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村寨丨德秋,七十二寨的守护者

掌上从江
2024-08-26

     德秋是往洞镇最古老的苗寨,全村有三个自然寨共144户729人,有滚、龙、兰、王、吴五姓共居于此地。

  从江县北部的往洞镇,是侗族聚居区,属于古代的九洞地区。平均海拔700米的盆地上散落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小坪地,千溪百壑在此交织,大山、森林、溪流、坪地相伴。相传唐宋年间,这里已有苗族人居住,元明时期,这里便已形成了七十二个大大小小的苗族村落,古称七十二寨。

  随着侗族先民的不断迁入,民族间的矛盾持续恶化。明末清初,苗、侗先民间爆发了一场异常激烈的纷争,七十二寨苗族选择了外迁避让,纷纷迁徙到今榕江县乐里镇一带。居住于今天往洞镇朝利和德秋的部分苗族先民却不愿离开故土,选择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成为七十二寨唯一留守家园的苗族先民。这些散落于大山的苗民逐渐收缩集中于一个大山岭上,侗民称这一批选择留守的苗民为“妙朽”,即侗语称“苗族”为“妙”,称“守住”为“朽”,意为“选择留守下来的苗民”。由于他们居住在朝利侗寨农田边缘故,朝利人又称之为“德朽”,“德”即侗语的“下面”,意即“下面那个留守的苗寨”。后来根据谐音将侗语“德朽”译为“德秋”,定为这一古老苗寨的汉语寨名。

  “千七”“九洞”一带最早的先民之一滚氏家族聚居德秋养冬山头。相传,养冬曾是一个170多户的大村落,人们男勤女巧,善耕熟织,家家户户禾谷满仓,布匹满柜,家禽满圈,牛羊满坡,生活十分富足。但因其中有70多户是传说中的变婆根种人家。为保障家族人种不受污染,养冬寨人纷纷撤迁搬离,滚家人也从这里搬到“养告”,即苗语的“老寨”。

  如今养冬山头的废墟上残留着大量几百年前废弃的屋基,地上满是瓦砾和垫柱石,只有一个布满青苔爬满青藤长满杂草顶部种有一棵常青千年矮的石堆社堂留守,如一个无语的苍老妇人,默默坚守,默默注视,这是苗族人的老祖母神圣的祭堂,无人敢动。养冬社堂一直由滚家派专人祭扫管理。后来,滚家人又在养告建了一个新社堂,请祭师从养冬接走圣母的神魂,并在养冬社堂前的空地上埋了一个大皮鼓,用以封存这里的污魂秽鬼,护佑寨人平安健康。苗族人对自己圣母的崇拜与敬畏之情可见一斑,养冬社堂已成为村人禁地,人迹罕至。

  目前德秋村最大家族为龙姓,是黎平迁入的汉族。

  相传德秋龙氏先祖携两子来今天谷坪乡领高寨卖鱼网,并教人们用网捕鱼。有一天,领高滚姓人家的儿子随其二子一起下河打鱼,不慎跌入深潭溺水而亡,滚父怪罪龙家儿子推其子入潭致亡,要杀龙家儿子偿命。龙父说:两儿子善良本分,绝非害人之人,杀了他们也不能换回你的儿子,念你失子悲痛,我愿将一子认你为父,留在你身边尽孝如何?于是,在寨老的见证下,龙家次子认滚父为父留在领高,龙父则携长子离去,此后再无联系。

  龙家次子与滚家一起生活,为人善良耿直,勤奋孝顺,滚父很是喜欢。滚父感念龙父仁义,便不要求龙子改滚姓而保留龙姓,只要求他讲苗话穿苗衣崇苗俗遵苗礼融入苗族。因滚父在德秋置有田产,龙家次子长大成年后到德秋来料理田事而定居德秋,成为德秋龙氏先祖——“故路”。汉族龙家融入苗族,每个子孙都有一个苗名,但还有一个带有字辈的汉名,表示自己的先祖是汉族。苗族滚姓原本没有字辈,在龙姓的影响下,德秋滚姓后人也都有一个苗名和一个带字辈的汉名,并共用龙姓字辈。这是在历史长河中,汉族与少数民族风俗相互影响、文化相互融合的典型范例。

