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济青高铁引爆山东城市群新一轮暗战!

芥末 ET财经观察 2022-04-27

竞争与博弈?磁力与吸附? 辐射与带动?

2018年年底,随着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石济客专齐河至济南东、胶济胶黄联络线、董家口疏港铁路等线路同步通车,将近600公路的总里程成为山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铁路集中通车。

这些线路通车后,济南到青岛由2.5小时缩短到1.5小时;青岛到上海由7小时缩短到4小时。

济青高铁、青盐高铁,山东高铁版图同时落下的两子,让整个棋局充满了想象力。

一个是连接了山东“双核”最便捷的黄金通道,一个让铁路末梢城市青岛打通了南下通道,蝶变为枢纽城市,由此汇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铁路大通道。

在中国高铁由“四纵四横”的1.0时代,迈向“八纵八横”的2.0时代,“一条腿”是区域城市间的一小时交通圈的连接,“另一条腿”是区域中心城市间的1小时—4小时交通圈的连接。

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随着这些被高铁快速连接的“通道”,在城市间流动,在交通节点、交通干线、交通圈内重新分配。

那么,这两条高铁的开通,对山东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是济南和青岛区域中心城市竞争与博弈更加激烈,还是青岛和济南的一体化效应增强?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之间又产生哪些影响?


济青双子座,竞争还是一体化?


得益于沿海省份的区位优势,中国沿海省份城市从北到南,一般都是双核发展模式,比如辽宁:沈阳+大连;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浙江:杭州+宁波;广东:广州+深圳等,形成共同发展模式。

内陆省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集中精力做大省会城市,进入郑州、西安、成都这样的“强省会”模式。

高铁2.0时代打破了城市间壁垒,它对城市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区域经济间联动更加密切,协同发展,先富带后富;另一方面,“1小时交通圈”将对不同城市产生不同影响,可能为城市带来资源,也可能吸走资源。

从人口看,济青高铁沿线城市常住人口:济南732万、淄博476.2万、滨州374.85万、潍坊908.62万、青岛929万。从人口聚集看,青岛最占优势,“准千万量级人口”这个要素将成为两座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新筹码。 

下面这张图是京沪和沪汉蓉高铁沿线部分节点城市在高铁通车后的人口变化。我们看到,高铁通车后,沿线三四线城市的人口会加速外流。

在区域城市群中,在可承受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下,它呈现的是一体化效应增强,即工作在大城市,生活在周边小城市。

那么,目前山东省内人才流动是一个什么状况?

这张图截取了山东本土在线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2018年1月至12月20日的数据,从山东17地市人才流动轨迹来看,山东省绝大多数求职者首选济、青两地,其中泰安、济宁、德州、聊城、菏泽、枣庄、淄博、滨州、莱芜、临沂10市求职者流动首选济南;济南、潍坊、烟台、日照四市求职者流动首选青岛。济青高铁途经城市中,人口流动偏向济南。

从青岛、济南两地人才吸附能力来看,济南、青岛人才虹吸凸显,且旗鼓相当,济南市吸引了全省23.5%求职者,青岛市吸引了21.8%的求职者,两地吸引了全省接近5成的流动人才。

济南、青岛两大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来讲,青岛最受济南求职者欢迎,而青岛求职者流出首选潍坊,其次是烟台、济南等地。从两地的人才交换比来说(流入青岛的济南市求职者数量与流入济南的青岛求职者数量比值)为1.76,也就是说济南向青岛流入1.76名求职者时,才会有1名青岛求职者流向济南。

在济青两地人才流动中,青岛略占上风。

此外,济青两地也是省内仅有的职场平均薪酬超过5900元的城市,且两地岗位发布量始终位列全省前两名。不管你选择省会省市,还是山东省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总之,济青高铁开通后,区域城市间1小时、1.5小时交通圈,将使17市间的人才沿着上述“风向”加速流动。

从资本市场看,济青高铁串起了山东上市公司数量TOP2—TOP5城市,呼啸的高铁会拉来资本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吗?

今年,总部在潍坊的歌尔股份投资67亿元,在青岛崂山区微电子产业园建研发中心,专注于集成式智能传感器项目的研发。目前,歌尔股份在全球MEMS传感器企业中排名第11位,是国内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20名的企业。

同样,今年,总部在济南的浪潮连续在青岛拿地,在市北区、城阳区分别投资40亿、15亿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和智慧城市产业园。

对于青岛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站在“沿海大通道”上,青岛如何开启吸血模式?


