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麦生 |斯人难得是精神

东方文韵工作室 东方文韵 2021-12-24

斯人难得是精神

------记王东汉先生

原麦生

       认识王东汉先生,已经很早了。但真正了解他却是近一、两年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学校调入县委宣传部,担任理论教员,主要从事对全县党政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我进宣传部时,王东汉先生就在部里上班。他当时好像在新闻报道组工作。


       我们工作交集不多,仅是点头之交。我对他的印象也是一般。他当时经常骑一辆加重自行车,车身总是很脏,车子除了铃不响之外,好像全身都响,显然是一辆很破旧的自行车。车子后坐上经常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黄挎包,也不知装的什么东西。有时又带着一捆树苗子,或者一捆花草之类的东西。车子几乎从来没见空过。人总是显得土模糊地,衣服永远是一身蓝或一身黑,很旧,总有补丁。黝黑风干的脸上有不少黑斑点,鼻梁上架着一副笨重的黑框眼镜。浑身上下就是一双又黑又小、几乎没有眼白但明亮聚光的眼睛很是特别。我当时的感觉,这个人的生活压力一定很大。他的办公室,我仅进去过一两次。因为听别的同志说,他的办公室从不打扫,里面空气很不好闻。我到他那里小坐,也确是如此。他办公室满地的瓶子,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尤其多的是罐头瓶子,有的里面还有黑色肥料。据说他用这些东西搞栽种实验,进行农业科研。好家伙,办公室成了他的农业实验场。


       他家在县东乡下,据说离城有二、三十里路。他在家食宿,来回都骑自行车。他好像永远都很忙。早上匆匆忙忙骑着车子进部里,车子在办公室门口一放,有会开会,无会便钻进自己办公室。不到下班,就又骑上自行车独自走了。我对他的另外一个感觉是,他好像单位的一个边缘人。他的来去,别人都不怎么关心。


       大约我到部里一年多,他就调走了。他调到哪里去了,我都不知道,也没有留意。以后很长时间,才听说他调到县文化馆的创作组,搞创作去了。从此,我们几乎再没有碰过面。但是,同在一块呆过,断断续续还是听到一些他的情况。听说他爱好文学创作,早年在部队上就受过文学创作培训,还和著名诗人李瑛著名作家熊召政同过班。在部队出版过小说集。转业以后,尽管生活压力很大,家要靠他管,地要靠他种,还有几上学的个孩子要养育,老婆身体又不好,但他对文学创作的痴心不改,热情不减。先后写出了一些小说、报告文学、戏剧和电视剧集的本子。说实话,我还是把他这样一个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生活压力无比巨大的人,很难和文学联系起来。


       然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度量。王东汉先生经过多年的储备努力,勤奋笔耕,已然成就显现,蛟龙出海。


       去年,我去看望老宣传部长的时候,他恰巧也在座,我们便自然地攀谈起来。老部长也加插着介绍了不少王东汉先生的情况。这次详细交谈,我才真正了解到王东汉先生这多年的努力和不易,也知道了这多年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2000年以后,王东汉先生厚积薄发,创作激情如滚滚波涛。他先后创作发表了《混鹏赋》《孔雀石》《秦魂》《西北人望邓宝珊》四部长篇小说,还有十部大型剧本以及400余部电视专题片。尤其是他精心创作的110万字的三秦英烈史诗《秦魂》,采用了史传体历史演义的叙述方法,以“西北革命巨柱(孙中山语)”井勿幕的家事、生平事略、人生经历、思想精神、人格魅力为核心,以这个时期全中国的政治、军事斗争为背景,以三秦大地为巨大历史舞台,生动地展示了“三秦”儿女为民主、为共和、为生存可歌可泣、前赴后继的斗争,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井勿幕、于右任、杨虎城、胡景翼、冯婉贞、李仲特、李桐萱、熊克武、景梅九、井岳秀、惠子(井勿幕日本妻子)、蒙俊僧、耿直、张义安、向紫山等革命党人的丰功伟绩,塑造了生动感人的秦人和与秦人并肩奋斗的晋、川、豫等外省革命党人的形象。此书是以真实史料为基础的纪实体小说,耗费了王东汉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部书是目前占有井勿幕资料最全、篇幅最大的一部作品,被全国著名评论家李星称为:“一部为井勿幕树碑立传的三秦英烈巨著”,“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认识价值,还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完全可以成为一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2013年这部书被列入陕西省重大精品文化工程《西风烈—陕军东征》文化项目,2014年获东丽杯全国梁斌长篇小说优秀奖。2017年,王东汉先生又完成近百万字的《西北人望邓宝珊》长篇巨著,被评为陕西省委宣传部2017年重点扶持作品。


       王东汉先生已年近古稀,但长期的艰苦劳动磨练出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对文学创作的赤诚热爱使他追求不停,攀登不已。他依然身板硬朗,精神饱满。近些年来,他的日子也好过起来。他拿出不少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和收集,采访整理资料。他告诉我,他目前已经收集整理出几个很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长篇素材,随时可以动手创作。



       他在县城没有地方,写作依然在乡下的农舍进行。当我到他乡下家里拜访时,我为他的创作环境的艰苦,还是深深地震撼了。院子后首,草木搭就的斗室,支木板一张为桌,黄泥抹墙,仅有一小窗而无扇,入室没有门,只一床破被做门帘。室内仅容一人,有破旧老式木椅一个。桌板上水笔一把,台灯一个,两边堆满书籍和纸张。我抱怨他不该把写作室弄得这样寒碜。他却告诉我,这里安静、冷寂,少人打扰,便于他思考写作。当他和我谈起他的创作,他完全像换了一个人,口若悬河,黝黑的面容极富表情,一双又黑又小的眼睛炯炯有神,两只手臂不停地伴随动作,他这样的神态,真好像进入搏斗状态的“促织”。


       王东汉先生老而弥坚,精神感人。他有许多想法。他要用他的笔描绘西北地域的风土人情,抒写西北英雄人物的壮美情怀。他说,他要写出从西北走出去,走向全国胜利的共产党人,是怎样一路从民主革命走向新中国的诞生。


       我期待着王东汉先生的后续大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原麦生,陕西蒲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爱文学,好读书,喜寂静,尚淡泊,勉强算个文化人。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无畏的太阳

心情|阅读|鸡汤|电影|牢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合作伙伴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西南作家杂志社主编  曾令琪

            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宋永照   白 冰   国 哥   梁小玲  

 陈庆连   毕玉芝  禹艳芬  李婷  郭英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西南作家杂志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往期回顾

曹鹏飞|难舍大国长安城

【第二届国际东方散文奖征文】山东 房立娓‖谢谢你等我长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