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AMC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研究”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一、地方AMC的“前世今生”
(—)地方AMC的背景
自1999年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政策性主导、市场化转型和全面市场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市场化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不良资产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不良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不良资产整体上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的特征,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增加,非银金融机构也面临不良资产风险积聚与化解的问题。
二是不良资产市场供需不平衡。传统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竞争不足,定价机制不健全,行业市场活力相对下降。同时,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衔接不通畅,价格传导机制不足,存在市场供需不匹配的情况。
三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力有所上升。2008年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扩张,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同时前期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累积。
为化解快速增长的地方性不良资产,弥补四大AMC在不良资产处置中覆盖面窄、效率低的问题,2012年,财政部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首次确认每个省、直辖市可以设立或授权一家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本省的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201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银监办便函[2016]1738号),突破一省原则上仅可设立一家地方AMC的限制。
(二)地方AMC发展现状
1、不良资产行业概况
2020年,全国性AMC扩容和外资AMC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不良资产市场主体变为“5+地方系+银行系+外资系+N”的多元化局面,与衍生出的大量第三方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共同推动着不良资产行业向更加规范化、综合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地方AMC基本特征
监管模式方面,地方AMC为准金融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计划单列市批准设立或授权,在银保监会备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本地区地方AMC予以监管。股权结构方面,地方AMC多由省级政府国资股东参股,如地方国企、地方金控集团等,71%地方AMC的主要股东具有国资背景,29%地方AMC的主要股东为民营背景。融资渠道方面,地方AMC主要融资渠道为股东增资、发债和银行贷款,相对四大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成本较高。
3、地方AMC机构数量和注册资本
截至2021年3月末,经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地方AMC共58家。其中,8个省市自治区设立1家地方AMC;19个省市自治区设立2家地方AMC;4个省市设立3家地方AMC,分别为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4省计划单列市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分别设有一家地级市AMC。注册资本方面,58家机构注册资本2288亿元,平均注册资本为39亿元。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以上(含)的地方AMC机构共5家,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以上(含)的地方AMC机构共17家。
4、地方AMC主要业务范围
在2012年政策初期,地方AMC只能在本省范围内参与不良资产批量转让;2016年出台放宽政策,允许地方AMC以债务重组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且受让主体不限制其地域,但多数地方AMC业务仍在本区域。在不良资产处置上,主要包括诉讼清收、第三方转让、债务重组等传统模式和资产证券化、债转股、基金、股权投资等创新方式。2021年3月,银保监会下发《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指明试点向符合条件的地方AMC转让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拓展其业务范围,且不受区域限制。
5、地方AMC主要经营情况
《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20》问卷调研显示:在财务表现方面,总资产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地方AMC营业收入大都超过10亿元,而总资产规模在50亿元以下的地方AMC营业收入低于4亿元,资本对地方AMC的经营尤为重要,总资产规模是其发展基石。在跨区域经营方面,超八成地方AMC机构已实现跨区域收购,且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北、华南及西南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区域布局方面,以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东部经济地区不良资产存量较大,投资者众多,市场活跃,而处于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市场存量偏低,投资者偏少,市场活跃度较低;收购规模方面,地方AMC收购投入主要集中于20亿元到50亿元,跟总资产规模成正比,规模优势明显的地方AMC在不良资产收购过程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议价能力较强。
地方AMC与五大AMC比较
二、地方AMC主要运营模式及特点
目前,由于地方AMC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大致呈现出以下三种类型模式:
(一)专业型地方AMC:依托合资平台建设,打造省内网络布局
