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如何赋能遗传病诊疗?18位政产学研医专家会议干货
关键字:精准医学 遗传病分会
胎儿疾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阅读用时:约5分钟
【导语】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遗传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18年全国第六届胎儿疾病产前诊治新进展大会于4月1日在广州圆满结束(大会详情),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遗传病分会是广东省妇幼牵头、广东省等地产前诊断中心负责人、药企、基因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等参与的首个省级精准医学学会的第一批分会。基因慧作为常委中唯一的媒体和咨询机构出席大会,基因慧创始人汪亮先生在大会上带来精彩报告。
* 专家报告内容参考自广东省妇幼医学遗传中心
图,大会现场盛况,来自广东省妇幼医学遗传中心
图,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遗传病分会主委尹爱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广东省妇幼医学遗传中心
学术报告内容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精准医学》
杨焕明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专家顾问
杨焕明院士从四个方面解答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精准医学具有的意义:
1.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的“第二场革命”;
2.“万物基因组”、“人人基因组”是两大梦想;
3.医学已经进入“数据化”和“大数据”时代,未来发展更趋向于“共需”“共有”“共为”“共享”的合作发展模式;
4.人类的“生(生育健康)、急(传染病)、慢(慢性病)、寿(健康长寿)”处处彰显精准医学应用带来的进步。
人类基因组计划推动经济产业发展,这一伟大工程将会在未来成为第五个经济形态,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力争发展,在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域占有一席之位。
《Genomic Sequencing:Opportunities and chanllenges》
图,美国贝勒医学院Prof.YapingYang,来自广东省妇幼医学遗传中心
Prof.YapingYang:
美国贝勒医学院副教授
贝勒遗传实验室NGS部门主任
杨教授围绕在贝勒医学院遗传中心实验室工作的点滴来阐述基因组测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包括新的致病基因的发现等,分享了实验室进行的十种常见的突变基因检测数据。杨教授针对基于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基因研究的集成基因序列扩增对于个人的利处都给予了正面评价,并指出在一般人口中基因检测作为物理检测的一部分,将对于胎儿的产前筛查更为有效。
《临床基因检测标准与规范共识》
黄尚志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WHO遗传病社区控制合作中心主任
黄尚志教授指出,遗传检测可作为疾病诊治的依据,对患者进行生育指导,甚至决定胎儿的生死,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多方努力下,《临床基因检测报告规范与基因检测行业共识探讨》十易其稿,最终于2018年发表在《中华遗传学杂志》上(基因慧作为作者和组织者参与共识发布,共识详情)。
《国内外遗传病诊治医患社区信息平台示例》
汪亮先生:
基因慧(深圳基因界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汪总通过林林案例、Patientslikeme、UDN等国内外遗传病诊治案例、平台和社区,分享了信息平台如何让基因检测等科技服务于患者,连接政产学研医用;基于基因慧旗下的YourMap信息平台,汪总展示了国内基因检测服务产业体系。在政策鼓励和民生需要前提下,遗传病产业投入不足。在技术高速迭代下,IVD产业将从市场驱动到技术驱动到最终的服务驱动,医疗服务的价值将回归到医患的本身。
▲基因慧主办的首届数字健康私董会,点击查看
仅剩2位赞助名额,抢先通道 400-088-7466
《侧脑室增宽胎儿预后评估》
吴菁主任: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门诊主任
吴菁主任指出,胎儿侧脑室增宽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各种颅内外发育异常,其病因包括脑脊液循环障碍、肿瘤、血管损伤、巨细胞病毒感染、染色体异常等。不同的病因所导致的侧脑室增宽预后不同,不同的扩张程度预后也不尽相同,即使是轻、中度孤立性侧脑室增宽的患儿,也有8%-12%的几率合并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吴主任建议对发现侧脑室增宽的患儿行MRI检查以明确有无其他微小病变及结构异常。
《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模式探索》
吕康模主任:
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与分子遗传分会副主任委员
吕主任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单基因遗传病的分类、遗传规律及单基因病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指出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首先要绘制和完善系谱图,并以家族耳聋的病例为切入点,强调对于显性遗传的单基因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及突变的可能性较大,临床诊断不能完全依赖二代测序技术。
《线粒体病遗传诊断》
马祎楠副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验中心遗传病诊断实验室分子诊断负责人
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出生缺陷学会委员
马祎楠博士分享了其团队对于线粒体遗传病研究的经验,她强调由于线粒体DNA具有母系遗传、异质性突变、累积效应、阈值效应及各组织突变比例不同的特点,导致线粒体病可能出现不同的发病年龄、症状、器官及遗传模式而很难确定一致性的诊断标准。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线粒体病的诊断率已由原来的25%-50%上升至约为70%-80%。
《常见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
薛晋杰博士: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科副主任
薛博士从有机化学及分子结构的角度阐述了基因突变发生的机制,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病例积累,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图谱,介绍了人类常见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Tuner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等发生机制、基因定位和临床表现,薛博士呼吁对于遗传病要注重“三级预防”,借助新生儿遗传病筛查工作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面临精准基因检测的遗传咨询挑战》
陆国辉教授:
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首位AMBMG认证临床细胞遗传诊断主任
美国医学遗传学院专家委员
陆国辉教授在会议中传达了“通过个性化的诊断和咨询实现精准医学”的思想,遗传咨询作为医学遗传三大重要分科之一,在面临高深度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上面临八大挑战:最大的挑战是研究生班的建立,陆教授呼吁开设院校遗传咨询专业才是根本,其他的挑战还有临床遗传的学习、小家系的家族史分析、遗传病不遗传、检测平台的选择、检测结果的准确解读、遗传风险评估、遗传咨询门诊。陆教授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强调:做好遗传咨询,要注重心理咨询和人文关怀。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常燕群主任: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委广东省儿科学会儿童发育与行为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儿童神经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康复科主任
