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顶级牛人是情感渣渣

报大人 报大人乡村日记 2021-07-19



人是必死的,命运是无常的。关键在于,面对命运的无常,面对死之必然,你如何选择你的态度



1

赶在《波西米亚狂想曲》快要下线之际,看了这部口碑极佳的音乐传记电影。


我不是摇滚迷。皇后乐队及它的主唱佛莱迪·摩克瑞,以前所闻不多。在我印象中,似乎每一个前卫音乐人,都少不了吸毒、滥性、甚至同性恋、自我迷失的历程。看一个音乐人的故事,仿佛就是看整个音乐界的故事。


这些元素,这部传记片里都有。


当然,还有最后难能可贵的救赎。


看这个片子,看主唱佛莱迪跌宕的一生之际,我正在捧读美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隆如砖头般的著作《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部书刚好给了我一副眼镜,去看这个片子所演绎的音乐家人生。


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师认为,人一生需要面对的终极焦虑是『死亡焦虑』,以及相伴生的对孤独、自由及无意义的焦虑。人一生的奋斗、行为、思想,实质上都是在『死亡焦虑』笼罩之下的左冲右突。


这篇文章就从这个视角,分析一下这部电影所演绎的佛莱迪的人生。


并且具体剖析一下,为什么像佛莱迪这样的顶级牛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会表现得像个情感渣渣。



2

佛莱迪曾是机场的行李搬运工,出身低微。但有一颗对音乐狂热的心。当然还有不世出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才华。


他还有超强的自信,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对自己『异域风情』的外表。生就一副龅牙,对唱歌的人来说本来并非好事,他却认为这是自己独特的优势,有利于歌唱。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极度自恋型人格的人。


他那持传统观念的父亲,是他发展自己音乐爱好的阻力。父亲认为一个男人应该『慎思、慎行』,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但佛莱迪偏不吃父亲那一套,反唇相讥道:『你慎思、慎行一辈子了,你现在创造很大的成就了吗?


因为他的叛逆,才能在音乐和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远。并不惜与家庭疏远。


欧文·亚隆说,由于人从一出生时起,死亡就始终是一道背景,可以暂时忽略,却无法彻底遗忘。正是由于生命是必死的,而且人是孤独赴死的,不可能有同伴,死亡就是面对生命最终极的虚无,是『未来所有可能性的终结』,这是令人恐惧的,在这种终极恐惧的阴影之下,人在活着的时候,会经常陷入一种存在性『孤独』,会经常对这必死之生命的『意义』感到怀疑,本质上也会恐惧那种无所依托的『自由』。


为了抵抗终极恐惧,人通常发展出两种心理倾向:一种是向内建立防护机制,塑造出自我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建立起『我在世间独一无二』的自我认同。这种人往往变成积极进取者,工作狂,自恋型人格拥有者。


另一种是向外寻求防护,寻找能够保护自己免于死亡恐惧的『终极拯救者』,年幼时,这种拯救者通常是父母,长大了后,可能是恋人,或者生活里的某个权威人物,或者,自己的工作单位,自己所信仰的上帝、佛陀。


这两种心理倾向往往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甚至不断在彼此间转移。因为过度依靠外部拯救者,就会抹杀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导致平庸的自我,带来自我消失之感,一种接近于死亡的感觉。


而过度依靠自我,又会导致孤独,导致紧张和压抑,最终,又希望在外部的怀抱里获得放松。


佛莱迪叛逆父亲,寻求音乐上的自我发展之路,正是出于建立独特自我的心理动机。父亲的旧式权威压制了他的生命力,让他无法充分体会活着的感觉。于是,他冲破了父亲观念的压制,给自己一条生路。



3

他很幸运地在合适的时机,寻找到了自己的队友,成为『皇后』乐队的主唱。并且遇到了与他一见钟情的女人,也是对他的才华和风度极度赏识的女人——玛丽。他们结婚,同居,他给玛丽的婚戒,要求对方,一辈子不要摘下来。他对玛丽确实倾注了真诚的爱。


虽然从音乐中找到自我独特感,但与玛丽的结合,也带给他强烈的幸福感。向内建立『防御』和向外寻求『保护』,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但是,随着他在音乐领域声名雀起,随着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注于各种巡演,他与玛丽的连接感减弱了,距离渐渐扼杀了爱。


