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计评论 | 以真实体验激活需求侧的“沉默结构”
点击蓝字丨关注我们
引 言
打通需求侧堵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激活沉默的社会群体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真实体验。随着AR、VR等技术的发展,一种新一代的视觉经济开始初现端倪,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优化供求匹配、推动产业链升级发挥点“需”成“金”作用。
如何“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需求侧的“沉默结构”是阻碍内需扩大的一个“堵点”:这些数量庞大的人群,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表达,他们对各种新鲜的产品有着好奇,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却因为害怕、无助、担忧甚至“难为情”,不能去尝试和使用这些产品;看似是沉默的人群,却包含着巨大的能量。
打通堵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激活这些沉默结构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真实体验。随着AR、VR等技术的发展,一种新一代的视觉经济开始初现端倪,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优化供求匹配、推动产业链升级发挥点“需”成“金”作用。之所以说它是“新一代”,是因为视觉经济早已存在;但随着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规则创新的蓬勃发展,以抖音等公司为代表,新一代的视觉经济正在推动和造就一种新型的经济业态;如果从便于记忆和传播的角度来说,也可以把它形象地称为“V经济”,它包括Visualization(视觉化)和Vitalization(产业激活)两个方面之间的联动与融合,对应着前台、后台相互关联的生态体系。
从前台角度来看,新一代视觉经济不只是“虚拟经济”,而是通过强化真人体验,来促进实体经济,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与线下的“实体经济”连接起来。比如,我们之所以会被一些主播吸引,最关键的是他们通过商品话术和情感劳动,让屏幕上的产品变成了高度场景化的、体验性的产品,让消费者有了想买的欲望。因此,新一代视觉经济中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视觉化的内容生产。什么样的内容能给社会大众带来多方位的体验、带来极强的参与感、甚至形成以网络中心性和视频化方式为纽带的虚拟社群,什么样的内容就可以胜出。随着AR、VR技术的迭代以及5G社会的到来,新一代视觉经济的形态也必将不限于直播、短视频等形态,充满了无限可能的空间。
从后台角度来看,新一代视觉经济是对供给侧产业链条的激活与重塑。多层次、精准化、精细化的内容生产要求各个行业的生产者、经营者,特别是小微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寻求内容生产合作伙伴,创作优质、特别、辨识度高、可持续的视觉化内容作品。不仅要对销售端进行激活和重塑,更应该进一步向生产过程、供应链条、要素市场、资源腹地延展,不断拉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距离,缩短生产链条,优化供应链的组织机制,增强生产端对于需求端的响应速度。
“十四五”时期,应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的辩证关系中准确把握新一代视觉经济的作用,更好实现视觉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构筑更具包容性和稳定性的视觉经济生态。一方面,需要以更加多元、包容的内容建设为核心,鼓励多样化人才从事视觉内容生产;鼓励、支持、引导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视觉化内容产品创新,更好地识别、刺激、拓展社会大众的沉默需求,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覆盖更大规模的消费人群,吸引更为广阔的注意力,扩大人们的消费时长,增加更多用户的“黏性”,培育多元的消费社群,促进更多的持续性消费,特别是带动老年人群体、高端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等多样人群进入新一代视觉经济消费大军,让更多消费者共同分享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另一方面,需要精准施策,以新一代视觉经济反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在5G时代,需要纵深推进新一代视觉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拉动和重塑作用,更好地实现针对社会大众的需求结构特征实现商品服务的弹性供给,通过柔性生产、创新迭代、产业生态的快速调整和系统构建,不断拉近供给和需求的距离,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建立新的更为精准化和精细化的匹配机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以视觉经济前台的网红主播、各类商品、生动场景,后台的内容创造、产品生产和产业重塑,协同创作精彩纷呈的视觉化经济业态,更好满足社会大众的深层需求、改变社会大众的消费体验;需要规范平台治理,探索新一代视觉经济线上线下综合治理新机制;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激活需求侧的沉默结构。
(作者吕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
原文发表于《中华工商时报》2021年1月7日第3版(理论版)
推荐阅读:
社计未来
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