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募基金毕业季,22载岁月经典重现

基社区 基社区
2024-08-23

原本这篇文章原计划6月份毕业季发,蹭个热点。谁曾想,一拖就拖到了开学季,啥也没得蹭了,只能硬着头皮发。2020年,一个光忙着见证奇迹的年份。细算起来,距离公募基金行业诞生的1998年已经有22个年头。22年,恰好是大学毕业的时间,公募基金行业也在今年收获了非常亮眼的毕业成绩单,不但爆款“日光基”频出,募集规模也是创了多项历史记录。今天我们不聊枯燥的基金理论知识,带大家放松放松,一起来回顾一下公募基金的前世今生。由于篇幅有限,无法每个细节都一一描述,我尽量选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叙述,由点及面,给大家聊聊公募基金的发展史。



盘马弯弓惜不发(1998年前)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基金,其实都是“新基金”,诞生于1998年之后。早在98年之前,中国就已经有基金的存在了,通常我们把98年以前的基金统称为“老基金”。1991年,经人行珠海分行批注,珠海国际信托发起设立珠信基金,这是中国第一支投资基金。1992年,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为第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公司,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淄博地区的乡镇企业,首期认购1亿元,发行价格1.03元,这只基金后来净值一度涨了十几倍,极度疯狂。随后的岁月里,各种老基金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光92年一年,就发行了57只。但这些基金,或多或少有些不规范之处,有的信息披露不足,有的随意扩募,有的投资标的混乱,而且审批单位也不同,人行总行能批,分行也能批,当地政府也能批。监管层对此也有清晰的认知,终于在1997年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基金发行,结束了之前无法可依的局面,宣告了基金新时代的到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1998-1999)
1998年,3月5日,国泰基金成立,3月6日,南方基金成立,4月9日,华夏基金成立。这三家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至今仍然活跃在基金行业的舞台上,并且实力不俗。基金公司有了,随后就是基金发行,国泰的基金金泰,南方的基金开元率先发行,各自规模20亿,但是有1600多亿的资金蜂拥而至,用摇号的方式确定中签率,类似于今天的比例配售,最后平均中签率是2.48%,不得不说,你大爷就是你大爷,这几年的爆款基金,在大爷们的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现在的1000亿+算个啥,22年前的1600亿才叫叹为观止。随后,两只基金上市交易,均遭到爆炒,价格都超过2元,随后发行的基金裕元,上市第一天最高涨到10元。这个节奏怎么有点眼熟,没错,就是现在的新股中签和二级市场爆炒的模式,前浪们狠起来,就没后浪们什么事了,就像健身房里的大爷们,路子野到你怀疑人生。这一年后面又陆续成立了3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安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1999年,又成立了嘉实基金、长盛基金、大成基金、富国基金4家基金公司,这10家公司,被市场称为“老十家”基金公司。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些公司依然牛逼,有些却已经掉队,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总有一些物是人非值得你唏嘘。随后而来的“5·19”行情,让一大批后来的明星基金经理崭露头角,王亚伟、陈光明、杨东、陈戈、张晖、曹明长均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了过人的投资天赋,果然应了那句老话“牛逼的人都是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牛逼了”,最近一篇《大佬们的35岁》刷屏了,励志是真励志,但你要真信了,那你真是Too young toosimple,sometimes naive!




小荷才露尖尖角(2000-2004)