通过设立地市合资平台公司,下沉不良资产一线基层,吸收地市政府成为第二大股东,各区县政府也参与成为小股东,有资本实力,发挥多级地方政府在资产处置端的效用。主要特点:
一是该类地方AMC的股东往往是省级国资平台或者地市级政府平台,在实施资产处置时可有效整合股东资源,增强司法保障,提升不良资产价值。
二是地市政府参与设立合资平台可以实现互补共赢,使税收、就业、投资均留在当地。
三是聚焦地方骨干企业的不良资产化解,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一起开展市场化处置工作,借助地方政策、发挥协同效应。
四是联合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地市级特殊资产基金、企业重整基金、纾困救助基金及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放大资金杠杆,克服资金难题,汇聚各方资本,整合各方资源。
(二)综合型地方AMC:依托地方政府,打造地方金控集团
依托当地政府资源,向五大AMC金控集团的方向发展,打造成为全牌照经营的金融控股平台。主要特点:
一是该类地方AMC公司是基于其地方金融体系薄弱、国有企业问题频发,坏账呆账较多,而省内又没有金融控股平台可以协助解决这些问题的背景下成立的。
二是设立大量子公司,包括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资本控股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信用增信投资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建设成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三是业务结构上除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外,并购重组、对外投资、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服务、上市保荐和债券承销等业务同时开展。
(三)金融集团控股型地方AMC: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平台,打造全国业务布局
以不良资产经营业务为基础,依托集团母公司金融全牌照、产融结合和渠道优势,在全国进行布局,更好地发挥地方AMC公司在集团的逆周期战略功能。主要特点:
一是该类地方AMC公司控股股东是大型金融集团公司,其设立的目的是在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同时,发挥AMC逆周期布局的战略功能,构建金融服务上的完整闭环。
二是在业务协同上,强调专业化,专注不良资产主业,与集团兄弟企业形成业务协同,通过业务协同对接金融与实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金融服务业务和解决方案。
三是区域上,依托集团全国机构布局优势,扩大区域范围,与集团兄弟企业在不同区域进行合作,更好地服务集团需求。
三、地方AMC可持续发展探索
地方AMC成立运营以来,在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价值评估、创新业务与监管合规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立足区域实际,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逐步完善公司治理
一是突出市场化运营为主的战略定位,以盈利为导向,开展经营。地方AMC整体市场化运营程度保持较高水平,在经营中,注重利润考核指标,使得地方AMC能有效捕捉不良资产市场机会,准确把握资产价值,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二是积极推进引战股改,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互补性。近年来,地方AMC积极进行引战增资混改,以增强资金实力,协调股东资源。2019年以来进行增资或引战的地方AMC超过13家,其中最大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已达到366亿元。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战略股东,一方面提升资金充足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地方AMC公司与股东进行战略协同,提升自身实力。
三是突出经营效率,决策链条短。地方AMC作为独立法人,管理层级少,自主经营管理灵活,能够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和决策,更能适应当前不良资产零散化、碎片化、地域性强的特征,加快处置效率。
四是突出市场化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部分地方AMC形成了以“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精细化考核+个性化激励”的适应市场节奏和地方AMC公司发展实际的管理机制,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工作,开展团队服务商、跟投和员工持股计划。
(二)做好风险防控与价值挖掘
一方面,注重风险防控。设立单独风控团队,能业务开展初期有效识别风险,在业务推进过程中精准把控风险,同时在业务完结后期有计划地进行风险排查与处置。目前地方AMC均采用前台加中后台的组织架构形式,同时均专门设置风控部门独立承担风险控制职能。
另一方面,注重价值挖掘。收购端,地方AMC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资产定价模型对收购资产进行精准估值和定价。充分考虑交易结构、地域经济、行政、司法环境等对后续资产管理、经营、处置的影响,在覆盖成本和控制风险前提下,合理估算资产价值,测算可回收金额,从收购端控制资产价格。处置端,采取更加精细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创新处置方式对资产进行重组和价值挖掘。在处置环节,地方AMC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这也是地方AMC的核心竞争力。各地方AMC都非常注重对收购的资产进行挖掘,运用“综合经营、系统集成”的思维对其进行分解、分类,采取系统处置、有效盘活及市场化债转股、资产重组、企业重组、产业重组等多元化投资银行手段,实现资产价值的再提升。
(三)积极推动业务创新
在经营范围上,地方AMC所涉及的领域由金融机构扩展到实体企业,由资金市场扩展到资本市场,资产范围逐步由不良资产扩展到问题资产和问题机构,通过打造“大不良资产”业务体系,开展各有特色的“不良资产+”模式,深化特殊机遇投资,形成信贷、债权、股权等多种投资方式,并组合运用到多个领域。
在业务体系上,部分地方AMC着力构建轻资产业务发展体系,形成了包含服务商、基金和SPV、债权服务、财务顾问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轻资产业务体系,构建“1+3”(即1个管理平台+特许、合营、外部3类服务商)的综合服务商体系。
在管理方式上,通过全周期管理和专业价值挖掘,不断提升内部精细化化管理和运营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出,逐步减轻对“快进决出”盈利模式的依赖。
