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子刊 | 我国基因治疗三大现状,发展空间巨大

Dylan 基因慧 2022-04-23

数字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服务

基因慧



【导语】目前,FDA批准了4款基因治疗产品,临床研究有900余项IND申请,我国尚无一款获批,登记的临床试验仅20余个。与此同时,在国家药监局启动“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中,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首批立项,多个罕见病以及癌症亟待基因治疗药物。我国目前基因治疗领域现状如何?基因慧回顾今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者在Nature子刊Gene Therapy发表的综述来分析讨论。文章 | 基因慧 编辑 | Dylan  关键词 | 基因治疗




一、基因治疗监管:风险管控下协调发展


■ 从宽松到风险控制下的协调发展政策信号

根据综述(DOI:10.1038/s41434-020-0163-7),我国早在1993年就首次出台了基因治疗方面的监管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1)20世纪末,监管相对宽松,技术和药物的两条监管路径


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措施”,但该规则并未具体规定有关基因治疗的详细规定。同年,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人体体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临床研究质量控制要点》,为基因疗法提供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指南;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新生物产品批准办法》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标准》,将基因治疗纳入了新生物产品和药物临床试验的监管范围。
2)2000-2015年,监管仍宽松,监管范围扩大
监管范围涉及基因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辅助生殖、伦理审查、干细胞治疗等。2009年,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基因治疗列为第三类医疗技术。特别的,2003年,卫生部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01年),制定了禁止以生殖为目的进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政策。
3)2016年至今,风险控制下协调发展受“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影响,中国正在加强生物安全、基因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立法。特别地,将胚胎基因编辑纳入刑法。《生物安全法》的颁布提上日程。

■ 我国1993-2019年基因治疗政策


综述列举了我国自1993-2019年基因治疗的监管政策(如下图1),对照FDA相关政策对照。可以看出,自2016年后,我国政策相对保守同时宏观。FDA连续颁布了基因治疗的微生物载体、视网膜疾病、罕见病、血友病等相关的学术及工业指导(Guidance)。


图1:1993-2019年我国基因治疗的监管政策

(来源:Yu Jia Cai et al. Gene Therapy)


受个别事件的影响,受基因编辑技术牵连的基因治疗领域与政策强关联,而针对体细胞基因编辑以及寡核苷酸疗法等方式的基因治疗,仍需细化政策指引。




二、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相对落后

在基因治疗的发展早期,核心痛点是缺乏有效的载体工具将外源基因递送到细胞中。这一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病毒载体被发明得以推动。但正如大部分新兴技术而言,关键技术突破后的"非理性狂热“后导致1999-2000年数个恶性事件发生——1名18岁的男孩在接受基于腺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后死于严重的炎症反应。次,使用基于gammaretroviral vector一种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治疗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X1)导致了近半数患者患上了T细胞白血病——之后的12年,随着全球产业环境及政策的”回声“,临床研究和产业的热潮褪去。


打破寂静,带来基因治疗新的春天的消息是,2012年Glybera在欧洲获得批准——来自荷兰一个中小企业UniQure开发,全球第一个针对遗传性疾病(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产品。尽管它价格高昂(111万欧元),获批四年仅使用一次,但它带来的市场效应远大于自身销售价值。紧接着,超过10款基因疗法产品在全球获批上市(如图2)


图2:2003-2020年全球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

(来源:Yu Jia Cai et al. Gene Therapy)



【推广】基因日前启动《细胞和基因治疗行研报告》策划,将免费向行业发布政策/技术/产业调研及图谱,欢迎企业、科研及临床机构及专家参与合作(扫码联系合作或email至info@genonet.cn)。




对于我国,在基因治疗研究的”非理性狂热“阶段,我国在1991年开展了全球第二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针对血友病B),并在2003批准了世界上首款基因治疗产品Gendicine(用于治疗晚期头颈癌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又名”今又生“)。尽管”今又生“定价3380元一针,仍然无法进医保,让患者难以支付,同时遭遇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市场困境,终究成为尴尬的第一。而此后至今,我国尚没有一款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上市。据综述,相关临床试验近20余项(对比FDA的IND申请超过900余项)。



图3:我国正在进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

(来源:Yu Jia Cai et al. Gene Therapy)




三、基因治疗技术产业发展:市场亟需,前景可期

广义的基因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主流技术之一,更是我国两广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血友病、囊性纤维病等其他遗传性疾病(或罕见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以下举两例来说明当前需求和进展。


