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靠自己的 2018-05-27


从没想过我会有这么一天:每天静静地守护着一只蛙,看它吃饭、看书、写信、削木头、旅行。


蛙从来都没和我说过一句话,更没叫过我妈妈,但我心甘情愿。


直到有一天,游戏设计师告诉我:蛙是老公。


于是,我愤怒的按下了卸载键,和蛙永远说再见。




然鹅,今天旅行青蛙设计师又辟谣了:旅行青蛙最初的设定不是思念丈夫,那些是日本网友的游戏反馈,当然也不一定是盼儿归来,希望玩家可以自由发挥,把青蛙想象成任何角色。

为什么日本玩家和中国玩家,养的蛙不是“同一种”?


接下来你将看到:


   ● 呱儿子还是野男人?

   ● 丧失了姓名的妻子

   ● 总被时代抛弃的女性

   ● 家庭主妇=不灭的职业


不养蛙也不养娃的特约编辑/雪竹



呱儿子还是野男人?


这段时间,许多女生以及部分男性都陷入了“是花钱养男人还是花钱养蛙”的纠结中。


直到《旅行青蛙》的设计师表态,青蛙的原型寄托了对丈夫的思念


在日本,青蛙有平安归家的寓意。


这下好了,不用纠结了,不是呱儿子,都是野男人。


看到蛙又交上了新朋友,不再露出老母亲般慈祥的微笑,而是痛骂:我天天在家门前挖草供你,你天天出门招蜂引蝶?



后来,当事人跳出来解释,开发者的初衷只是想设计一款旅行放置类游戏,至于把蛙当成儿子还是丈夫,


全看玩家的理解。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女性觉得青蛙是儿子,日本女性认为青蛙更像是丈夫。


回头看看游戏的各种设置:


你天天干家务(收割四叶草、给蛙做饭、给蛙打包行李、招待蛙的朋友);

你能观察到蛙在家里的一举一动,却没什么交流;

蛙离家之后,在外面招蜂引蝶,你还天天惦记着他,盼着他早些回家。


这不就是养了个祖宗吗?


只不过,在中国,祖宗是孩子;在日本,祖宗是丈夫。



虽然干得不多,但在中国,一点家务不做的男性恐怕是极少数。


就算不做饭,起码还知道洗个碗!


而在日本,根据日本内阁府大臣官房政府情报室的调查,只有 5.2%的丈夫会帮忙打扫房间、做饭的占 2.1%、饭后收拾餐具、刷碗的也仅有占4.6%


有趣的是,在认为家务活应该由女性自己做的人中,所有年龄层的女性赞同比例都高于男性,


特别在已婚女性中这一现象更加突出。


这符合我们心目中传统日本妻子的形象:成婚后冠夫姓、退出社会生活、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生育后承担凡乎所有的育儿工作、承担家务劳作,同时在家里地位低下,对丈夫言听计从。


● 日剧《昼颜》


形成如此独特的夫妻关系,原因有三点:日本特有的婚姻观、日本传统的社会观念,以及对现实的妥协。



丧失了姓名的妻子


从微博上粉丝的留言能看出来,大家之所以不接受蛙是老公的设定,最大的原因正在于招蜂引蝶这一点。


● 对于出轨的蛙,中国粉丝的反应


难道日本妻子不会被这种丈夫气死吗?


还真不会。


著名社会学家傅高义调查日本工薪族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日本工薪族的妻子曾告诉他,丈夫有婚外情更好。有了婚外情,丈夫心里有愧,反而更温和,更容易相处了。


傅高义还发现,一九五八年日本禁止卖淫以前,相当多的妻子支持卖淫合法存续,理由是她们的丈夫需要排解。



对日本人来说,


结婚和恋爱是两码事。


结婚的真正目的是生儿育女、传宗交代,其他任何目的,只能曲解结婚的真实含义。


日本有三句传统的结婚誓言:


“你愿意为我做味增汤吗?”(俺のみそ汁を作ってくれない)

“你愿意和我埋在一起吗?”(俺と一緒のお墓に入らない)

“我们一起变老吧。”(一緒に年をとろうよ)。


想必许多中国女性没法接受这种结婚誓言,尤其是第一句,听到后恨不得一碗味增汤泼男方脸上。



● 日本电影《小花的味增汤》


但对日本人来说,这正是结婚的意义:不是为了爱情、不是为了浪漫,而是为了找到归宿、为了安稳。


如果婚姻不是爱情的最终形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作消遣出轨几次,似乎也不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从对夫妻的称呼,能看出中日婚姻观的差别。