在产品服务创新上,坚持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主业的同时,加大对创新业务的尝试,逐步由“打折、打包、打官司”的“三打”模式向“重组、重整、重构”的“三重”模式转变,通过不良资产+重组重整、不良资产+特殊资产基金、不良资产+股权投资、不良资产+投资银行、不良资产+个人批量等业务。同时尝试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融入不良资产相关业务,打造核心业务系统,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能。
(四)加强监管与合规经营
全国层面,主要是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153号)进行监管,要求担负起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监管责任上,银保监会负责制定监管规则,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履行地方AMC监管责任,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管。
地方层面,多省出台地方AMC监管政策,对市场准入、制度与架构、财务指标、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尤其是在资本充足率、风险准备金等方面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地方金融机构监管已进入实质监管阶段。
各家地方AMC也积极向监管靠拢,主动计提风险准备金、主动回归主业。截至2020年末,地方AMC合计总资产已超8000亿元,在防范化解区域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四、地方AMC发展面临的问题
实践证明,地方AMC的发展与探索起到了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为了实现更大价值,现阶段需要解决制约地方AMC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偏高。资管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充足的资本金是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五家全国性AMC均具有金融许可证,其融资渠道除了财政部大股东,还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参与同业拆借等获取资金。相比之下,地方AMC获取资金的渠道十分狭窄,大多局限于股东投资、银行贷款和发债。一方面银行出于审慎性管理要求,会严格控制对地方AMC的信贷规模,相应的资金价格也会被抬高;另一方,面受股东自身资金限制,增资困难,且由于地方AMC准金融机构的身份,一直以来社会认知度不高,未能打开社会融资这种范围广、成本低且可持续的渠道。
二是完整可持续的资产储备尚未建立。大部分地方AMC成立时间较短,资产储备不足,跨越顺逆周期的完整资产尚未建立。加之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由多年前的“四大AMC”逐步发展形成5家央企AMC、58家地方AMC、银行系AIC及大量非持牌机构的多元化格局,随着2020年8月橡树投资管理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中国AMC市场迎来了首家外资机构,竞争愈发激烈。同时,地方AMC都面临当年考核压力,为完成经营考核目标,加快存量资产处置,有价值重组提升的资产未进行深度挖掘,易处置的资产大都已被处置,资产的可持续增长面临挑战。
三是创新业务突破难,创新业务模式相对单一。从国外AMC行业的创新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证券化、债转股、企业重组基金等创新模式处置不良资产,并以发行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形式来释放资产整体流动性,是较为有效的处置方法。但目前地方AMC虽然积极转型,但由于创新业务需要资金、资源、政策、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因此要真正实现转型,仍需要地方AMC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升。创新业务能力需要提升。从传统的“三打”到“三重”的投行创新业务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在金融投资、地产运营、企业经营、税收、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地方AMC人员主要来自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员的行业背景较为单一,缺少全面的金融知识、资产运营意识和经验,综合利用各种金融方法和处置手段去提升不良资产的价值从而获取更高收益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是跨区域经营受限,影响资产处置和经营效率。目前,跨区域形成不良资产和中大型企业集团跨多省区经营的风险资产越来越多,而地方AMC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监管政策的区域性差异影响地方AMC开展跨区域业务。地方AMC在跨区域展业中面临诸如业务资格、资本充足率要求和税收政策支持差异化等情况,影响地方AMC开展相关资产处置业务,不利于地方AMC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
五、对地方AMC发展的建议
(一)引战股改是地方AMC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在“十四五”规划和“双循环”战略共同引领的新时代发展格局下,地方AMC想要实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服务球经济、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解决公司治理和资本实力难题。从发展趋势看,地方AMC都积极提出引入战投+混改+上市,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19-2020年两年时间,有13家地方AMC实施了增资或引战,朝着“引资、引制、引智”的战略目标探索迈进。从政策导向看,监管政符合条件的地方AMC利用银行贷款、公司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渠道融资,支持银行对地方AMC收购不良资产予以信贷支持,鼓励开发专项贷款或资管产品,扩大地方AMC资金实力,缓解地方AMC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可持续性不强等短板。
(二)创新驱动是构建地方AMC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按照推动地方AMC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指导要求,地方AMC公司要做强不良资产经营主业,合理拓展与企业结构调整相关的兼并重组、破产重整、夹层投资、过桥融资、阶段性持股等投资银行业务,现有的传统不良资产经营处置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亟须创新驱动。