  兰姓原是侗族,祖先由黎平岩洞侗寨迁入,如今早已融入苗族。清光绪年间,黎平城扁担街王老样、王老满兄弟来德秋开豆腐坊。有一次,兰家族老请王氏兄弟打豆腐,他们先将豆腐渣交与兰家,晚上再送去豆腐。兰家人先是吃惊而后感叹:“你们真是厚道老实之人啊,我以为今早拿来的就是豆腐了,要不是你们现在送来,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豆腐呢!”。因感念王氏兄弟老实厚道,兰家人便邀约王家两兄弟结拜为异姓兄弟,并举行了隆重庄严的结拜仪式:兰、王二姓此后同为兄弟共为家族,同甘共苦,永不通婚。成为德秋苗侗共融的一段佳话。

图为德秋乌俄寨

   德秋有三个自然寨,分别是大寨摆格、下寨钻栏、老寨乌俄。今摆格大寨有一口水质优良的古井,这是一口内空三尺、边沿五寸、高四尺的圆形石井,由两个衔接严密的半圆石圈镶嵌而成,山泉从一块竹笕中淅淅注入井里,人们赋予了很神奇的传说。相传这口石井初凿时是一个整体,重逾千斤,因不便搬运,遂凿成两截,由兰家大力士兰雄铁一人从四里外的山冲挑来雕凿后安装而成。相传此井只养熟人不养生人,摆格大寨也曾有外姓人来居住过,但都因人丁不旺或诸事不顺而迁离。

图为德秋钻栏寨

      摆格是马背型寨子,入住的龙、兰家族发展很快,木楼密密匝匝,拥挤不堪,以致多次发生火灾受损严重。后来,有人主动搬离,来到了小河边一片沼泽坪地居住,苗语称沼泽为“钻栏”。随着不断有人家迁入,钻栏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自然寨。因为小河边取水方便,老寨养告的滚氏族人也搬移到小河边居住,这条小河苗语叫乌俄,故形成的寨子就叫乌俄寨。钻栏寨和乌俄寨都在山岭脚下的平地上,小溪穿寨而过,环境优美而憩静,是依山傍水而居少有的苗寨。

  德秋人耿直厚道,与人为善,和睦乡邻。德秋处在朝利、弄吾两个侗寨之间,山林交杂田地交错,却从未与两寨发生过纠纷。七十二寨时期,朝利有个寨子是苗族,苗侗两族爆发纷争时一部分苗人外迁,一部分不愿搬离躲进山洞留了下来。走出山洞正常生活后,虽再无纷争,但他们留在德秋,原居地给了朝利,社堂也交由朝利人照看和管理。每当斗牛活动,德秋苗寨的斗牛都要先到朝利的老社堂烧香祭拜,祈求老祖母护佑。如今的朝利社堂内有两个包,一个是德秋苗族先民所建的“窝堆”,拜祭的是苗族老祖母,一个是朝利侗族所建,祭拜的是侗族大奶奶“萨玛”,“一社两包,各族各拜”,算是奇特了。德秋人都要在社祭堂前喝上一口茶,然后牵着斗牛在社祭堂前齐声大喊转上几圈才牵往斗牛堂,朝利侗寨的管社老人每次都会事先为德秋苗寨人烧好茶水。每次斗牛,只有德秋斗牛从朝利社堂走出后,朝利才放自己的斗牛出圈。这一古老的习俗延续至今未变,苗侗族人都十分尊崇古规,这一现象也说明最早入住朝利的是苗族先民。

  朝利寨中曾有一座怪异的错层花桥,是七十二寨时期朝利苗侗先民合建的风雨桥。苗、侗两族各请师傅各建一半,不知何故,桥面在河中相接时,侗民建的桥面高而苗民建的桥面低,形成了存续数百年的错层桥。几百年来,这座桥几经翻修,纵使桥顶瓦片散落桥面腐损,朝利人只是查修而不忍拆除重建。直到2002年,经两村寨佬协商拆除重建,才有了现在的新花桥,与“一社两包”的社坛一起,见证了朝利、德秋两个民族的变迁和百年情谊。