高铁2.0时代,“八纵八横”规划将青岛这个交通末支变为交通枢纽城市。这将对未来城市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以青岛为圆心,向东——青荣高铁,远期向北连通大连、沈阳、哈尔滨;向南——青连高铁,远期向南连通上海,向西联通徐州,郑州、西安,兰州;向西南联通合肥、武汉、成渝;向西——济青高铁,远期向西联通石家庄、太原、银川。

具体看“八纵”之一的沿海大通道。此次开通的青盐铁路,就是这个“沿海大通道”的一部分。这个沿海大通道彻底打通后,将串起长三角和珠三角,将成为中国含金量最高的铁路。

青岛—连云港—上海段一旦打通,青岛到长三角时间由8小时缩短到4小时,结束了青岛南下必须绕道济南的劣势,山东半岛与长三角的通道将提速。

长期以来,山东在经济发展与产业融合上,与江苏、长三角合作乏善可陈。这个南下通道打通后,青岛这样的核心城市的凝聚力将进一步增强。

青连高铁配合连徐郑高铁,一路通西安、兰州,即未来的青银高铁,把青岛到中国北方内陆核心城市串起来了。但青岛与连云港在竞争中原城市群的出海口上,并没有优势。

当青岛遇到武汉,将会怎样?

未来,青合高铁(青岛—合肥—武汉)通车后,青岛到合肥南只有3小时。合肥作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城市,特别是中国家电制造的转移基地,未来可期。武汉是沿江通道与京广高铁交汇之地。

未来,烟大通道将会青岛再获红利。整个东三省通过哈大—烟大—青荣线,直达山东,再通过青连高铁,南下长三角,节省了一个环渤海湾的路程。

至此,青岛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通枢纽城市。

那么,烟大通道省内最大受益者,是烟台还是青岛?

待2020年各条线路通车,青岛将彻底连通全国高铁网络,到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城市群通勤时间缩短,青岛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必将注入新的活力。

这个时候,青连高铁、济青高铁正式通车,青岛的“任督二脉”才算刚刚打通,吸血模式才算火力全开。

不过,青连高铁设计时速仅为200公里,并且是客货混用,降低了这条铁路的价值。

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山东的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日照、临沂六市入选,在六大类国家物流枢纽中,青岛在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大类中都榜上有名。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个什么概念?在“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中,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都将汇入到这个巨大体系中,产生聚集效应,并发挥辐射带动能力。

国家也为这个“物流枢纽”专项规划划出清晰的时间表——到2035年,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形成一批具有国家影响的枢纽经济增长极,将国家枢纽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国民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青岛可期吗?


济南,在京沪通道上重新定位


济青高铁开通后,济南将成为拥有三个高铁站的城市。

作为京沪通道上的节点城市,京沪高铁这个全球最赚钱高铁究竟给济南带来哪些价值?

京沪高铁2014年扭亏后连续4年赢利,获利311.7亿元,去年平均每天赚3483.84万元,拟于明年登陆A股。根据天眼查披露的数据,目前,京沪高铁公司共有中铁建投(46.21%股份)、平安资管(12.25%股份)、社保基金(7.66%股份)等12位股东,其中还包括山东铁投(4.63%股份)。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研究显示,京沪高铁对济南、德州的GDP贡献分别为0.55%和1.03%,由于高铁开通带来的城市经济潜力的增加,济南、德州由聚集效应带来的GDP增加分别为36.5亿元、35.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与现行京沪高铁平行的京沪高铁东线一旦开工建设,山东目前唯一一个“千万量级人口”大市临沂的崛起指日可待。

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临沂被规划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一旦打通直通上海的南下通道,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竞争格局又将案发生变化。

在新鲜出炉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济南身兼陆港型、商贸服务型两大类国家物流枢纽定位。在济南的一个半小时交通圈,北有京津、西南有郑州、东南有江苏、东有青岛,济南的辐射力和聚集能力,姑且从公路物流数据中窥一斑。

国内最大的车货匹配在线平台货车帮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1-10月济南公路物流货物吞吐来看,和济南关系密切的四大城市分别是临沂、潍坊、济宁、青岛。

