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济南VS青岛:城市龙头争夺战!

一碟老抽 ET财经观察 2022-04-28

一个是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一个是近代开埠的国际大港;一个是儒家农业文化的传承,一个是海洋商业文明的代表。

济南和青岛,这两座近年来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的城市,在山东城市龙头的竞争中,再一次点燃地域迷们的狂热争执,最核心的话题正是:

谁能代表山东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10月30日,中纪委同时发布了《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和《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济南和青岛在各自的通报中,均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而这样两则通报的背后,则是济南、青岛都被中央巡视组点了炮:

作为副省级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不够。

其实,这已成为山东发展的痼疾。 在超级城市时代,曾引以为傲的山东群山经济,的确需要一座高峰捅破上升的天花板,撑起发展的高度。

但是,“国家中心城市”是济青内斗就能争来的吗?

它是过程?是目的?还是一个“虚名”?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在“标兵越行越远”的压力下,山东需要的不是一个满足虚荣心的符号,而是要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拿出自己应有的担当!

所以,当我们争论不休、大搞济青互黑之时,有没有认真想过这样的问题:

如果在这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山东不能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可能一个国家中心城市都不会有!

少一些内斗,多一些协作,对今天的山东来说,也许比新旧动能转换都重要。


济青互黑史:大农村VS金边抹布


说起济青之间的恩怨情仇,估计是个山东人都能说出几个段子,最著名的要属“山东济南,中国青岛”了。

2008年,中超第24轮,山东鲁能客场挑战青岛中能,双方的队名成为两队口号的焦点:

“鲁”能是山东的,“中”能是中国的。

于是,青岛中能球迷面对鲁能球迷万年不变的“队名”+“傻X”,喊出了堪称经典的:

“中国青岛,山东济南”。

这场比赛双方最终打成平手,但“中国青岛,山东济南”的说法却不胫而走,让这两座城市更加频繁的陷入口水战的漩涡,至今胜负未分。

在这种地域性攻击话题中,对于济南来说,“大农村”是个始终摘不掉的帽子。

经济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城市建设的落后,让“土”字如影随形。

据说世纪之初,南方某先进城市领导来山东主政,视察完济南市中心后说了一句让济南颜面荡然无存的话:“郊区看完了,去看看市中心吧!”

而该领导力主修改方案、拓宽修建的经十路,十几年之后,成为济南最繁忙的中轴线。

作为港口城市和殖民城市,青岛却是以“东方瑞士”著称,无论是城市的经济、气质,还是发展眼光、人居环境,以及万亿级别的GDP,青岛的“洋气”和济南的“土气”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青岛的致命伤在于发展不均衡,海滨一线如同国际大都市,越往里走越以坍塌的速度变差,到了市北区、四方区,其实和其他城市的非核心区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表面光,让青岛被戏称为“镶着金边的抹布”,而这一称谓更深层次的寓意则在于:

顶着中国北方除北京之外最高的房价,人均薪酬在全国却只排到28位(智联招聘数据),面子和里子的巨大反差着实值得深思。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大农村”,还是“金边抹布”,不仅仅是对手的攻击,更多的时候是这两座城市市民的自嘲。这也说明,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市民们强烈要求改变的。

而坊间关于“胶东强势、 青岛不向山东交税却举全省之力发展青岛”之类的风言,也让两城的竞争更具话题性。

其实,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以开放促发展的阶段,集中力量发展沿海地区是必要的,没有胶东的先行和带动作用,山东经济不可能发展到全国第三。

但随着外贸加工经济的式微,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岛却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慢了下来。

作为山东经济的上限,青岛如果不能上升,其他城市就无法突破天花板,享受青岛产业转移、资源外溢的红利。

这或许才是山东省选择济南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谋求省会突破的深层次原因。

在这场绵延百年的龙头争夺战中,无论是领先的青岛,还是奋起直追的济南,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谁能带领山东的联合舰队实现新经济的破冰,谁就有资格成为旗舰。


国家中心城市是“争”出来的吗?


