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庸去世:香港四大才子,曲终人散

度公子 一日一度 2019-06-19




 香港四大才子 



短短54天,14位文艺大师离我们远去。

这个时代的标杆,都开始一个个消逝。

一个时代过去了。


 ——度公子


01


1948年,一架飞往香港的航班上,查良镛神色异样。


出行匆忙,他还没兑换港币。


邻座恰是《国民日报》社长潘公弼,雪中送炭,递来了十元港币,借他打车到报社办事处。


这年,香港《大公报》复刊,查良镛是外派赴港,紧急支援的。


谁能知道四年前,他离当上外交官只差一步之遥,却在中央政治大学行侠仗义,因这件小事,被校方“勒令退学”。


无奈转投报界,在《大公报》3000多人的应聘中,杀出重围。


24岁的查良镛,落地香港,举目无亲,语言不通,一切要从头开始了。


<金庸年轻时>


将来,香港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将因他而不同,但那时江湖未见,很多人物都没出场。


彼时,他当编辑,笔名叫“林欢”。


因妻子姓“杜”,他姓“查”,双木合林,男欢女爱,寓意美满。


世事难两全,事业繁忙,无暇顾及爱妻。


杜冶芬在香港生活得郁郁寡欢,两人离婚,杜冶芬回杭。


1951年,查良镛深受情伤,工作也调到《新晚报》,与他同一张办公桌的人叫陈文统,他有个笔名“梁羽生”。


<梁羽生年轻>


三年后,梁羽生发表武侠处女作《龙虎斗京华》。


四年后,查良镛化名金庸,创办了《明报》,为了维持报纸销量,开始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六年后,远在台湾,古龙开始写《苍穹神剑》。


50年代,风云际会,若论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的殊荣应该属于武侠小说。


这端三位宗师奋笔疾书,另一端,在香港、在大陆、在台湾,无数个年轻人一头扎进了武侠梦里。


其中就有金庸的浙江老乡倪匡、广州的黄霑和姗姗来迟新加坡归来的蔡澜。


日后,他们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这四个并非土生土长的外来人,却在日后几十年间影响了香港的文艺界。


<香港四大才子>


随着他们的兴衰,香港的文娱业也由盛年步入迟暮。


02


许巍唱道:“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16岁的蔡澜从新加坡跑到日本留学,半工半读地为邵氏电影做事。


1963年,留学从日本归来,进入邵氏影业做电影监制。


<蔡澜年轻时>


蔡澜在邵氏有个记者同事倪亦舒,年轻气盛,邵氏一哥岳华,都忌惮她手中的笔杆子,当然多少也倚仗些她兄长倪亦明的声名。


但她很欣赏蔡澜,还将他介绍给了兄长。


后来一行人去蔡澜家做客,席间,蔡澜用电饭煲给客人热了日本清酒。


果然,这人很好玩。


多年后,亦舒迁居加拿大,和兄长断绝往来,随同蔡澜也不再交往。


但蔡澜却与她兄长成为挚友,兄长正是倪匡。


<倪匡年轻时>


早在1957年,倪匡从内蒙,一路刻假章偷渡到香港,还留下一句诀窍,章越大,越逼真。


同样是白手起家,第一次投稿就拿到90多块的稿费。


偶然的投稿,像颗突然闯入生活的彗星,意外又闪耀,直接导致倪匡的人生变轨了


素来写稿以快著称的他,曾创下一小时写8000字的记录,最多同时在12家报刊连载。


就连金庸都开始向倪匡约稿了,能够刊登在《明报》上,在当时是特殊的象征。


后来金庸前往欧洲,甚至把手头连载的《天龙八部》交给他代写。


倪匡最恨阿紫,于是把她写瞎了。毕竟金庸走的时候只嘱咐不要写死,又没说不能写残废咯。


金庸厉害之处也在于,能把被倪匡打乱的故事走向,写出剑走偏锋的另一种江湖。


<刘玉翠饰演阿紫>


倪匡意识到继续写武侠,必然越不过老板金庸这座大山,才开始写科幻,连载卫斯理系列。


监制电影的蔡澜邀请他客串作家嫖客,他喝得酩酊大醉,索性演“喝醉的嫖客”。


旁人认为出演嫖客有失身份,告到倪太太处,倪太大笑曰:“本色出演。”


60年代的香港,仍旧是金庸的。他本无心创作的武侠小说,却把整个香港都带入了侠义江湖。


倪匡先写武侠后写科幻,蔡澜拍武侠电影,都占得一席之地。


“四大才子”中,除了黄霑还在广告业,其余三人,无一例外都在武侠里翻飞。


03


1972年,金庸写完最后一部《鹿鼎记》,宣布封笔。


<陈小春版《鹿鼎记》>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7年间,15部武侠小说,凡有华人处,必有金庸小说。


手里的笔停了,香港的江湖还在继续。


香港影视业将这些纸面上的武侠,逐个搬到了荧幕上。


黎姿饰演的赵敏、李若彤版的小龙女、翁美玲出演的黄蓉,无不成为时代的印记。


<李若彤版小龙女>


同年,倪匡连载十年的卫斯理系列,也首度告停。


他租了一层楼收藏贝壳,跟黄霑的首度碰面,相见恨晚,相谈甚欢。


<倪匡与黄霑>


1977年,黄霑加入《明报》开设专栏,首次为金庸的作品《倚天屠龙记》填词。


这一年,新人张国荣出道,黄霑偏爱哥哥,逢见必亲。


五年后,黄霑又在“第一届新秀歌唱比赛”中,给梅艳芳满分。


张国荣与梅艳芳合体,整个香港都为之疯狂,巨星时代正悄然来到。


<张国荣与梅艳芳>


彼时,蔡澜仍在邵氏当电影监制,风头正盛,却也难遂心。


他跟邵逸夫建议,既然做了十部卖座的流水线电影,不如拍一部不赚钱的文艺片。


六叔笑言:“何不拍第十部赚钱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索性开个专栏写写吃喝玩乐,快哉。