■ 血友病


据报道,我国血友病患者超10万人,而且尽管按照75高报销比例的地区来看,每年的检查和理疗费用达到8万元。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国虽然早在1991开展的首个血友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针对的就是血友病,但直到26年后,才出现新的临床试验开展,例如NCT04135300(静脉输注基于AAV的基因疗法BBM-H901用于治疗血友病B)、NCT03217032(慢病毒FVIII基因修饰HSPC移植用于治疗血友病A),状态均在临床试验入组过程或更早阶段。


对照全球情况有较大的差距。2019年,美国制药企业拜玛林(BioMarin Pharmaceutical)(Nasdaq:BMRN)宣布,旗下全球首个血友病基因疗法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获欧洲药监局加速审批资格;2020年,FDA推迟其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批时间预估最早至2021年底上市。

■ β-地中海贫血
根据我国发布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年版)》,我国每年至少有上万例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贫血,需依靠输血维持生命,3~4 周输血1 次,随年龄增长日益明显。患有该症的患儿往往活不过5岁。
从上图2可以看出,我国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仅包括3项,且尚未完成临床试验入组招募。同时,部分企业和医院合作开展了相关了研究,取得初步进展。据北京五加和企业官方报道,第一例采用基因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于2017年12月在广州南方医院顺利完成细胞产品回输;2020年7月,上海邦耀生物宣布,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首次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治疗β0/β0型重度地贫的临床试验取得初步成效。
对照全球进展,我们在药物研发上面仍需加速。2019年5月,蓝鸟生物(bluebird)的基因疗法Zynteglo获得欧盟有条件批准,用于适合造血干细胞(HSC)移植但没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的HSC供体、年龄在12岁以上、非β0/β0基因型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患者的治疗,治疗价格约为180万美元。

四、展望未来:如何发展我国基因治疗
展望未来,综述里着重提到,目前基因治疗的难点——载体。除了载体对治疗的有效性之外,载体致癌的安全性控制也是研发重点。
目前的载体包括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和AAV等)和非病毒载体(质纳米颗粒和转座子等)。在我国,载体研发集中于非病毒载体,这类载体包括诸多挑战,例如如内吞作用、内体逃逸和细胞内释放等。

如何发展我国基因治疗?结合综述,有以下三点可以去推动:
■ 加强市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疗法,基因治疗正在改变制药行业的面貌,但它还远未成熟,即应允许有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当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公众的态度以及引导可能直接决定了基因疗法的命运。

■ 推动投资环境在数字技术支持下,虽然改善了此前“10年10亿美金”现状,但对于临床试验的长周期高投入仍有作充分准备,将对产业化起着关键作用。例如,2018年8月,博雅辑因完成亿元Pre-B轮融资,11月在广州南沙启动基因编辑治疗基地,实现GMP量产,准备针对β地中海贫血的地中海贫血。再例如,广州瑞风生物在联想之星资本支持下,利用CRISPR等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等罕见病基因疗法开发等。
■ 更“简化”的监管更好地协调不同的监管规范并简化特别条件下规范,可能有利于我国基因治疗的研究和产业发展。

参考资料:

1. Dawei Wang,Kang Wang,Yujia Cai,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 in gene therapeutics in China, Nature,2020



推荐阅读

全球13家基因上市企业Q2财报速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与基因慧战略合作首份基因大数据报告即将发布

【声明】为传播科学信息,推动基因及数字生命健康产学研连接,我们秉持中立、专业、赋能的理念收集、分析或发布信息。但由于时效性及行业特殊性,所刊登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不作为决策依据;本文相关信息不代表基因慧机构的观点;“基因慧”刊登的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为“基因慧”商标拥有者及相关权利人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申请并注明来源。欢迎个人及机构投稿及合作。



 关于基因慧 


基因慧是数字生命健康领域创新服务平台。团队深耕行业十余年,从行研咨询、媒体资讯、产业数据库等方面提供优质内容服务。基因慧作为国发改产业研究合作单位,联合多家专业机构发布了多份基因及数字生命健康领域行研报告,参与组织发布了两份行业共识和一项团体标准,致力于建设产业信息大数据平台,服务生命科技创新创业。


☆ 国发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编委

☆ 参与组织发行业共识团体标准

☆ 发布产业大数据平台优脉通YourMap

 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委员

☆ 发布数十份基因及数字生命健康领域行研报告

☆ 组织基因检测联盟(筹)首届第二届会议

☆ 主办数字健康私董会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论坛

☆ 受邀为华西Illumina华大上海交大等报告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单位

☆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政策研究应用分会常务委员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选产业分析


使连接产生价值用数据看见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