其中,发往济南的货源地TOP4:潍坊、临沂、济宁、青岛;从济南发出的目的地TOP4:临沂、潍坊、济宁、青岛。

作为山东省会城市,除了省内周边城市外,济南汇集了来自石家庄、天津、保定、唐山、长春、邯郸、北京的省外货源供给。以济南为集散地辐射到的周边城市,TOP13全部为省内城市,之后为省外城市石家庄、邯郸、徐州、唐山、沧州、郑州、天津。

从物流流向来看,济南与京津冀城市群关系最为紧密,长三角城市群中,仅徐州加入了济南物流TOP20的“朋友圈”。

从济南流出流进货物类型看,TOP3为重货、普货、设备这三大类,都可通过铁路运输,且物流成本比公路要低。济青高铁开通后,将缓解胶济客专压力,如此也将对目前的公路运输产生影响。

如果京沪东线和鲁南高铁在临沂交汇,那么,临沂这个与义乌齐名的北方最大的商贸集散地,将如虎添翼,势必影响济南在物流集散方面的影响力。

对济南来说,需要重新寻找自己在高铁网络上难以替代的定位。


高铁公交化能否实现“济青一体”?


济青高铁通车后,省内,东接青岛枢纽,与青荣城铁、青连铁路衔接,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的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山东沿海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形成了青岛与日照“1小时经济圈”、烟台与日照“1.5小时经济圈”、济南与日照“2小时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跑步进入1.5小时交通圈。

高铁公交化开行带来的同城效应,让它扮演了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推手,这点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可见一斑。

前不久,上海、杭州、宁波这三地的地铁二维码实现通用,据悉,2019年二维码互通有望覆盖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地铁。这是在国家长三角战略引导下,城市轨道交通跨出的里程碑式的一步。

未来,在济青高铁实现公交化直达后,济南和青岛地铁能否实现二维码通用,我们拭目以待。

同时,济青高铁开通后,济青高铁与京沪高铁、石济、石太等客运专线相连,形成山东半岛到京津冀、东北方向,和山东半岛去往中原城市群、长三角的快速通道。

身处节点城市,济南必然面临高铁2.0时代被放大的城市群竞争格局,这样的竞争格局已经在多个一二三四线城市上演,不外乎是这样的剧本:

  • 区域中心城市PK区域中心城市    

竞争与博弈:对处于资源吸附阶段的大城市而言,高铁的开通使实力相当的两个城市对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这场拉锯战可能导致两个城市发展境遇大不相同。

  • 大城市VS周边小城市

磁力与吸附:高铁的开通使大城市变成强大的磁场,虹吸效应放大,资源通过高铁“管道”被不断吸走,小城市短期生产要素面临流失。

  • 特大城市VS周边城市

辐射与带动:特大城市因自身承载超负荷,产业与人口面临疏解与迁徙,周边小城市承接外溢,高铁开通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巨头格局下的合纵连横,众多城市构成的生态圈中,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

随着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的开通, 随着高铁重新划分的版图,山东经济格局必然会随着改变,济南、青岛也必将面临不同的发展境遇。

它们会上演双城融合,还是和其他城市结成CP,带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在新一轮城市群竞争中,在区域协同与融合中形成新的增长极?

但无论如何变化,济青之间都不会是零和游戏,更何况沿线的城市都非庸手,经济要素的流动交互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量将远超其他线路。

而济青高铁正像是那根山东亟需的汇聚、集中力量的杠杆,不管是哪座城市实现了突破,都会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突破当前的天花板。

这样的责任虽然说起来轻巧,但做起来却比山东经济之“重”还要重。

济南、青岛,你们准备好了吗?




山东“第一高”简史:新动能时代的长高“冲动”

济南VS青岛:城市龙头争夺战!

“百强县”里,读懂另一个山东

“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国家中心城市大pk,青岛凉了,济南能热么?


转载需知:

请备注“公众号名称、ID及作者名”,

并带上下方二维码!

感谢大家的支持,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ET行业洞察工作室--


工作室拥有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强大创作团队,长期关注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交通、能源、快消品、上市公司、集团、城市竞争力等行业和领域,欢迎约稿洽谈。

欢迎点赞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交流

加入ET观察读者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