  德秋是苗寨,但他们没过苗年。他们几乎每月都会有一个小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当属大年和吃新节。这是德秋苗寨长期孑然独居于侗寨之中,受汉、侗文化影响所致。

  春节杀年猪打年粑贴春联放鞭炮祭祖宗,整个正月,男女青年都在山上游方寻情行歌坐月,老人或是外出走亲访友或是在家接待客人。七月吃新节的日子为农历七月的第一个巳日。德秋人热情好客,邀约四面八方亲朋好友来家做客。

  德秋苗寨属千七款,最重要的节日是五年一度的牯藏节与芦笙节。每隔五年,留架祭师都会择定吃牯藏的日子,然后交由岑响牯藏头将日子传送各村各寨。牯藏节那天,按照古规,必须是岑响苗寨杀好第一头牛做完祭典后,其他村寨才开始本寨杀牛祭祖祭社活动。这一天,德秋人在牯藏头的带领下集中社堂宰一头牛,做完隆重的祭典后,各家各户才可以宰牛祭祖。每家都邀请自己所有的亲朋友好友前来一起共度佳节。

  鼓藏节的第二年春节即为德秋五年一度的芦笙节。大年初一后,寨上祭师择一佳日,男女老少着苗族盛装聚集在芦笙堂边,两支芦笙队相继带着自己的队伍按顺序沿着指定路线进入芦笙堂中央纵情吹奏,青年男女围成一圈又一圈随笙歌翩翩起舞,使尽浑身解数极力展示自己的风彩,场面热烈壮观。

  德秋人婚俗较为简单,男方看上某家女子后,便准备一包糯米饭和数条腌鱼(须单数),由房族兄弟带去女方家问亲。如果女方打开男方包来问亲礼,并请房族一起进餐,说明提亲成功,女方公开婚事,一起商定迎娶日子。问亲人返程时,女方同样会准备一包糯米饭、一只鸭子作为回礼,兴奋的女方房族姐妹用红蓝色彩将问亲人抹成花脸,以示我家姊妹已被人订走了,花脸问亲人以特殊的形象向寨人宣布又一对年轻人脱单。

  如果女方不同意,就不会打开问亲礼,然后备饭热情招待提亲人,并委婉回绝:姑娘还未懂事,过几年她懂事点了再说。若是亲舅家的人来问亲,女方就算不同意也得打开糯米饭来吃,但不请房族相陪,回礼也只是糯米饭而不回鸭子,更不会给问亲人打花脸,女方家长会陪着小心说:不管怎样我们都会一直是亲戚,一定要常来常往!

  迎亲日的前一天,房族兄弟数人(须双数)去到女方家喝酒到半夜,鸡叫时分,将新娘带出家门到男方家。结婚这天,男方家会杀猪宰牛待客,并按三个33(或44或66或88或120)斤肉、酒、饭送到女方家招待女方亲友。送多送少依女方需要和男方承受能力确定。还要送七钱七的银子、一包糯米饭、三条腌鱼给女方家敬供祖宗。

  德秋人的丧葬习俗也很简单,德秋人遵循厚生薄葬的苗家传统观念,即子孙要尽力孝顺活着的老人,老人仙逝了要让老人尽快入土为安,实行“晨逝晚埋,晚逝早埋”,即尽可能当天过逝当天下葬,如果来不及,最多在家停留一夜,第二天必须下葬。老人过逝后,整个房族停止进荤,直到老人下葬了,族人吃了开荤鸡后才可以重新吃荤。之后,孝家再杀一头猪招待帮忙的家族兄弟。往后的一个月,远近亲友才陆陆续续前来看望、安慰和陪伴孝家。(通讯员 丁帮堂)。

推荐阅读

1.主动制冻丨从江抗冰保电 守护万家灯火

2.@所有考生!从江县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报名截止明天

主办单位: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凤园

编审|袁丽娟 石敏

主编|张   琪

总编|吴德军
掌上从江
☆☆☆☆☆☆☆☆☆



从江最权威新闻资讯平台
一个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zscj99
............................
投稿邮箱

cjxwxcb@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掌上从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