一是搭建“优资产、轻资本”发展模式,将业务结构逐步由资金规模驱动型向资金杠杆撬动型转变。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要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享受规模竞争优势,就必须开辟优资产和轻资本的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搭建“基金+不良资产”模式开展业务。一方面可以进行结构化融资,吸纳社会资本,对自身资本进行放大;另一方面可以对相关方要素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挖掘提升资产价值。
二是聚焦“不良主业+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地方AMC专业竞争力。抓住当前行业市场“窗口”机遇,紧紧围绕不良资产经营主业开展创新业务,以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为核心,大力开展不良资产收购重组业务、与主业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股权投资业务等创新业务,构建长中短期相结合的资产结构,提升地方AMC专业竞争力。
三是融入信息科技,赋能地方AMC。拥抱并紧紧依靠新科技革命和新技术手段,将信息科技手段加载到不良资产行业,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数字化转型在风险资产的预测、估值、风控、回报分析、资产处置、平台构建等环节中的功效,不断提升不良资产管理效率,更好挖掘资产价值。
(三)激励约束体系是地方AMC提质增效的动力源泉
一是顺应周期,搭建激励约束机制。不良资产行业具有显著的双周期性,即不良资产供给的逆周期和处置的顺周期。基于此特点,地方AMC公司更适合在资源配做周期管理、周期考核,从而更好地对资产的“潜力”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提升资产“收益”,避免因资产“快进快出”模式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能够更好构建起跨越顺逆周期的资产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用员工持股,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地方AMC由“三打”到“三重”的转型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要有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机制。员工持股倡导公司与个人共同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和完善股东、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调动公司核心人才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同时兼顾公司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创新跟投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地方AMC业务,尤其是创新业务,投资周期较长,具有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跟投机制作为长期激励的形式,使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筑利益共同体。
(四)差异化发展,锻造“专业、尽责、担当、有为”的公司品牌
差异化发展是地方AMC的突出特征,同时也是未来必须坚持的方向,对此:
一要突出战略功能定位,紧跟国家和集团战略方向。依托集团金融全牌照和产融结合优势,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器”、“资源优化器”和“经济助推器”的功能,积极投身金融业不良资产处置、为企业纾困、产业转型升级补短板等风险处置各项任务,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循格局的构建。
二要践行生态商业理念,构建内外协同的商业生态。依托生态/产业链协同战略,构建开放、共享、共赢的内外部协同商业生态,这是金控集团抓住时代机遇的重要方式。地方AMC可以利用其牌照优势,积极融入股东的生态圈建设,打造内外协同的生态体系。围绕生态内企业风险资产,充分发挥地方AMC“风险缓释者”的专业性,收购处置兄弟企业风险资产,发挥“稳定器”作用,缓释金控集团各企业风险。围绕问题企业,充分发挥地方AMC作为“危机救助者”的专业性,与金控集团内兄弟企业协同联动,落地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大的纾困项目,打响金控集团品牌。围绕金控集团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地方AMC作为“产融合作推动者”的作用,以特殊资产的形式持有和培育金控集团战略布局的潜力项目和资产,为金控集团整体战略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资产来源。围绕打造特殊资产经营子生态圈,牵头金控集团内各企业逆周期服务业务,集成金控集团“纾困产品包”,将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的理念,体现在“民生包”、“纾困产品包”等产品与服务上,为金控集团整体上市讲好故事,提升市场价值。
三要突出产融结合导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目前,不良资产来源除银行外,来自信托等非银企业、非金企业的不良资产正在快速增加,随着不良资产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需要朝着“重整、重组、重构”的多元化产融结合的模式进行转变,这是地方AMC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发挥产融结合优势,围绕产业(企业)纾困、区域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通过“特殊资产+”方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共益债、普惠金融、重等业务,真以从产业整合、供应链改造、管理提升等方面提升实体企业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双丰收。
作者:徐 金 麟 等
来源:中 国 金 融 家 杂 志
往期回顾:
整顿信托公司异地部门,会给信托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又有怎样的启示?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来稿请投:yanglee46@hotmail.com
用益研究
用益研究是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微信平台,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资管行业平台,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准确把握市场的动向和脉搏,为客户提供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独立、客观的分析评论,搭建最专业、最前沿的同业交流平台。
我们的专业源于您得关注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