2000年,《财经》杂志第十期,封面上印着4个大字“基金黑幕”,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对中国基金市场提出了6个方面的质疑,如“对倒”制造虚假成交量。“倒仓”操纵市场,发起人与股东共同建仓等等。这无疑是对刚成立不久的基金行业的一场空前的考验,也间接加速了中国基金业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受该事件的影响,国内长时间没有发行新基金,也没有批设新基金公司。2001年,4月易方达基金成立,这是国内第11家基金公司,虽然成立的晚,但目前是规模排名第一的基金公司,而且每个年轻的基金从业人员,都把进入易方达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无他,因为收入全行业公认的第一。不过最近人事变动有些大,辞职员工有点多,同行们,加油,今年你们都是XX基金人!这年9月,历史上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在全国13个城市139处网点发行,盛况空前,浦东唯一的代销点有几千人排队,场面大有当年排队抢认购证的架势。开放式基金的发行,让拥有众多网点的银行成为了代销渠道中绝对的的主力,这一局面一直延续至今。2002年,招商基金获批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方股东是荷兰投资,随后开启了一波合资基金公司成立潮,华宝兴业基金、国联安基金、海富通基金。当然在市场推广和投资者教育的形式上最让同行津津乐道的要数上投摩根基金,从“致富100”到“摩根基金大学”,都非常有特色。现在有些基金公司搞的全国巡回培训,都有当年上投摩根的影子。这种日积月累的活动,让他们在07年一战成名,当年发行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认购规模达到1163亿,这项记录直到13年后才被睿远基金以1224亿打破,但新纪录没保持多久,就被鹏华基金再次以1371亿的认购规模打破。记录嘛,就是用来打破的,下一只是谁,我非常期待!2003年,这一年值得铭记的基金大事很多,《基金法》出台,这是中国基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社保基金入市、QFII落地、第一批货币基金发行等等。字越少,事越大,03年我就少写点吧,显得事大(我说自己不是想偷懒你们信么)。2004年,基金市场上创新推出了两类在当时看来非常具备创造性的基金种类——ETF基金和LOF基金,现在看来,ETF的发展比LOF好的多,LOF中最有意思和可玩性的分级基金,因为15年在股灾中巨大杀伤力对散户造成的伤害,把自己的性命也都搭了进去,今年就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多少有点遗憾。ETF倒是至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19年多家基金公司血拼ETF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华夏基金和华泰柏瑞为了300ETF杀的难分难解,挥金如土;易方达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在800ETF上互相较劲,力争第一,至于最后换购的那点事,不说也罢;更有很多中小基金公司,不顾一切拼命的挤进这个市场,这是一个烧钱的品种,没有充足的交易量根本玩不起,对系统和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好几家基金公司出过重大差错。还没发行过ETF的公司,一定要想清楚,人家已经是王者了,你还是个青铜,具备这个实力么,不行别硬上,ETF又不是弓。




春风得意马蹄疾(2005-2007)

2005年,股民们正在被一场持续了5年的大熊市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即将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将带来A股历史上最大的一轮牛市,基金行业也在这轮牛市中一骑绝尘,从蓄势待发到喷薄而出,完成了自己从弱小到强大的蜕变,这一年,3家银行系公司成立——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建信基金,这是三家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基金公司,银行系基金因为有个好“爹”,至今都不怎么爱跟券商玩,十几年未变。但是随着财富管理转型的深入,券商正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基金保有量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当年你对我爱答不理,以后就怕你高攀不起。2006年,牛市继续狂热,很多基金净值大幅增加,年内净值动辄翻番。基金公司发现与其排队等候新基金批文,不如基金开展老基金持续营销活动,但由于基金净值过高,基民普遍有恐高心理,基金公司“创造性”的推出了大比例分红玩法,于是伴随着产生了一个叫做“净值归一”的营销卖点,把收益全部分配掉,让基金净值回归到1,最狂热的阶段,一天就能吸引几十上百亿资金申购,哪像现在的持营,推也推不动,远没有当年那个气势了。大比例分红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前几年,终于因为太多的企业用其来避税,而被监管部门进行了约束。我觉得监管部门做的对,社会主义的羊毛,岂是你能随便薅的。2007年,随着牛市的疯狂演绎,基金销售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没有最大,只有更大。8天184亿,4天118亿,2天124亿,1天122亿,1天400亿,直到1163亿的出现。。。也正是在这一年,基金“比例确认”模式问世,这个词在2020年被再次频繁的提起;这一年,QDII产品问世,把无数的投资者套在高高的山岗,有的至今还未下山 ;这一年,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当时没有太多的其他类型基金,基本都是权益类,而这一权益规模,直到13年后的今天,才重新被打破。这一年,阳光私募引来了自己的发展元年,淡水泉、星石、朱雀等一大批出名的私募基金,均在这一年成立。




