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做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港口
人生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行,也是一本记载着酸甜苦辣的书。青春则像是夹在书中的一枚书签,触及过不同地方,看过不同的人生故事,领略着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她的青春亦是如此。
她是蒲玲,社会发展学院2018级本科生,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曾两次获得学院学生会优秀干事,在2018-2019学期中,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院级优秀共青团员。
迎接改变,勤于规划
在同学和老师眼里,蒲玲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扎着羊角辫,能说会笑的阳光女孩,却不知小时候的她性格极其内向,害怕见到生人,平时也很少与人交流。
“爸爸妈妈为了能改变我这种孤僻的性格,一旦有了空闲时间,他们就会带着我去旅行,让我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蒲玲说道。
渐渐地,她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尝试着主动与周围的人聊天交流,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有趣的事情。
蒲玲谈到:“因为旅行,我心中的那扇窗打开了、视野开阔了。我也懂得了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正确看待它的重要性。”
从小就在西华师范大学校园里长大的她,深受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学习氛围的影响,早早地便思考着自己未来的人生,她一直憧憬着能拥有一个美好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也正因如此,她喜欢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并在学业上进行了相关规划。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坚持着,并一步步地靠近与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如今在大学,蒲玲的目标就是先考过四六级,接着通过努力把其他能考取的证书拿下,然后再尝试着考研、考雅思。
“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毕竟风雨过后才见彩虹,没有哪条路会是一帆风顺的。”蒲玲笑着说。这种笑,饱含着自信,透露着坚毅。前行的路虽漫长曲折,但她却有足够的勇气去选择并面对。
注重实践,提升自我
进入大学后,蒲玲并没有因为松散的课程时间而对专业学习产生懈怠。课上的她,全神贯注,做好笔记;课后的她,反思自我,重视实践。
她加入了学校的阳光爱心社并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志愿活动,探寻着活动与专业的契合点,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参加志愿活动
此外,蒲玲也参加了今年5月份的犀·浦公英杯创投大赛,以“医百姓之疾,颐百姓之家”为创投项目,针对老年人的社区医养问题展开构思。
从比赛开始到结束,蒲玲与团队其他队员都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分析和展示项目的每一个步骤。这一过程不但丰富了她的专业视野,也为其今后的专业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有一颗同理心、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念,还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的服务对象。”蒲玲在谈及对专业认识时这样说。
作为学院学生会组织部的一名干事,她因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受部长和部员的喜爱,也成功地在学生会留任。
主持“青马”培训
关于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蒲玲说:“两者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但我会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将它们协调起来。毕竟时间就像海绵,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学生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她的能力,培养了她独立的性格,让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的坚强和自信。
在专业实践和工作中,蒲玲乐在其中,她享受这个过程,同时她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了解了社会工作。
怀着梦想,追寻远方
“时而佛系,时而努力,忙里偷闲,差点自律。”这是蒲玲对自己生活的简短描述。
她喜欢旅行,从拉萨到大理,从西双版纳到南宁,欣赏沿途的风景,体验着生命的美好。
她也喜欢做甜点,各式各样的曲奇、美味的鸡蛋吐司饼还有清爽的酸奶紫薯泥,在与美食碰撞出的火花中,她探寻着生活的乐趣。
蒲玲制作的各式甜点
摄影、运动、弹琴,这些都是蒲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也喜欢阅读,在阅读中,她常常会陷入沉思,遐想人生。
《邓小平传记》是她最爱读的一本书,也是对她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本书。蒲玲在回忆自己的读书感受时说:“在小平爷爷的这本传记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三落’。三落时期的他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在国家处于动荡时的艰辛不易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这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是常态,修炼和保持好自我品格才是最重要的。”
邓小平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蒲玲,而这也坚定了她入党的决心。她希望将来能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到基层成为一名一线的社会工作者,用专业知识去做公益,帮助那些遭遇各种困境的人们,改善他们的生活,从而为社会建设献出一己之力。
担任公益青年领袖志愿者
“做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港口。”这是她在追寻梦想时坚定而执着的口号,也是她未曾改变的初心。而今她在仰望心中的那片星空时,也正脚踏实地地努力着。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小时候的蒲玲在改变中不断积蓄着力量,长大后的她在前行的路上依旧坚强而勇敢。
未来可期,相信她能在朴素的生活中守着遥远的梦想,迎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的那一天。
【点击阅读往期链接】
作者:龙倖
图片来源:蒲玲
编辑:龙倖
责编:瞿晨亚
编审:魏琦、谭瑞涵、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