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兄弟,他们人比我们多,咋办?”

张语格 视知TV 2018-09-04



古代战争中,人多就一定可以所向披靡,把对方灭掉么?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这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呢?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命运的安排,是人生的无奈还是玄学的加成,指挥百万大军打仗,难道注定是天生要凉?视知TV三分钟视频给你答案。


· 温馨提示 ·

没有Wi-Fi的同学可以移步下方观看文字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708o33in4&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里是文字版


中国战争史里面,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比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土木堡之变,” 会被很多人奉为神明,因为赢的一方表面上是一手烂牌,胜负已定,结局却是逆风翻盘、惊为天人。


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的最强大脑——诸葛亮,就酷爱以少胜多,他的战争观就是:兵在精不在多,兵精就会所向披靡,逆风翻盘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当然了,那个时候的蜀国也没有那么多兵。


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


可,在传统认知里面,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才合乎剧本。


那古代战争,人多到底有没有用呢?


其实,从整个战争史的角度讲,军队人数多,还是很占优势的。以少胜多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案例少,才格外难得。


1915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就提出过“兰彻斯特方程”,方程很复杂,直接说结论,就是兵力是战争,特别是大规模遭遇战争的最直观条件


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


当然这个优势,未必就一定能决定战场的胜负。因为军队的战斗力,不单单依靠人数来决定,往往还会取决于兵种、阵型、偶然因素等


拿兵种来说,在公元2世纪-4世纪,马镫和马槊普及,骑兵的杀伤力就要比步兵大的多。


在战场上,骑兵会冲击、分割步兵的队列,打乱步阵原有的指挥序列,造成步兵集团的混乱乃至整体失控。《周书》记载:时募士皆用短兵接战,胜持槊追齐神武数里,刃垂及之。



所以,有时少量的骑兵就能击败数量巨大的步兵


南北朝时期的沙苑之战,西魏宇文泰率领1万人马迎击高欢的20万大军。双方刚一接触,宇文泰的人数劣势就暴露出来。没想到,这个时候,宇文泰的右军主将李弼率骑兵猛冲东魏军大阵,凭借速度和防御的优势切割敌阵


满血的骑兵遇上步兵,就像NBA的错位单打,使对方一下陷入混乱,高欢的20万大军被轻易击垮。《周书》记载: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队,大破之,斩六千余级,临阵降者二万余人。


此外,对统帅来说,在实战中指挥上万人的大型军队,绝对不是轻松的事



由于古代军阵通讯困难,没有微信和人工智能,士兵的视野范围有限,很容易造成信息不畅与群体紧张。戚继光还diss过,“则愚民一时迷失方向,即难认。”在军阵里面,士兵很容易变成愚民。


比如淝水之战。双方隔水列阵,没有决战空间。晋军提议让秦军稍稍后撤,老实人秦军就真的答应了。没想到秦军后撤途中,晋军猛地打了过来,再加上阵中有人高喊“秦兵败矣“搞的军心惶惶,前秦军队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


淝水之战


当然前秦军队八十万大军一战即溃,也跟军队士兵成分比较复杂有关系。这支军队虽然人多,不过都是拼凑而成,军队凝聚力差,战斗力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以少胜多其实并不玄幻,背后是外因内因综合的结果。军队庞大,不意味着就能稳操胜券,兵力不足,也不是就判了死刑。


面对战争,统帅要做的就是冷静果敢,分析双方的兵种、环境、地形、心理状态,如此才可能用有限的资源赢取最大的胜利。


冷兵器时代,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关于冷兵器战争究竟怎么打,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也给出了详细的论述。此书不仅仅回答了庞大的军队为什么可能战斗力不高的问题,还探讨了步兵对抗骑兵的神奇方法、士族风雅气质对南朝政权的影响等问题。


如果你对古代的金戈铁马、乱世争雄感兴趣,不妨翻翻此书,感受一下历史中飘荡的阵阵狼烟吧。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著者:李硕

出版社: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

定价:59.00


互动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兵少的一方是怎样获胜的?



我知会选择5位留言最走心的小伙伴,每人送出《南北战争三百年》1本。获奖名单将在下周二公布,快来留言参与吧!



点击下方可以直接购书哦 ↓ ↓


参考资料:


李硕:《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THE END


你可能还想看

(点击图片查看最新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