梅花香自苦寒来(2008-2012)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股市跌的生活不能自理,基金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那怎么办,搞投资者教育呗,“牛市卖基金、熊市搞投教”。监管出台了对基金宣传材料的规定,不得使用“坐享财富增长”、“欲购从速”等误导词汇,不能随意使用“最好、最大、最强”等词汇,考过基金从业的人一定做过这道题目:下列哪些词语不能作为基金宣传用语?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基金宣传依然有很多不合规的地方,比如现在,随便看一个基金的宣传海报,都发现它是业绩第一,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加了很多限定词,比如某时期新发的规模在5-10亿间的股票型基金中业绩排第一,一查发现,符合条件的只有3只基金,它排第一。更有甚者,还请非洲小孩拍毫无风险提示的宣传视频,简直LOW到土里。2009年,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产品正式面世,这其实就披着公募外衣的私募,私募好歹还有个私募排排网能查一查业绩,但专户业绩不公开,查都查不到。这东西在2年后,坑了无数的客户,很多证券公司的一大批高净值客户,都是因为买了一对多专户,在2011年的熊市中,亏的一塌糊涂,别问我印象为什么这么深刻,因为当年我推荐客户买“一对多”,一单也没成功过,现在想想真是幸运,拯救了客户也拯救了自己 。2010年,证券市场迎来了两种新的交易工具——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没错,就是在15年牛市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的那两兄弟,当年谁也想不到这两工具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这一年还有个创新产品,投资美国市场的被动指数QDII产品——国泰基金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他们的口号是“花1000元做苹果、微软、星巴克的股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8年后你将再次见到类似的话,CDR基金发行时的口号是:“花1000元做阿里、百度、京东的股东”,世界上最长的路,就是基金公司宣传的套路。2010年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中证协批准了10家独立的基金评价机构,其中包括:3家评奖媒体,也就是人们熟悉的三大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他们评的奖项分别叫“金牛奖”、“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排名分先后)。如果某个基金经理三个奖都拿过,那么他的宣传海报上一定会出现5个字——“大满贯得主”,套路!还是套路,一点新意都没有;4家证券公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上海证券;3家独立基金评价机构——晨星、天相、济安金信,这3家机构在2017年的适当性新规时火了一把,因为新规要求对基金的适当性三维度进行评级,很多公司自己又没能力评,就买了这三家的评级结果,不管准不准吧,至少能用。2011年,这一年应该是金融危机之后整个资本市场最黯淡的一年,唯一能与其比惨的是2018年,指数全年单边下跌,完全没有像样的反弹,基本所有券商的利润均是未来所有年份中的最低点,基金也是卖啥亏啥,一度绝望到想转行。2月份,证监会批准了4家独立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好买、众禄、诺亚、东方财富,目前来看,做的最好的是这四家中的天天基金网,他们动不动就打一折的购买费率,让一些坚持不打折的代销机构苦不堪言。打折的事情,仁者见仁,我认为代销机构给客户提供了服务,服务也是有价值有温度的,完全可以收费,没毛病。一个主要做展示的网站,也不提供太多的客户服务,给客户打点折,也说得通。2012年,最受瞩目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宣布离职,轰动全行业。他离开了公募行业,创立了私募基金千合资本。这一年,基金业协会正式成立,从证券业协会中独立出来了。成立大会上,郭树清主席说“基金公司应当加快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8年过去了,乍一看,真没啥变化,再仔细一看,还不如乍一看。倒是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挺积极,18年一波改名热,各大券商纷纷把经纪业务改名叫财富管理,有些券商真的就是“改名”,也有些券商已经初见成效,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一年,汇添富基金推出了“T+0”货币基金——添富快线,实现了货币基金赎回实时到账,江湖人称“炒股伴侣”,行情不好的时候买货币基金,想买股票了立马赎回,资金瞬时到账,也算是行业一大创新。




而今迈步从头越(2013-2016)

