2.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4.2.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4.3.整理)

初中名著知识汇总(4.3.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4.3.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4.4.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4.4.整理)

初中作文指导 (4.4.整理)

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更多学习资料,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