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迷雾中,看茅台,懂未来

艾博巴赫 ET财经观察 2022-04-27

能够持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股票,一定是能够穿越行业周期、经济周期等一切周期的企业。

稀缺、地域性的制作材料,无与伦比的品质,回味悠长的文化和历史,茅台注定成为民族奢侈品品牌的象征。

只要中国的白酒文化不断,茅台就会基业长青。

买茅台就是赌国运,国运长久,茅台不衰。

9月13日,贵州茅台市值7938.92亿 ,距离巅峰万亿市值已经跌去了21%。

9月7日,接待完多哥总统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匆匆登上飞机,时隔7年再访茅台,签下了“封印酒”的订单。2天后,马云宣布了自己的退休计划,“封印”传言至此成真。

9月9日,贵阳第八届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近万人蜂拥在茅台展柜前,期待能抢到售价1500元的茅台飞天酒。仅仅2公里之外的烟酒店里,同样一瓶酒的价格,早已超过了2000元

9月3日,知名私募基金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罕见地做客中国基金报,回答了散户对他看多茅台投资策略的提问。今年以来,重仓茅台股票的但斌,亲自管理的28只产品中,只有4只收益为正。

8月3日,湖南永州检察院公开了对湖南广电台原副台长罗毅的起诉书,私吞公款17万元购买的24瓶茅台,作为罪状之一赫然在列。在此之前,浙商银行原董秘张淑卿,贪污千万公款购买29箱茅台,已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显贵,疯抢,重仓,罪恶;野心,理想,贪婪,悲喜.......大千世情的种种,都浓缩进一瓶酱香浓郁的53度烈酒,遥遥指向西南边陲幽深的赤水河谷。

当中秋皓月将满,千家万户举杯庆祝时,茅台,这个得名自贵州仁怀市茅台镇的烈性白酒,在经济跌宕、阶层分野、人心起落的微妙时刻,成为观察当下中国的最佳视角。


你买茅台的样子,就是你财富能力的体现


谁在喝茅台?

当三公消费逐渐远去,这款中国知名度最高酒饮的消费者是谁,成了令人好奇的问题。

1499元,这是今年茅台集团严令经销商执行的官方售价。

2000元,这是眼下中秋市场上飞天茅台的真实价格,而且多半还要被搭售其他产品。

4095元,这是济南市统计局公布的济南市平均月薪。

2494.5元,这是山东省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山东省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

2605元,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一季度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

辛辛苦苦一个月,买不上2瓶飞天茅台。

当然,统计局的数据,只能显示平均收入。

就像经济学人用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星巴克咖啡来评估全球购买力平价一样。

在中国,则专有一个用飞天茅台价格和人均月收入比较的“茅工比”。

从这张表格似乎可以看到,最近两年是30余年间,飞天茅台距离我们最近的时代,茅台集团现任董事长李保芳信誓旦旦的表态——茅台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奢侈品,是定位人民群众喝的酒——似乎正成为现实。

那么,年产3万吨5000多万瓶的茅台,真的都被人民群众喝了吗?

2017年,网友“红色番茄酱”曾抓取过当年三个季度中,京东商城上茅台的销售数据。据他认为,能在京东上买茅台的,基本就不属于政府公务行为。

统计发现,送人和自喝的比例大概是1.5:1;购买者中,绝大多数都是位于会员体系最顶端的Plus和钻石会员。

然而,就在今年5月8日,济南一位消费者称,其在京东自营上购买的2箱“43度飞天茅台500ml”为假冒商品,从而揭开了京东长期售卖假冒高端商品的一角。

相较之下,自媒体“饭统戴老板”讲述的这个案例,也许更接近真实: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清华硕士,年收入50万左右,妻子也在金融圈工作。在过年拜见岳父时,他奉上了一箱飞天茅台。事后他自己说,“花了差不多1万多,挺心疼的,老婆建议下次还是论瓶送吧。”

论学历和收入,这位清华硕士已经确凿无疑地是中国前1%的消费人群。当一个清华毕业陆家嘴工作的全国前1%消费者,一年买6瓶飞天茅台尚且觉得心疼时,可以隐约说明茅台的真实消费结构:

前1%的人可能一年喝10瓶,后99%的人10年喝不了一瓶。

你一年,能喝到几瓶茅台呢?