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这一话题中,我们在燥热的情绪里往往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

国家中心城市是创出来的,不是争出来的。

根据百度百科释义,国家中心城市是现代化的发展范畴,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代表国家形象,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特大型都市。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明确了九个中心城市,但是,除了北上广,其他城市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是国家中心城市,官方标准表述:支持建设。

就比如改革开放初设立的几大经济特区,现在除了深圳开花结果,其他几个都没长成大树。所谓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同样的道理:

名号不代表一切,关键要看自己的实力。

前几天,中国社科院联合《华夏时报》共同发布了“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根据测算:

国家综合中心为北京;国家重要中心为上海和广州;潜在国家重要中心为深圳、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南京、杭州和郑州。

这个报告用功能替代的唯一性来界定“中心性”,即国家中心城市不仅体现在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更需要这座城市有能力承载起“引擎”性质的国家中心职能,这和中央巡视组对济青两市的通报是一致的。

报告选取了政治、金融、科技、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信息、贸易(物流)、国际交往十大城市功能,用以测度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并通过对中国内地25个样本城市进行指标化测算,得出研究结果。

在这十个维度中,我们可以一窥济南和青岛在中国城市中的真实排位。

在金融和交通中心排名中,青岛济南双双上榜,但济南均列榜尾,青岛排名也是中下游。

在教育、医疗、文化中心排名中,济南均位居中游,青岛则没有上榜。

在贸易、对外交往中心排名中,青岛入围,济南落榜。

在科技、信息中心排名中,济南青岛则双双落榜。

应该说这个榜单对济青两城的评价和大家的印象高度相符。外贸型城市青岛以对外贸易和交流著称,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大港;内陆型的济南则是山东传统的文化、教育、医疗中心。

但在关键的科技维度中,无论是济南还是青岛,都没有实力进入全国榜单,这也正是山东经济大而不强、缺少新经济新动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息维度的缺失,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在互联网世界里,山东已经被严重的边缘化了,媒体领域基本丧失了全国性的话语权,曾经风云一时的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日渐衰微,新媒体却没有打造出一面旗帜。

在经济日报发布的另一个榜单《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青岛排名16,得分最低的项目同样是教育、科研与医疗,济南则根本没有进入20强。

作为潜在中心城市都严重偏科、排不上号的济南、青岛,其实距离真正的国家中心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是在科技这个关键的短板上,山东必须奋起直追了。

新经济、新动能归根结底是新科技驱动的产业升级,是后发型经济体发力追赶的不二法宝。原本籍籍无名的合肥近年来能够声名鹊起,其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等形成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个重要引擎。

但无论是青岛狂揽大学、打造国际海洋名城、蓝色硅谷,还是济南创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招揽大型科技企业,补齐这样的短板都是需要时间的,而新科技革命留给山东的时间窗口显然不是那么充裕。

所以,山东亟需的不是远在天边的国家中心城市的虚名,而是一艘新科技驱动的强力破冰船,撞开面前的新经济坚冰,为全省经济的转型升级开出一条路来。

那么,问题也来了:

以济南、青岛各自的实力,可能谁都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也许,联合破冰才是正途!


济青真的不能相容?


还有不到两个月,济青高铁就要通车了,山东两大核心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将正式成型。

这条高铁对山东的重要性,不啻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对珠三角的意义。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这样的超级城市组合,都在通过大手笔的交通布局,谋求协同发展,更何况体量小得多的山东半岛都市群?

在首届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上,国家也已明确提出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由此可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群经济并不是矛盾的。一个繁荣的经济带出现两个甚至三个特大城市并非什么难事,不然杭州何以在上海的后院崛起?

