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计文库 | 何以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

付堉琪 社计未来 2023-10-24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导语


组织绩效是社会科学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议题。邱泽奇教授对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汇集,向读者展示了这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关于技术与组织的理论


邱泽奇教授在《技术与组织:多学科研究格局与社会学关注》一文中对多学科关于技术与组织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认为,该主题下的研究目的大多指向提高组织绩效。这其中社会学之外的学科关注绩效相关因素,且细分主题结构清晰;社会学则关注与人相关联的因素,即将技术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建构视为一种社会过程,其研究主题相对分散。从纵向的理论发展来看,早期研究以技术中心论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情境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逐渐凸显,理解技术与组织关系的视角日益多元。


邱泽奇教授在梳理了既有研究基础上,引入了当前社会变迁过程中广泛兴起的信息技术,并认为在这种技术应用的时代背景下除了搞清楚工厂为代表的组织何以构成人类社会与生活的基本形态,还要对身处信息时代下的具体人、具体技术应用的情境予以考察,为更为深入地理解信息时代的技术与组织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技术与组织研究的细分主题、理论脉络


相较于第一周阅读文献中Ellul对于技术的广义定义,本文将技术定义为一个连续统:即本文所梳理的有关技术与组织主题的研究对于技术的界定介于“生产技术、工具性方法(注:英国学术界对技术相对严格的定义)”和“人类应对生存和发展的经验模式(注:美国学术界对技术相对宽泛的界定)”之间。而早期文献中对于组织的定义有着较为稳定的一致性,即指代正式组织。后续演进过程中非正式组织、组织的边界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尚未完全将正式组织去实体化。


邱泽奇教授在对既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早期的非社会学研究虽研究细分主题发生着动态变化,例如研究主题中发展出战略管理与模仿,以管理为名的主题让位于具体管理内容的主题,但这些主题多是指向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问题。而社会学相关专业在关注诸如创新、绩效和知识之外,还着重关注人的因素,如技术与组织中的工作、知识、社会网络、文化、性别等。并且,社会学研究中更为关注基础议题,例如网络(network)结构是人群特征的基本参数,刻画着组织人群的关系特征,直接影响组织绩效。


在理论脉络的起点上,伍德沃德(Woodward)的提问——“1.技术从哪里来?2.技术与组织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奠定了技术与组织下的两个根本性议题。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技术创新成为与组织绩效同等重要的主题。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者也会讨论技术创新的内部性与外部性问题,这使得在以技术为中心的讨论(技术中心论)逐渐扩展到技术与环境(情境中心论)、技术与社会(社会中心论),情境、社会在社会学研究技术与组织的相关议题中成为立论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对于技术应用与组织绩效关系讨论的推进也是发现主体性的过程,学者们(例如奥利可夫斯基)将技术应用从组织层次转向了个体层次,具体的技术使用者围绕技术与应用情境之间的关联建立了动态变化的知觉、表象、图式等主体性要素。对这些要素的考察也在扩展着以技术与组织的关系为起点进入到社会复杂性议题所相对应的理论边界。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智能时代,这意味着伍德沃德问题的组织背景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在信息化时代中,生产和生活的边界日益模糊,创新不仅发生在组织和技术领域中,也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说伍德沃德奠定的对机器技术发展催生了工厂组织化形式,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把平台组织推向人类历史的前台。在邱泽奇教授看来,平台组织实践的前沿在中国,而既有的研究中对于平台组织带来的实践形态进行了描述与探讨,但透过具体实践和组织的形态,如何更深入地进入到复杂的技术与组织格局提出有现实感、理论意义的问题,有待社会学学术研讨的进一步展开。



作者:

付堉琪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参考文献:

邱泽奇, 2017,《技术与组织:多学科研究格局与社会学关注》,《社会学研究》第4期。



往期回顾:

社计文库 | 技术化社会和技术自主性

社计文库 | 从社会建构理解科学与技术

社计文库 | 在技术的社会研究中将相对主义贯彻到底


社计未来

欢迎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