你喝茅台的姿势,就是你社会地位的映射


将时光回溯到1935年,那一年,中国工农红军正在重重围剿中,艰难穿行于湿热崎岖的赤水河谷,如同走在命运的谷底。

在第三次渡过奔涌的赤水河,成功解放茅台镇后,红军搬出了镇上所有的茅台,畅饮庆功,清洗伤口、镇痛治病,那一天,周恩来一气喝掉25杯茅台酒,中共高层自此与茅台酒结下情缘。此后日内瓦会议、中苏结盟,香港回归等重大场合,茅台无不作为国宴用酒。

在庆祝抗美援朝庆功宴上,连喝37杯茅台的周总理曾感慨: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茅台酒的功劳。以至于1963年全国第二届评酒会,茅台从第一滑落第五,竟引来周总理的严厉批评。

正是这种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深厚情结,使得茅台始终与权力如影随形。

在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所著的《我与茅台五十年》中,他不无骄傲地写道:

“有段时间,驻外大使只有在宴请政要时才能用茅台,其他级别官员只能用另一种名酒,我还挺好奇是啥的。”

驻外大使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官员在酒桌上用茅台酒体现地位与权威,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作为一般水平的饮酒者,茅台的酱香味型,并不容易接受。在诸多如外国人品尝中国白酒的评测节目中,对酱香酒的评价大多是:

好像掉进了一个养殖场,或者脏衣篮的底部。

但正是这种小众的香型,以及53度高酒精(欧美烈酒普遍40度,北方低度酒大多低于40度),让喝茅台成为一种权力与等级地位的直接体现。

眼下,在美国畅饮32支葡萄酒后情不自己的刘强东,就是这种用酒确立权威的典型。

因为刘强东爱喝烈酒,京东的酒文化相当凶猛,白酒如水,酒到杯干。刘强东在京东早期句名言:“你连喝酒都干不了,还能干什么呢?”

言下之意,如果我让你喝酒你都不喝,你就是不承认我的权威,是对权力的挑衅。

于是,浓郁酱香的酒液,53度的刺激口感,再加上复杂的人员座次、繁多的敬酒劝酒、喝多喝少……所有这些都在不断地提醒、强化参与者的权力关系:

谁有资格点名喝茅台,谁能主导酒桌秩序,谁就站在权力格局的中心。

这种以喝酒尤其是喝茅台酒来构建权力关系的方式,早已从官方招待辐射入商务、民间宴请,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更演化为以占有茅台的数量和稀有程度,来显示权势地位的地步。

在2016年,中央纪委主导制作的8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中,茅台成了出镜率最高的主角:

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张建津用矿泉水瓶装茅台;中石化原总经理王天普公款吃喝一顿饭喝8瓶茅台,酒水费高达2.3万;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就喜欢茅台,就喜欢年份茅台”,通过酒局一步步走向堕落。单单在第三集中,“茅台”就被提到18次。

以至于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直言:

茅台酒的价格起落,就是中国腐败程度的体现。

此时的茅台,早已超越了酒的范畴,变成了货币化、产品化的价值符号,更成为中国30至60岁男性间,最有号召力的线下社交工具,引领着整个高端消费的风向。


你投资茅台的决心,就是你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2017年,《战狼2》成为全中国最卖座的影片,片中吴京对瓶吹茅台放倒黑人兄弟的镜头,也成为大国崛起的象征之一。

这一年,茅台股价的涨幅达到惊人的111.89%,突破600元关口;今年,股价甚至上攻至800元的历史高位,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大关。

虎嗅网首席评论员伯通计算,2007年至今,茅台的股价上涨了1400%,而北京楼市疯涨的标志性楼盘——望京上京新航线社区——这十年间涨幅也只有1110%。

这十年,也是中国国运渐起、国势愈强的十年。

同样的,在实物领域,一瓶飞天茅台的价值,至少每年增长12%。

更不要提80年20元一瓶的飞天茅台,如今已经炒到了35000元,年化收益超过50%。

央视财经频道在今年1月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了这样一位重庆茅台藏家:他在2010年花费81万元,以每瓶千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了150箱飞天茅台,目前,2010年的茅台每瓶价格已经攀升到了2500块钱。