2013年,新《基金法》颁布实施,9年前的旧《基金法》退出历史舞台。新法规将私募基金也纳入了监管,给了私募基金一张合法的“身份证”。基金公司子公司(简称“基子”)也在这一年飞速发展,原本是想从信托手里分一杯羹,最终却因为选择了通道业务而成为了影子银行的影子银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刚入行的新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还有“基子”这个词,那是什么?哦对,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余额宝诞生了,这直接让天弘基金一跃成为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互联网的强大造富能力开始展现,码农吊打金融民工的节奏正式开启。最近听说支付宝要上市了,整层楼都在欢呼,听!那是财富自由的声音!2014年,沉寂了7年之后,一场波澜壮阔的牛市再次来临了。金融股突然一波急速的暴涨,让很多人来不及跟上节奏,整个14年下半年,金融主题基金赚了个盆满钵满,其他基金只喝了点汤。这一年,私募基金开始实行备案制,私募行业正式纳入监管,成为行业“正规军”。重阳A股阿尔法对冲基金,成为第一只根据《基金法》备案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发展正式走上快车道。沪港通也在这一年推出,公募基金可以买港股了,很多未在A股上市的优质股票,可以通过沪港通来买入了,如腾讯、美团、小米,这些也是现在很多公募基金的重仓股。2015年,牛市热情持续高涨,货币政策不断宽松,各种热点层出不穷,“国企改革”、“工业4.0”、“一带一路”,没有你不敢想,只有你不敢炒。沪指时隔7年之后一举站上5000点关口,“杠杆牛”来的猝不及防。基金赚钱效应突显,净值不翻番,你都不好意思出来说话;募集规模新高不断,1-5月募集了8229亿,再现了07年的盛况。看看吧,历史就是这样不断的重演,阳光底下真没有新鲜事。就在全民幻想1万点的时候,沪指在5178.19点被“焊牢”了(李大霄同志默默躺枪),随后行情急转直下,市场哀鸿遍野鬼哭狼嚎。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停牌这种历史罕见现象简直就像家常便饭,隔几天来一次,一如2020年的美股熔断,直接颠覆了巴菲特老爷子价值观,港真,我也就比老爷子少见一次而已。随后,国家队救市来了,基金也成为救市的“先锋队”,公募私募齐上阵,积极申购基金并长期持有,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但是据说有个白衣少年没参与,后来的结果你们也知道了。这一年如果要评选一个主角,那一定是分级基金。自带杠杆属性,赚钱的时候连续上折,净值几次翻番,亏钱的时候先腰斩再下折,再腰斩再下折,那酸爽,保证让你一辈子难忘。很多基民跑去监管门口拉横幅,这也坚定了监管要清理分级基金的决心。15年的分级基金,高光即谢幕,让人唏嘘不已。2016年,本以为熊市就这么结束了,毕竟15年下半年市场走势强劲,可谁曾想到那只是一剂强心针之后的回光返照。一开年,两天4次熔断,让证券从业人员20分钟就下了班,一度以“牛市赚钱多,熊市上班爽”的标签成了众人调侃的对象,据说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某从业人员完成了24盏灯全灭的伟大壮举。熔断制度也成了A股市场上最短命的制度之一。过大的波动,让基民幼小的心脏承受不了,转而选择了保本基金这种相对稳健的产品,基金公司意外的发现,这种已经上市多年的老产品突然火了,整个上半年,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发行保本基金,带起了一波小高潮。但是由于基金公司的“反担保条款”,让监管部门意识到了风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如15年的分级基金。这一年,因为“备案新规”,黄晓明,羽泉组合,李冰冰等影视明星以及众多大佬们,纷纷走上考场,重温了当年的备考岁月,给平淡的行情增添了一丝乐趣。




直挂云帆济沧海(2017-2020)