于是转托倪匡在金庸面前举荐一下。


随后,倪匡但凡和金庸吃饭,必定吹捧蔡澜,次次如此,直到金庸发话。


蔡澜过了金庸这一关,在《明报》开了“草草不工”的专栏。


虽叫“草草不工”,实则字斟句酌。


终于,四人皆因《明报》聚首。


<香港四大才子>


“写武侠的金庸、写流行乐的黄霑、写科幻的倪匡和写美食的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当时,四人时常一起出去聚餐,金庸先生必定买单。蔡澜过意不去,也要前去结账。


不料倪匡拉住,“谁钱多谁给,你钱多吗?”


蔡澜哈哈大笑。


金庸笔下生花,实则不爱说话,而另外三人皆喝酒抽烟爱美人。


1989年,《今夜不设防》开播,请来当时诸多巨星,一如王祖贤、张国荣、林青霞都造访过。


<《今夜不设防》邀来林青霞>


三人的粤语,皆不正宗,却说得开,访谈之余,喝得东倒西歪。


七、八十年代,魏晋风流,过犹不及。


于他们,江湖最是恣意。


04


1992年,香港是周星驰年。这一年十五大卖座电影里,星爷独占七席。


这一年,“香港四大天王”首度同台,盛况空前。


<香港四大天王>


90年代初,香港电影最后的亮色,留给了周星驰;香港娱乐圈最后的狂欢,留给了这四个年轻人。


英雄也见白头,时代摧枯拉朽。


1993年,金庸退休,付诸一生心血的《明报》,出售他人。


倪匡隐居美国,日常已是厨艺第一、园艺第二、文艺仅排第三。


蔡澜跨入商界,他在嘉禾影业监制成龙电影,也接近尾声。


奋笔疾书,挥斥方遒,俱往矣。


<香港四大才子>


唯有出名最晚的黄霑搭上了武侠的末班车。


1990年,黄霑拿了第十三届金针奖。


这一年,他为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编曲,六易其稿,最终在古乐中寻得灵感。


随谱附上一个巨大的生殖器,恶搞徐克。


徐老怪毫不在意,因为这一版,他分外满意。


1992年,徐克的《黄飞鸿》系列找他创作《男儿当自强》,拿了当年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


事业鼎盛,情场失意。


金庸曾在豪宅为黄霑、林燕妮两人证婚。


林燕妮是香港才女,是“现代最好的散文女作家”。


<金庸证婚>


穷小子黄霑情迷林燕妮,和他当年追随夏梦般,不计后果,飞蛾扑火。


而他只能把夏梦写成小龙女、王语嫣,却不及黄霑抱得美人归。


转眼间三年后,黄林分手满城风雨。世事无常,岂止这一件。


上一个20年,“四大才子”初相识,香港于他们还是摩拳擦掌,遍地希望的


再过10年,皆分崩离析。


旧人不复,香港繁华一场,随风往矣。


05


97股灾后,我们心目中的香港一蹶不振。


2002年,导演张彻去世。


<《独臂刀》导演张彻;编剧倪匡>


“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这个让倪匡鸣鸣得意半生的对联,前半句写得就是他。


葬礼上,黄霑写得挽联是:“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


倪匡说:“对得妙,改天我死了,也由你来写好了。”


侠义是江湖,无常亦是江湖。


2004年,他写完最后一本卫斯理《只限老友》,宣告写作配额用完,随即封笔。


<倪匡卫斯理系列>


《只限老友》,冥冥之中,已成定数。


这一年,黄霑在癌症中挣扎。


原计划2005年停工的,上帝却提前为他按下了暂停键。


11月24日,黄霑去世,蔡澜留下四字“大笑西去”。


黄霑生前偏爱张国荣、梅艳芳,2003年,两人先后离世,巨星陨落,半个香港陷入哀恸。


他钟情半生的港乐更是日薄西山,直让人喟叹“其实人间尽耳聋!”


当年,他为《笑傲江湖》填词,金庸听完,只说了九个字,“点起了心里的沧桑感。”


这份沉甸甸的评价,只有霑叔担得起。


<黄霑>


而后,黄霑与金庸曾因选举问题,传过不快。直至黄霑离世,也未传出和解消息。


2018年5月31日,林燕妮去世。


五个月后,继夏梦逝世两周年之日,金庸离世。


<夏梦年轻时>


四人若是天堂相遇,势必大笑泯恩仇,开瓶好酒,抽根雪茄,俯瞰人间。


而人间,已再无香港四大才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往 期 精 选


笑脸张扬的李咏去世了,生命的遗憾还在继续

周培源与王蒂瀓:相濡以沫61年,这才是值得刷屏的爱情

如今相声圈最火的郭德纲,都得喊他一声师爷

他是“仅次于蔡元培”的北大校长,在位十七年,晚年竟被赶出学校

福原爱退役:流水的大魔王,铁打的爱酱,终成过去式

华人裸捐第一人,本应和李嘉诚齐名,国内却无人知晓

说他是影帝,一定没人敢反驳

香港电影没落了,可发哥还是你发哥

他出身将门,一生未婚,见过张爱玲,启发过三毛,是当代台湾最知名作家

京剧第一女老生,王珮

豆瓣9.2,这部中国乡村纪实片竟然这么大胆

他拍尽了底层百姓的艰辛,却一部也没在国内上映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