越是通过音乐走向人生的顶峰,越是借助音乐确认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他越是感觉到攀爬至顶峰后的『孤独』和『自由无依』。这时,玛丽不足以成为他的『终极拯救者』。这时,他开始寻求另外一些抵抗孤独感和自由无依感的东西了。那就是对他来讲唾手可得的『性』。


性,本质上是抵抗死亡恐惧的一种终极方式。


而佛莱迪爱女性,也爱男性。他是个双性恋者。甚至单纯从『性』的角度,可能他迷恋男人更甚于迷恋女人。因为此后,与他发生亲密关系纠葛的,以男性居多。玛丽某种程度上,是他的灵魂伴侣,而不是那个在『性』上令他燃烧的对象。


越是作为万人迷的形象存在,越是抵制不住内心的孤独。所以,我们看到,在一个隐蔽的厕所门口,一个陌生男人对他抛来暧昧的眼光,他便把持不住自己了。



4

他交往同性伴侣的事,终于无法向玛丽隐藏。而这个秘密的曝光,导致了他与玛丽的分手。


这对他来讲,是极度痛苦的事。因为玛丽在他心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是灵魂伴侣级别的存在,也可以说在他内心,玛丽就是这个世间仅存的那个『终极拯救者』。


现实版本的佛莱迪也曾经公开表示过,自己的前妻玛丽,是他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人,是他『唯一的朋友』,此后他交往过的许多恋人,发现自己都无法超越玛丽在他心中的位置。


所以与玛丽的分手,必将导致痛苦。玛丽离去后的令人抓狂的『孤独』、『自由无依』感,只好通过更狂乱的性关系,来填补。


电影中展示了一场在佛莱迪家办的PARTY。许多朋友前来聚在一起,大家喝酒,狂欢。然而,这只是深刻地显示了佛莱迪的孤独。他就是个孤独的孩子,企图将自己淹没在一群人的狂欢里,来获得拯救。但他的乐队里的其他成员,看穿了他的本质,受不了他极度的自恋倾向,在PARTY尚未结束之际,就悻悻离场,不想成为不愉快的陪衬。


而狂欢之后,孤独只会加倍。


那些向他投怀送抱的男友们,也给不了他需要的终极抚慰。有的人,还是别有所图,只是借性关系,利用他而已。


这种狂放滥性的生活,也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后来患上了艾滋病。



5

他与皇后乐队,也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他与乐队其他成员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他又是乐队里最耀眼的明星,最具备独立价值的人。


起初,有人挑唆他独立,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独立签约,这样会获得巨额报酬,他愤怒了,觉得进行这种挑唆的人,是在背叛他,背叛乐队。他与乐队是共生关系,是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让他觉得安全。


然而同时,他内心也充满了矛盾纠结,一方面,某种程度上,乐队就是他的外部保护,不可割裂,而另一方面,他又是最耀眼的那个个体,独立将意味着更大的个人价值感,这无疑会让他感受到『生的活力』,同时,乐队成员与他的分歧与矛盾,也令他觉得痛苦。分离,将意味着他可以直接甩脱这种痛苦。


最终,他决定独立。自然,宣布这个决定时,乐队其他成员感觉到被背叛,他们痛苦,愤怒。然而,就像当初与父亲决裂一样,他将这视为发挥更大个人光芒和价值之举。这是一种凸显个人独特性、寻求更强烈『生存感觉』的心理驱动。


于是,他与乐队分离了。



6

他独立后,歌唱事业并未走向更大的辉煌,倒是个人生活更加趋于糜烂。他的长期同居男友其实是个『损友』,将更多的『烂人』,带到了他的身边,他沉迷于酒精、毒品不可自拔。而关于一些好的演艺事业机会的消息,以及关于修复朋友关系的机会,都被他的男友,屏蔽在外。他的生活,实际上被『损友』操控。


最后,还是在虽然离婚、但依然保持着友谊的玛丽的提醒下,他醒悟过来,终于从『损友』身边离开。


『损友』威胁他说:『我手上掌握着你各种丑事的素材。你离开我,我要将你的丑事,都抖给新闻媒体,搞臭你。


然而一旦一个人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缺点,就没有人可以用它们来对付他了。佛莱迪无惧而愤怒地回复道:『素材都在你那,你随便拿去编故事吧。


那个『损友』果然上电视,接受采访,大谈佛莱迪的丑事,但是,对他没有带来打击。


这时,佛莱迪生命中最在乎的事,是去如何修复与乐队的关系,一起去创造一个他们演艺生涯里最大的辉煌,也是他想要给自己生命里最后的一次燃放机会。


是的,他要争取走上全世界10亿人观看的『拯救生命』非洲慈善义演舞台。



7

看这样一部音乐传记片,你可能有种强烈的感受:为什么像佛莱迪这样的顶级牛人,却是一个情感渣渣?与父亲的决裂,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女人的背叛,无可救药地追随欲望冲动,陷入一段又一段放纵的性关系,乃至承受了巨大的代价,还出于个人利益,与自己的乐队分道扬镳,在真正的朋友与伙伴,和一堆『损友』『烂人』之间,反而选择了后者?