其实,济南和青岛之间的互补大于竞争。

近代以来,中国兴起的海滨大城无不是陆海结合之地。上海的崛起,得益于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以及苏浙富庶之地;青岛的兴盛,则依托于关键的胶济铁路,而济南作为津浦线和胶济线交叉的枢纽之地,其集聚作用为青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腹地支撑,使其不仅仅限于胶东一隅。

时至今日,这样的格局依然没变。济南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高铁枢纽仍是陆上交通末端的青岛与广大腹地之间的关键连接器。上文提及的双方在不同领域的各有所长,更是协同发展的基础。

从发展目标来看,济青之间的冲突并不多。

青岛提出要“找准‘三个坐标’,在全省坐标中努力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国坐标中努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在全球坐标中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济南则提出“四个中心”,到2020年基本确立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到2035年,力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按照长板经济理论,双方应该着力发展自己的长板,通过协作尽可能快的弥补短板,而济青高铁打造的一小时经济圈,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好的实现长短板的弥合。

就像济南第一条地铁的车辆是青岛制造,而青岛国家海洋重点实验室的超算则是济南研发一样,这种高技术含量的CP组合,才是对山东发展最有利的。

其实,中国类似于山东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辽宁的沈阳和大连,河北的石家庄和唐山,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甚至是广州和深圳。

对于双子星的困局,不久前辽宁省提出了一个思路值得山东参考,即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大连打造“自由贸易港”,再加上“丹东特区”,将形成差异化定位的铁三角,在朝鲜半岛局势缓和的大背景下,东北复兴未尝不能如愿。

山东的条件显然比东北更好。

前不久的上合组织会议上,中央提出在青岛建设上合自贸区,那么青岛作为欧亚大陆桥和太平洋海运的交点,作为上合自贸区与中日韩自贸区的交点,打造成东北亚核心的自由贸易港比大连更具优势。

就像深圳一样,自己壮大了,是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又能代表什么呢?

实至,自然名归。

总设计师三十年前就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

济青之间,可以是一堵互相鄙视的高墙,也可以是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中,抛却狭隘的“零和思维”才能找到进步的空间,“1+1>2”的增量发展比比皆是。

只是在所谓的国家中心城市争夺中,不要忘了我们发展的初心是什么?

正如一位青岛网友的评论:我倒是不太希望青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那样更买不起房了。

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不能让百姓富裕起来,那么,就算争来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分,也不过是将大农村PS成金边抹布。

除了徒增房价,于民又有何益?

(图片源自网络)




深度好文,强烈推荐!!!

最能喝酒的山东,却喝不出白酒龙头股?

癌症带走了李咏,却揭示了小崔最强的“敌人”

没等到出一个刘强东,山大路科技市场就没落了!

“百强县”里,读懂另一个山东

“超级城市”时代到来:未来中国也许只有19座城

要什么特斯拉?山东这个产业全国第一!

金融巨变!“金融国资委”时代到来!

楼市寒冬中,你会不会选择弃房断供?

经济迷雾中,看茅台,懂未来

马云“退位”,转折的是人生还是这个时代?

谭旭光要革谁的命?

如何叫醒你?“积极废校”的山东大学!

山东首富们的梦碎之殇

碧桂园的鸡血和狗血

焦虑的中年山东

山东、浙江上市公司大比拼!酷暑中袭来阵阵寒意……

美国宣布加征关税,中国还要靠房地产托底?

上合之后,青岛房价是G20的杭州还是金砖的厦门?

还珠三姝陷落后,奋斗者能赢得未来吗?

你是如何掉进伪中产阶级陷阱的

我们的楼市正经历着十五年前的香港

天津告诉山东,赢得抢人大战根本在这里!

别盯着芯片了,中美金融战已经开打!

没有“独角兽”的山东,未来将会怎样?

万科宝能硝烟再起,谁在单挑万亿财阀?

王文涛北上黑龙江:雪中送炭尤未暖,此赴东北可消寒?

山东,请仰望浙江!

山东省委书记的刺骨告白!

何必唱衰山东!

2018房地产要变天!不仅仅是房价下行……




转载需知:请备注“公众号名称、ID及作者名”,并带上下面的二维码!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ET财经观察,最懂你的科技财经自媒体


欢迎点赞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交流

加入ET观察读者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点赞评论,都是您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