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如何掉进伪中产阶级陷阱的

一碟老抽 ET财经观察 2022-04-28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个词传的火热,一个是“隐形贫困人口”,一个是“消费降级”。 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来看,可谓奥妙无穷。


根据网络定义,隐形贫困人口是指“那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

所谓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块钱一张的“前男友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


消费降级的形象化解释则是:晚饭从意面改成了重庆小面;出行从打车改成了小黄车+地铁;购物从无印良品换成了名创优品;至于网络消费,从京东精选、网易严选,直接切换到拼多多寻找低价同款:9.9元包邮的卷纸,9.6元的20支装衣架……


还有那句著名的:“人均五十以上不要叫我。”


这两个概念矛盾吗?

很矛盾。

连普通人都不要命的去越级消费,怎么会出现消费降级呢?

其实也不矛盾。

你大致可以理解为:在一线城市,买上房的“房奴”们为了还债、还贷,拼命的压缩支出,因为过了房子这道坎,还有父母的养老医疗、孩子的教育成长,险滩一个接着一个;

另一方面,想当“房奴”而不得的年轻人们渐渐放弃了买房的希望,赚了些钱还不如享受人生,反正存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本质上和佛系青年的思潮没有什么两样,满满的无奈和凄凉。

所以,今天我们要说两个问题:

1、没有什么隐形贫困,你是真穷,尤其是不想做梦的心穷。

2、离开阶层分化谈消费升级,是彻彻底底的耍流氓。

因为,我们都掉进了“伪中产阶级陷阱”。


page

你只是数字里的中产阶级

在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中,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是年收入1.15--4.3万美元(7.5--28万人民币)。这个人群的数量从2000年的500万人,发展到今天的2.25亿人。预计到2020年会增加到2.75亿人,超过欧洲人口的总和。

也就是说如果你月收入达到6000元,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中产阶级的群体,虽然你无房无车,或者月收入仅够还上房贷。

我们再看看中国大城市的人均收入。上海2018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81元,平均6060元一个月。考虑到被富豪们平均掉的水分,一个月在上海赚到6000元,妥妥的可以超越一半上海人。北京更低,每月不到5700元。

可是,面对动辄5W/平起的房价,你好意思说自己是中产阶级?

根据去年国家统计局的分析,2017年中国最高的收入人群,一个月工资平均下来也不过5000多,而全国居民的平均月收入只有2164元。

从数字中统计出来的中产阶级有多水,就无需多说了。

我更倾向于相信,中国的中产阶级,只是商人们构建起来的一个消费概念,或者是为国家贡献人头税的税收概念,而并非真正的阶层概念。

所谓的消费升级,正是为了刺激这个群体的超前消费或者越级消费,而真正能做到消费升级的绝非这个群体。

所以,大部分人,请重新认识自己的阶层定位。


page

中国还有6亿人用不上马桶

经济学家李迅雷专门研究过中国的马桶问题。

中国还有多少家庭没有使用马桶(坐便器)呢?这个数字是6亿人。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现在还有30%的家庭没有卫生设施。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不可能,中国人疯狂的去日本买几千块的马桶盖,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用不上马桶?

那么我再告诉你一个数据。

中国人满世界旅游、购物,全球消费第一,可是还有超过10亿中国人没坐过飞机。

很诧异吗?可这就是事实。

这里我们用两个官方数据来说明一下为什么。

第一个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这张图的重点是,中国的基尼系数在连续多年下降后,已经连续两年上升了。

这与2016/17两年房价疯涨是吻合的。 换句话说,以房价为代表的资本收益正在加大中国的贫富差距。

一般来讲,基尼系数超过0.4,就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如果超过0.5,按照西方的经验,社会就会发生动乱。比如,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基尼系数上升到顶部的时候爆发的。

第二个数据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加快的,但是比平均数更能反应真实情况的中位数,其增速是下降的,而且是持续下降。

这个“中位数”,大致可以代表社会中间阶层的收入水平,它的增速下降,说明所谓“中产阶层”的收入增加越来越慢。

而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公报,高收入群体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是9.5%,而农民工只有6.4%。正是这3.1个百分点的差距,带来了基尼系数的上升。

这就是真正的财富众生相: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中产”向下。


page

阶层分化下的消费分级

前面说了这些,其实是要说明一件事情:

