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望与凝视》看欧洲绘画艺术的变迁 | 洛可可
Vision
Nanshan museum
Gaze
Major Heat
从《对望与凝视》
看欧洲绘画艺术的变迁
·
Rococo
第二期
洛可可
·
Rococo
《对望与凝视》
当前,“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珍藏西方人物画展”正在南博展出。为帮助广大观众了解画里画外的时代变迁,小编特别推出此系列,为大家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创作风格的演化,解析不同的绘画风格和多样的创作手法。在上篇,小编带大家赏析了巴洛克风格的艺术作品。这次,让我们继续探索,走进洛可可艺术的世界!
小粉红的洛可可风格
进入十七世纪后期,也许是厌倦了巴洛克的繁琐和拥挤,在引领时尚的法国首先出现了一种更加明快轻松的艺术风格——洛可可。
在这里,小编给它贴了个小粉红的标签,因为这个时期的贵族肖像画,色彩变得明快鲜亮,重点是这个时期的女性审美摒弃了巴洛克时期的肥硕丰满,转而追求粉嫩纤幼之美。
明快轻松的洛可可
安博堡侯爵夫人肖像
让-马克·纳蒂埃(1685-1766)
1740年
布面油画
© 東京富士美術館イメージアーカイブ/DNPartcom
从肖像画中可以看出,女性开始裸露香肩,白皙柔嫩的肌肤,配以粉粉的腮红,她们还喜欢在头发上扑粉,配以精致发型或帽子,营造一种轻松、愉快、优雅的氛围。
/描绘细节/
比如展览中的这几件肖像画,都是妥妥的洛可可风,感觉和我们今天的美图秀秀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是因为洛可可偏柔美的气韵,更适合女性发挥,这期间女性画家地位有所提升,像伊丽莎白·勒布伦,拉比耶·吉亚尔等甚至走入了法国皇家艺术学院,他们的技艺和作品得到认可,得益于宫廷的支持。
路易十六的妹妹,法国公主伊丽莎白肖像
伊莉莎白-路易丝·维杰·勒布伦(1755-1842)
1782年
布面油画
© 東京富士美術館イメージアーカイブ/DNPartcom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肖像
模仿伊莉莎白-路易丝·维杰·勒布伦(1755-1842)
19世纪
布面油画
© 東京富士美術館イメージアーカイブ/DNPartcom
洛可可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是法国的安托万·华托、弗朗索瓦·布歇和弗拉戈纳尔,华托创立了一种被称为“雅宴体”的画风,就是表现上流社会华服出游、娱乐消遣或谈情说爱的场景。最著名的是那幅《舟发西苔岛》,而本次展出的《占卜师》,作者是让-巴蒂斯特·佩特,是华托的学生。让-巴蒂斯特·佩特很好的传承了老师的风格,将年轻华服的贵族男女置于优美的风景和宏伟的古建群旁,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壮游情景。
占卜师
让-巴蒂斯特·佩特(1695-1736)
18世纪前半期
布面油画
© 東京富士美術館イメージアーカイブ/DNPartcom
The Fortune Teller
Jean-Baptiste Pater
——————
布歇是少年成名的画家,其作品深得路易十五的情妇蓬皮杜夫人的喜爱,比如展览中的这幅《田园乐趣》和《田园乐章》,刻意将人物都描画得如婴儿般的样貌,少女般粉嫩无瑕的肌肤,配上飘逸轻薄半遮半掩的衣裙,将小爱侣置身于粉绿和粉蓝调调的户外空间中,营造出欢愉轻松、天真无邪的甜腻感。他们的作品,以精致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那个时代对轻松、甜美生活的向往。
田园乐趣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
1743年
布面油画
© 東京富士美術館イメージアーカイブ/DNPartcom
田园乐章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
1743年
布面油画
© 東京富士美術館イメージアーカイブ/DNPartcom
而这些,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们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美、情感和个性表达的深切渴望。艺术家的笔下,不只是贵族的优雅生活,也是对那个时代独特审美和生活方式的记录和表达。
如今,当我们凝视这些作品,不仅是在欣赏那一笔一划的艺术技巧,更是在体验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梦想,这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对话,让我们与那个遥远的时代相连。
• END •
展览时间
2023.11.28 - 2024.02.28
展览地点
南山博物馆
一层一号专题展厅
定点讲解
每个开馆日10:50
手机扫描展厅二维码免费收听讲解
(请佩戴耳机)
参观预约
免费参观
请提前在南山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文:南山博物馆志愿者马晖
图文排版:陈洁莹
审核:刘佳妮
· 往期推荐 ·
③再添佳绩 | 南山博物馆新媒体创新志愿服务荣获2023年度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