在中国,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有八成以上的人都会用名字或者昵称叫对方


中国的夫妻用“孩儿他爸”、“孩儿他妈”这类称呼的并不会太多。


就算结婚了,丈夫和妻子都还是独立的个体,婚姻关系带来的身份转变并没有影响个人的存在感。



而在日本,夫妻间最常用的称呼是“爸爸”“妈妈”。


妻子叫丈夫“爸爸”的比例是丈夫叫妻子“妈妈”的差不多两倍。


日本语言学家铃木孝夫认为,“爸爸”“妈妈”使得丈夫变成了孩子的父亲,妻子变成了孩子的母亲。


丈夫和妻子成了承担某种任务的角色,这种角色并不会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正因为如此,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更高的稳定性。



日本丈夫会直接用名字叫妻子,但妻子从不会直呼丈夫的名字;有四分之一的丈夫甚至会用“喂”这种显得粗鲁无礼的词来称呼妻子。


在外人前,丈夫将自己的妻子称为“家内”(请注意,这是日语。字面意思:家庭内部)。


朋友和熟人用“奥さん”(字面意思:待在后面即家里的人)称呼别人的妻子,仿佛妻子天生就该待在家里。


其实,在泡沫经济前,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一直都是好好经营家庭,全力支持丈夫工作。



总被时代抛弃的女性


在不少亚洲国家,提到男尊女卑,跑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特别是曾向中国虚心学习过的日本。


江户时代,日本的儒学者贝原益轩编写的《女大学》作为最权威和最知名的女性修身书被社会广泛采纳 。


贝原益轩的论调听起来很耳熟,和中国某些女德班差不了多少:“虽然丈夫喝酒、玩女人、骂妻子、责备孩子、吃喝嫖赌无所不干,但妻子还是应该服从丈夫、伺候这个不负责任的男性。如有意见,妻子也应该很和气地对丈夫提出。”


贝原益轩认为,女性应当遵守 “三从”、“四德”,即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 “妇德 ”、 “妇言”、 “妇容”、 “妇工”。


做女人,最重要的是顺从。


● 女德班的“训诫”


和中国一样,得先生和赛先生的到来曾让日本女性的地位稍微提高了那么一丢丢。


印在一万日元上的福泽谕吉曾对《女大学》进行严厉的抨击。


庆应大学创立者福泽谕吉质问道:在社会上凭武力抢夺他人的东西,或者损坏他人的名誉,我们把他们叫做“罪人”,而且根据情况他们会被判刑。


然而,为什么社会对女性被羞辱的现象无动于衷?为什么社会不指责男性?


之后,女性运动的小火苗被战争浇灭了。


战争年代,因为生理差别,男性成为主力中的主力。


而女性,只能守在家里。



1882年 ,日本文部省在教育通牒中对女子的教育方案进行了调整,减去英语、数学、三角法三个科目,要求女性学习裁缝、家务、女礼、音乐。


1890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明治宪法》,这部宪法又被称为《大日本帝国宪法》。听名字,就能猜到这部宪法的性质。


在该宪法体制下,不论女性是否拥有财产,一律不给予参政权和公民权 。


到 20世纪30年代,日本女性已经被称为 “军国的女性”,日本的女性用语更是被冠以 “承担教育任务的母亲的语言”的名头 。


战败后,随着大批军人转业,日本很快迎来了第一次“婴儿潮”,新生儿数量激增。


为照顾孩子,也为了给大批转业军人让出工作岗位,已婚女性从劳动市场中撤离,回归家庭。


再往后,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为保证男性精力充沛地工作,日本再次掀起女性回归家庭的热潮,鼓励已婚女性离开工作岗位,回家做专职主妇,好好照顾老公。




虽然日本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日本女性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受教育程度和寿命拉上去的,这一点和中日韩三国都一样),但在日本家长的教育意识中,依然存在着“男孩上4年制大学、女孩上短期大学”的固有观念。


2012年的日本《学校基本调查》显示,女性占短期大学(大概类似于中国的大专)在学人数的88%。


女大学生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家政专业。


换句话说,读短期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做个好老婆



家庭主妇=不灭的职业



在《日本新中产阶级》书成三十年后,傅高义当年的联合研究者重回日本


她发现,日本不少女性为了进入名牌大学,拼命努力学习。


然而,她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而是因为进了大公司,才能有机会认识条件好的精英男性。


许多年轻女性会把公司里是否有适龄未婚男青年作为求职标准。


也就是说,


努力读书是日本女人找好老公的最佳途径。


在日本,家庭主妇被称为“不灭的职业”是优越生活的代名词


日本社会存在很多针对家庭主妇订立的制度,比如家庭主妇有担税力


如果妻子是家庭主妇,丈夫可以少交税。



那么问题来了,在日本,如果因为丈夫出轨而离婚,抛弃优越的家庭主妇生活,值得吗?