这位投资者卖掉了130箱7年前的老茅台,进账195万元,不仅免费喝了20箱茅台,还净赚了100多万。

于是,当买房热逐渐冷却、买币潮裸泳退去之时,浓烈灼热的茅台,成为茅台投资第一人但斌口中的“送钱菩萨”。

申万宏源在《白酒板块2018年中报总结》中预判,白酒行业将维持最近两年的良好景气,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酒,将会继续价稳量增:

“行业景气长期仍处于上升通道,但增长进入挤压式增长阶段,分化更加明显,全国化名酒未来仍能通过消费升级和份额集中获得成长空间。”

“把价值交给时间,让玫瑰静静绽放。”

在对茅台股价走势的诸多分析中,这句充满诗意的断语,似乎代表了投资者对茅台的态度:

在股市、楼市、制造业,消费全面低迷的背景下,资金进入酒业“避险”,抱定超越酒品范畴的茅台,似乎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在中国,茅台,已经成为价值投资观的一面旗帜,也是价值投资者的不二之选。

中国的股民中也流行起类似“女儿红”的“女儿账户”,茅台毫无疑问成为账户的首选股票。

能够持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股票,一定是能够穿越行业周期、经济周期等一切周期的企业。

只要中国的白酒文化不断,茅台就会基业长青。就像可口可乐之于美国。

而茅台的品质无可挑剔,制造茅台的材料的确是稀缺的、有地域性的,这种供给特点决定了其奢侈品的属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民族品牌如果需要树立一个能搞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奢侈品品牌,那一定是沉淀了最无与伦比的品质、回味悠长的文化和历史的茅台。

换句话说,买茅台就是在赌国运,国运长久,茅台不衰。

那么,到底要不要在如今茅台股价回调,市值跌去千亿时,果断买股?或是茅台集团中秋集中投放7000吨产品,平抑价格的节点,收藏酒款呢?

我在这里只能用几个现象提示一下:

第一个提示是排队。

有人说,在中国,凡是排长队的地方,就有国运。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人们蜂拥抢购一切能抢购的商品中,中国迎来了CPI创历史最高纪录19.3%涨幅。

上世纪90年代末,连大字不识的卖茶叶蛋老太太都涌向证券交易所排队,中国证券市场开启了风起云涌的大时代。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售楼处成为队伍最长的所在,中国楼市的疯狂从此开始。

现在,那些在股市,楼市排队的人,又来到茅台的展台前,凡有长队处,必有国运的定律,能再次重现吗?

第二个提示,则是国酒商标。

为了最终合法化自己“国酒”的地位,茅台集团在死磕17年,9次申请“国酒茅台”商标,9次被驳回后,终于在8月份,一气之下起诉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还捎带上汾酒、五粮液等31家从中搅局的知名白酒。

然而仅仅过了半个月,茅台集团就宣布撤诉,董事长李保芳还亲自向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写信致歉,“茅台能有今天,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合作氛围,更离不开兄弟企业间的相互帮衬和良好合作。”

从国运到国酒,茅台似乎还没有绝对实力,跨越这最后一步。

从国酒看国运,茅台的起伏也许隐喻着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谁,能摘取这时间的玫瑰?

(图片源自网络)




深度好文,强烈推荐!!!

马云“退位”,转折的是人生还是这个时代?

谭旭光要革谁的命?

刮骨疗伤,山东能否靠重商主义翻盘?

如何叫醒你?“积极废校”的山东大学!

山东首富们的梦碎之殇

高铁2.0时代,山东能否重振旗鼓?

青岛凭什么拿“倒数第一”?

国家中心城市大pk,青岛凉了,济南能热么?

首涨、首堵、疫苗标黑区,这座城市为何缺乏免疫力?

焦虑的中年山东

山东、浙江上市公司大比拼!酷暑中袭来阵阵寒意……

上合之后,青岛房价是G20的杭州还是金砖的厦门?

你是如何掉进伪中产阶级陷阱的

谁是激活山东的那条鲶鱼?

别盯着芯片了,中美金融战已经开打!

没有“独角兽”的山东,未来将会怎样?

激辩的中美贸易战,未来二十年你将看到什么?

山东,请仰望浙江!

新山东的第一刀砍向哪儿?

山东省委书记的刺骨告白!

何必唱衰山东!




转载需知:请备注“公众号名称、ID及作者名”,并带上下面的二维码!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ET财经观察,最懂你的科技财经自媒体


欢迎点赞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交流

加入ET观察读者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点赞评论,都是您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