资产泡沫的膨胀,使得马太效应在中国越来越强,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阶层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出现了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的同时存在。而所谓的隐形贫困,不过是买不起房的真穷。

所以,真正的趋势是消费分级,而不是简单的升级或者降级。

拼多多的爆红,证明了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因收入较低对价格及其敏感,而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居民面对来自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以及中产焦虑,也不得不精打细算,追求其高性价比。这些都构成了消费降级的现实基础。

消费升级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这更多的在掌握大部分财富的20%的人身上体现(也许只是这20%人群中的前20%)。

比如,国内的乘用车整体销量只增长了1.4%,但是进口豪华车的销量增速大概是在20%左右。

比如,低端白酒的增速去年下降到接近于0。但是茅台酒的销量却增长22%。

但是在2010年前后低端白酒增长是很快的,因为在那个时候,最低工资线普遍上调,平均每个省提高了30%左右,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非常快。而现在的增速只不过跑赢物价,根本不足以支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增长或者升级。

消费分级背后,是中国社会越来越严重的撕裂!


page

高房价的挤出效应

说高房价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虽然不全面,但也没怎么冤枉它。

2017年,中国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增速最高,远高于8.7%工资收入增长。高房价功不可没。

最近,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为快被房价逼疯了的香港年轻人算了一笔账。

“大学毕业,拿着一万三四的平均工资,刨除日常支出,交通费,税费,吃等,大概要储蓄30年才能付首期,再要供30年才能还清贷款。20岁工作到80才能拿到一个楼。多大呢?40平。” 他说,香港只有7%的土地用来做住宅,而高楼价对年轻人”很不公平…没有住,谈什么创业,谈什么工作“。

在大陆,经过这几年的房价疯涨,大量的债务已经成功从政府、企业转移至居民部门,中国居民部门总负债占可支配收入比已经逼近100%。这种涸泽而渔的做法,已经严重压缩了百姓的生活支出:

2018年1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3.4%,创2008年以来的新低。

国人对于房子的痴迷近乎癫狂。其实并不是因为钢筋混凝土本身有多大魅力,而是太多的特权被捆绑在了房子上。买房子,才能有医疗,买房子,才能有教育,买房子,才能有养老。

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子,就相当于合理合法的获得了那些稀缺资源的参与权和使用权。

如果都没有这种参与权和使用权,在这座城市里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就在“咸鱼”们正在挣扎着难以翻身的时候,媒体又包装了一堆90后的成功创业者、95后的美女CEO、“抛弃同龄人”的成功80后,还鼓励年轻人透支几年的工资去买最好的手机和最贵的化妆品。

整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撕裂”。一方面嘲笑你是“loser”,另一方面又鼓励你去假装“winner”,以便资本更好的收割。

房子你是真买不起了,那就用所谓的“中产生活方式”继续忽悠。

所以,无论是“隐形贫困”、“消费降级”还是“佛系青年”,抑或“丧文化”,无论是拼多多的爆红,还是茅台酒的暴增,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最后,还是回到那个最基本的问题:

劳动还能致富吗?

在中国,机会还是很大的。毕竟,现在国家在抑制资产泡沫,新科技革命也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势必会打破过去的产业格局和分配格局。劳动,尤其是知识,会越来越值钱。

毕竟,除了劳动,大部分人也没有其他选择。

前提是,不要把辛辛苦苦拿命换来的钱去做那些没有必要的消费,不要掉进“伪中产阶级”的陷阱。

而是要在劳动性收入之外,尽可能的积累资本,形成资本性收入。

人的一生中发财的机会很多,但是没有资本,你可能一生都抓不住一个。

(图片源自网络)

深度好文,强烈推荐!!!

谁是激活山东的那条鲶鱼?

芯片之争,争什么,怎么争?

别盯着芯片了,中美金融战已经开打!

始于创新,止于阿里、腾讯

没有“独角兽”的山东,未来将会怎样?

激辩的中美贸易战,未来二十年你将看到什么?

山东,请仰望浙江!

新山东的第一刀砍向哪儿?

何必唱衰山东!

转型中的山东,如何与广东军团在新兴产业拼杀?

万物互联时代,家电巨头谁能突围而出?

2018房地产要变天!不仅仅是房价下行……




转载需知:请备注“公众号名称、ID及作者名”,并带上下面的二维码!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ET财经观察,最懂你的科技财经自媒体


欢迎点赞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交流

加入ET观察读者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点赞评论,都是您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