据经合组织统计,日本单亲母亲贫困率高达66%。


日本男性白领平均年收入约为400万日元(约合23万人民币),而单亲妈妈的平均年收入仅为181万日元(约合10万人民币)。


日本20代的单亲母亲,有八成处于贫困线以下(一年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在114万日元以下,约合6.5万人民币)。


无论是打工/做派遣员工还是做正式职员,对单亲母亲来说,结局都一样。




而产生这种局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同工不同酬。


干同样的活儿,男性的平均工资如果是100日元,女性的工资只有70.6日元。如果是短期工,男性打工者的工资是55.5元,而女性打工者的工资只有50.3元。


据调查,女性劳动者在短期工中占大多数,目前35岁以上的女性中,3人中有1人属于短期工。


NHK《女性的贫困 “新型连锁”的冲击》介绍,如果想为孩子提供稍微舒服一点的生活、想为孩子将来存点钱,单亲母亲一天要打三四份工,工作时间超过十小时。她不能生病不能休息,只能捱过一天算一天。


更可怕的是,将一天的时间全都用在打工上的话,单亲母亲根本没有精力提升自己,她只能打一辈子工。


年轻时还能扛得住,老了怎么办?


● 在不抚养亲生孩子的女性中,52%出自经济原因


第二,日本的职场性别歧视普遍,女性的晋升机会很少。


1985年,日本出台《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规定“企业在招募、录用方面,必须给予女子和男子平等的机会”,这是企业的义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任何职业,都不能把“因为是女性”作为排除女性应聘者的理由。


这本是好事。


但在同一年,日本通过了变向允许加班的“弹性劳动时间制”


日本人把加班看成天经地义的事儿,不加班想升职门都没有。然而,对单亲母亲而言,加班不是一个选项。


天天加班、陪上司喝酒,孩子怎么办?


2011年,女性担任相当于股长职位的比率为15.3%;科长的比率为8.1%;部长的比率仅有5.1%。大多数女性只能在职场从事低层端茶倒水整理文件的工作。既然是对专业能力要求不强的工作,与其招一个每天因为孩子生病早退的大龄妇女,不如招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孩子。


因此,日本女性学者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出台的1985年称为日本的“女性贫困元年”。


相比一个人扛起一个家的单亲母亲,家庭主妇生活要幸福得多。




上午伺候完丈夫孩子、做完家务,下午就可以约朋友喝下午茶、逛街、参加各种兴趣班,晚上再回家做饭就好。


不必在外头拼死拼活的工作,也不必忍受职场的歧视与性骚扰,再加上日本特有婚姻观念和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家庭主妇确实有被称为“不灭的职业”的资格


夸张点说,如果丈夫结婚是为了娶一个佣人加保姆,那么妻子结婚就是为了一张长期饭票。


只要丈夫按时拿钱回家,不做家务啦,出轨啦,都是小问题。



就像养蛙游戏里边的蛙一样。


虽然在外面招蜂引蝶,但蛙没有忘记你,记得给你寄明信片。


虽然总不在家,但蛙总归会回来,每次回来还给你带一大堆好吃的。


更重要的是,蛙种在门前的四叶草种子,能定期长出钱来。



参考资料:

1.傅高义,《日本新中产阶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2.师艳荣. 日本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变迁及发展趋势[J]. 日本问题研究, 2013(1):84-90.

3.杨春华. 日本女性回归家庭意愿上升的社会学分析——基于社会性别差异的视角[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4):149-158.

4.金海兰, 肖巍. 浅析当代日本女性职业劳动的困境[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 28(5):85-91

5.寺尾千佳子. 现代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受到中国思想影响的日本女性们[J]. 2011.

6.赵蓉. 从女性语言变迁看日本社会发展的轨迹[J]. 日本学刊, 2011(3):126-138.

7.肖婷. 现代中日夫妻对称的对比研究[C]//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 2010.

8.KAORI SHOJI. Marriage has little to do with romantic love. The Japan Times


互动话题

你为什么沉迷养蛙?你已经多久没见到它了?



视知TV有小程序啦

↓↓↓


你可能还想看

(点击图片查看最新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