2017年,市场演绎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价值股回归行情,二八转化都无法形容,那是真的0.5+9.5的极端行情。公募基金王者归来、傲视群雄。价值投资的典范——东证资管公司,一战封神。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出台了“适当性新规”,简单来说就是把适合的产品推荐给适合的客户,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话,可把整个基金以及代销行业忙坏了。制度修订、系统改造、合同签订,从春节过完之后,到7月1号正式实施前,开了无数的会、签了无数的协议,适当性的、反洗钱的、非居民涉税的。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永远也不会懂得那种被巨大压力支配的恐惧,那时候同行见面,第一句话一定是“你们适当性搞完了么”。唯一能跟这次事件比拼的,大概只有十几年前的账户清理了,没听过?那说明你还年轻,偷着乐吧。全市场第一批6只公募FOF基金也在这一年获批,公募市场上又迎来了新品种,且不说业绩如何,至少在产品宣传上,又多了一个套路。2018年,如果说2017年靠着价值股回归,还能赚取一些收益,那么18年真的就是泥沙俱下、股债双杀了。你无论买什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亏。公募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当时没人能想到,熬过这个冬天,迎接他们将是最绚烂的春天。4月28日,一行三会和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行业统称“资管新规”,等了一年多终于落地,这是行业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新规对刚兑、资金池、多层嵌套都做了规范,给未来资管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实很简单,就是放弃幻想、远离非标、拥抱主动权益、拥抱净值化产品。本人点评:利好公募行业!不信你们看后面两年公募基金的爆发式发展,我们以理服人。2019年,年初的一波行情,让刚被18年暴跌行情毒打过的股民觉得牛市又回来了,但4月份凌厉的下跌又把大家按在了地上摩擦。虽然行情极其波动,但是基金的赚钱效应却不差,也正是这一年,让很多股民认识到了,自己炒股可能真的不如买基金赚的多,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很多股民的“金融巨鳄”梦在这一年破碎了。正如一篇文章所说,那些北清复交毕业的高材生,一毕业就进了基金公司,先做个5年研究员,周末出差调研、周中研究上市公司到深夜。然后再做基金经理,兢兢业业全年无休,头发越来越少,用多少霸王洗发水都没用;皮肤越来越差,10档美颜都救不回来(不开玩笑,我见到有些基金经理,和他们5年前比,简直老了12岁)。你只要花个1000块钱,就能让这些人替你打工,一年只收你1.5%的管理费,业绩可能是你自己炒股的好几倍,你说香不香?要真是手痒忍不住想交易,就去玩玩ETF吧,风险相对可控又不缺乏交易的乐趣。ETF在这一年的异常火爆,也间接说明了投资者对这种基金的认可,具体可看2004年那段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哦对,马上科创50ETF要发行了,四家拿到批文的基金公司,已经你来我往明争暗斗很久了,你家请吃饭,我家游艇会的,整的挺热闹、挺会来事的。2020年,基金行业迎来激情燃烧的岁月,权益基金也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6个月新基金发行总规模突破10000亿,8个月突破了20000亿,其中权益规模接近13000亿,占比65%,总发行规模与权益发行规模双双创出了历史纪录。今年成立规模破百亿的新基金达到26只,仅2只产品为债券品种,其余均为权益基金。1月份广发科技先锋,募集规模921.6亿;2月份睿远均衡价值三年,1223亿;7月份鹏华匠心精选,1371亿。但好在这些基金都设置了比例配售,不然你让基金经理怎么操作,全部扎堆买酱油么?看看这组数据,最疯狂的07年和15年也没有这么疯狂,而且现在沪指的点位并不像那两年一样在历史高位,行情和情绪也不是在牛市末期,说明投资者对基金这种投资方式有了更大的认可,这是好事。但我也感觉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前几年基金公司还是在大谈特谈价值投资、核心资产,今年明显就变成了布局成长赛道,研究产业趋势,号称成长股猎手的基金经理,我没细数过,但肯定不止一个手。你可以说两者之间不冲突,但我总觉得不是内味了。不管什么风格吧,只要能做到知行合一就好,就怕当年小甜甜如今牛夫人。


正式的结尾


写到这里,就已经把公募基金自91年以来的发展史全部写完了,重点写了98年开始的22年发展历程。零零碎碎写了很多,有行业历史与行业现状,也有自己思索后的观点,最后化成一句话,希望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能够越来越好,公募基金行业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给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

重点感谢基金业协会编写的《基金》,文中很多历史资料、数据均出于此书。

文章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本书,有关于基金行业的,也有证券行业的,如果都能读完,那么你完全可以和股龄比你年龄还大的老股民畅谈股市、基金历史,毫无破绽,说不定你还能胜上他们一筹。

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推荐书”即可获得作者手写推荐书名。

以下是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供各位读者参考。

有任何问题,我们评论区见。






  往期文章:

CDR基金转托管,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ETF基金,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LOF基金,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神秘的基金6位数代码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基社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