常主任讲授了小儿脑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提出对于小儿脑瘫,要注重出生前及出生后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针对高危儿连续随访和精细评估,以此尽量避免或减少脑瘫的发生、改善预后。分析比较了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及训练的多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劣。
《临床咨询中的遗传学问题》
张学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张学教授通过NGS迅速应用于遗传病的精准诊断这一现象,提出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改变医学实践的理念,同时指明遗传病基因治疗将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将会是大势所趋。医学遗传学逐步发展为遗传医学的今天,作为临床医师对于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问题要有全面的掌握。张教授列举了中国人典型囊性纤维化、原发性小头畸形、连枷臂综合征家系、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病例,深入浅出的从遗传病的遗传性、显隐性、致病性等6个方面分别讲述临床咨询中的基本问题。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现状及未来》
邬玲仟教授:
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湘雅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
邬玲仟教授表示SMA(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临床表型严重、携带率高,但遗传机理明确,检测方法简单、准确率高、通量高,应该将其致病基因携带情况的检测作为一级预防措施向孕前、产前女性推荐。期望通过宣传、推广一级预防观念及项目提高携带者筛查意识;在产前利用无创cSMART技术诊断单基因病及无创广谱地进行单基因病筛查达到二级预防;药物研发进度加快、降低用药成本、提高新生儿筛查意识实现三级预防,从而达到有效检测出SMA携带者及减少该类重症患者出生的主要目的。
《可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的临床诊治》
张成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病学组副组长
张成教授指出,尽管传统观点认为神经遗传病是不可治的,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阐明,可在明确病因诊断及基因突变的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精准诊断和特异性治疗。例如:可通过Myozyme治疗GAA基因突变导致的Pompe病;用PTC124治疗具有无义突变的DMD患儿; mTOR抑制剂治疗TSC1或TSC2突变导致的结节性硬化症。
《费城儿童医院应用基因组学中心罕见单基因病科研与临床遗传学检测》
郭一然博士:
费城儿童医院应用基因组学中心研究科学家
美洲华人遗传学会(ACGA)现任理事会成员及终身会员
郭一然博士介绍费城儿童医院整合资源,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医疗创新,建立了多个重点中心。在2006年建立的应用基因组学中心,涵盖了自闭症研究中心、细胞与分子治疗中心、儿童癌症研究中心等,集实验室、临床及信息学专业知识于一体,更好的服务于临床。郭博士提出利用高通量下一代测序技术和随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发现导致罕见孟德尔疾病的基因变异。还提出了1000例罕见病测序计划,并与华大基因实现基因测序的合作,得出20多例新基因发现、基因突变及扩大表型的进展和结果,包括有ACD(遗传性骨髓衰竭)、MRPS7(先天性感觉神经性耳聋、渐进性肝肾衰竭与乳酸酸血症)等。
《胎儿颅后窝异常的超声诊断与分子遗传》
尚宁主任: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副主任、科室负责人
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畸形诊疗学组委员兼秘书
尚宁主任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和临床案例,形象的展示了胎儿神经系统超声结构异常与染色体数目异常之间密切的关系,例如:25%的18-三体及39%的13-三体可能合并神经系统畸形。而对于单纯性神经系统畸形组、或是和合并有神经系统外畸形组染色体G显带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4%和31.9%,aCGH检测的异常率分别为5.9%和40.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因此,建议对于神经系统畸形的胎儿应积极行相应的分子诊断。尚主任以颅窝池增宽这一异常展开,详细解释了合并畸形常见于DWS、Blake pouch囊肿、蛛网膜囊肿等,并提醒临床医师,在面临单纯后颅窝池增宽时,注意心脏结构,注意其他微小异常,注意四肢远端指、趾结构等,同时也对超声医师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不仅是临床医师,超声医师更应该了解胎儿染色体及分子遗传异常与胎儿临床信息的关联,并为之选择恰当的遗传学检测方法。
《圆锥动脉干畸形影像学与遗传学基础》
田志云教授:
费城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胎儿心血管影像部主任
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临床导师
田志云教授作为胎儿影像学权威专家,明确提出医学遗传学研究的作用包括:
1.有帮助识别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特征及综合状况;
2.用于早期咨询和指导;
3.预判先天性心脏病相关临床表现和所需干预措施和资源等;
4.咨询下次妊娠的再发风险。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要制定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的框架及认识其遗传基础,才能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病史,进行遗传咨询,并且建议基因检测鉴别可能的遗传致病突变位点。随后田志云教授以单基因病22q11.2缺失综合征为例子,详细说明了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可能会引起的症状及体征,重点强调此类胎儿筛查的重点在于室间隔缺损合并正常主动脉弓、右室双出道或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弓异常。最后,田志云教授还带来了主动脉弓离断的视频,更加直观地解释了该病的影像学特点,让人受益匪浅。
《遗传病的精准检测与咨询》
尹爱华教授:
遗传病分会主委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主任
尹爱华教授指出,产前诊断在发展到越来越精准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当前缺乏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的情况下,进行产前诊断相关的检测与咨询如履薄冰。尹教授对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产前诊断的应用指南及专家共识、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胎儿诊断技术规范进行了分析及解读。并通过辩论的方式分别展现了三个临床遗传咨询案例中的难点,尤其是咨询过程中对于不明意义检测结果解读困难、由于医院知识严重不对等导致咨询医生的个人倾向基本决定了孕妇和家属的选择甚至胎儿的去向、孕妇及家属的期望值过高等。针对这些挑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成立了产前诊断多学科会诊及疑难遗传病咨询门诊以促进更客观全面的咨询意见和更利于患者的咨询模式。
更多阅读
▼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首个数字健康私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