人生如果是试卷上有着确定答案的选择题,就好了。


可惜不是。


生命就是在死亡恐惧面前的左冲右突。当我们孤独了,就要寻求安慰和拥抱,当我们觉得陷入如死亡般的平庸了,就希望创造成就,创造奇迹,来宣示自我的独特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我们不愿意被桎梏,压抑我们生命的激情,可我们又时时感到无助。


于是,一幕幕生命的悲欢离合被演绎着。


越是顶级牛人,可能驱动他达到顶峰的动力,正是某种甚于常人的强烈恐惧。尤其当他站在峰顶时,更是体会到常人无法体会的孤独、荒凉、无助感。因为顶峰之上,正是离死亡最近之处。


在此我不想冒充什么人生导师。没有一个人可以演绎所谓『完美』的人生。你觉得一个人拥有『完美』的生活,只是站在某个角度去看,用某种你所看重的价值规范去衡量。换个角度看,又可能是个可悲的人生。


佛莱迪不正是这样吗?因为有机会剥开他的人生,才让你看到种种不堪。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何尝不会因为他极致的音乐才华,在这世间激起的巨大回响,而顶礼膜拜、心生羡慕呢。


每一个光辉的生命,都必然伴随着深度的阴影,只不过许多我们看不到罢了。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孩子,渴望掌声,渴望拥抱,渴望驰骋,渴望欢笑,来充实我们内心的感受,让生命不至于太可恶、太苍白。



8

佛莱迪最终死于艾滋病,一种在他滥交生涯中感染上的绝症。


我们通常会感慨他的死法。然而,我们忽略了,我们许多人同样死于其他种种原因导致的绝症:空气,食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充其量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在死神面前,没有谁更高贵,也没有谁更可鄙。


人是必死的,命运是无常的。关键在于,面对命运的无常,面对死之必然,你如何选择你的态度。


电影的最后一幕,是高潮。


当得知自己不久将死于艾滋病时,他放弃了恐惧,不在乎自己将会狼藉的声名,而是抓取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他找到了自己的乐队成员,真诚地道歉,道出了希望复合的愿望,并提出,一起走上『拯救生命』非洲慈善义演舞台,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名声,而是为了,这是一个音乐人最该去的地方。因为如果不去,第二天早上从梦里醒来,肯定会懊悔莫及。


他放弃了一贯的骄傲和过度自恋,接受了乐队成员的批评和评判,最终,大家选择跟他复合。


他公布了自己的艾滋病情况。并说:『不要用你们的同情心来烦我,我没时间扮演受害者,余下的生命,我只想搞音乐。』


他在演出前夕,去寻找到无数个短暂男友之中,唯一一个让他感觉有真情在的男友,邀请他一起去面见自己的父母。


在父母面前,他放弃了以往的骄傲和叛逆,转而以真诚的沟通方式,去换取父母对自己的理解。终于,谅解达成了,几十年拒绝观看儿子任何演出镜头的父亲,在义演播出时段,打开了电视机。


他认真地排演,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努力找回自己的最佳状态。


然后,在1985年的『拯救生命』非洲慈善义演舞台上,作为最后一支演出乐队,他们上台,进行了一场激情四射、燃爆现场的演出。


在舞台上,他与神同在。『皇后乐队』的演出震惊了世界。


后来人们提到『皇后』乐队时,都认为,他们在1985年『拯救生命』活动上的那场演出,是摇滚音乐史上最杰出的现场表演。


面对即将迫近、无法逃避的死亡,这个音乐人,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超脱。


人一生要面对的四大恐惧

你有没有想过,你将怎样死去

从眼泪里领悟的生命真相


文前卡片及文中插图均来自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剧照。


关注本号并设为星标

多一个讲真话的朋友

↓↓↓↓↓↓

报大人的个人微信:freelifelaobao

报大人的微博:搜索、关注『报大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