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陪诊生意的“真相”?

镐京笔记 2022-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经西部 Author 幕何方


撰  稿:史香玲
编  辑:唐执简

期,西安“26岁女孩当职业陪诊陪人看病”的话题,在央媒的关注下,一度登顶微博热搜,陪诊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亦随之走红。

“半天200元,全天300元”的收费标准,让底下的评论为之沸腾,“方便老人,提高收入”,甚至有人觉得“月入过万不是梦”。

但据财经西部了解,看起来很美好的陪诊行业背后,是一众创业者和从业者的辛酸史。

以西安陪诊市场为例,消费者使用习惯尚未有效培育、客户信任感难以建立,加之前期烧钱等因素,都在束缚着行业扩张的脚步。事实上,西安大多数陪诊企业还在夹缝中求生存,甚至有些企业,亏本坚持着。

在这个进退维谷的局面中,医疗陪诊能否破局?这个行业的规范边界在哪里?收入是否真如大众所预想的那样可观?当人口老龄化、跨省就医等日趋常态化,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尤为紧迫。

 

似乎无限蓝海

职业陪诊的“走红”,将各界目光聚焦于其背后的市场。

谈及陪诊行业的前景,强森医疗创始人何海洋认为:“现在三甲医院都实行信息化就诊,医院就医流程也比较复杂,如果有人协助病人做一些实务性工作,比如挂号、缴费、做检查、解读知情同意书等,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另外,帮病人做一些工作,也能减轻医院可能出现的盲目挂号、盲目排队的压力。

陪诊目标客户多为老人、白领、孕妇、儿童、行动不便者、异地人群等。但在目前阶段,“除了老年人外,陪诊行业最大的另一个服务群体其实是异地就医人群。”西安华承优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岩(化名)如是说。

从媒体报道数据来看,老人、异地就医人群的确占据整个陪诊行业的主体,而这两大群体亦彰显了陪诊行业巨大的消费潜力。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8.7%。

医院排队取药

人口结构的变化只是其一,优质医疗资源省会强地方弱的格局也不容忽视。

据《2020年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简报》显示,西安市有三级医院41个(其中三甲医院26个),二级医院136个,一级医院129个,未定级医院59个。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报告中,西安三甲医院数量全国排第七。

当然,除了数量上西安的医院位居全国前列,质量上的实力也并不弱。

从复旦大学医学管理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 2019年全国百强医院分布最多的城市是北京,高达21家,排在第二位的上海有17家,第三位的广州有9家, 拥有5家医院的西安排名第四。

在医疗资源的加持下,《2019年西安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西安市异地就医累计备案107944人。

随着人口老龄趋势逐年显现,优质医疗资源在省会城市的集中,陪诊行业的无限蓝海似乎就在眼前,嗅到商机的企业闻风而动。


其实举步维艰

事实上,企业竞相涌入的陪诊行业,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入局者众多且较为分散,令这个行业形成两极分化。

一种是凭借口碑营销拓展订单的小微企业,这是大多数初创企业的“玩法”。

以西安臻美风尚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例,其拥有6名陪诊员,推广渠道主要是抖音、58同城等渠道,但这些线上渠道的宣传似乎还是有些薄弱,其负责人表示,“现在就是觉得陪诊行业和潜在客户信息不对称,我们找客户很难,客户需要陪诊这样的服务却不知道找谁。

如何获取客户,是摆在陪诊行业前的一道难题。

创业初期,西安优享陪诊的创始人赵岩(化名)曾守在医院门口,试图获取订单,但经常半个月下来,一个订单都没有,“设想中我觉得陪诊应该很受欢迎,而且需求量很大,但是真正做的时候不是这么回事,信任感很难建立,人家家属怎么放心把患者交给你去陪诊?

赵岩觉得,陪诊行业难成气候的核心,在于消费习惯的培养和信任感的建立。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他决定搭建医疗陪诊平台,通过透明的价格、信息的直接流动,增加客户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培养消费习惯,乃至增进信任感,推动平台生态的良性循环。

陪诊APP平台

这是第二种,也是更高阶的“玩法”,搭建APP。

今年4月,优享陪诊平台上线,服务医院包括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唐都医院等,收费标准为排队挂号39元,送取结果49元,全天陪诊为168元。

但陪诊平台推向市场后,反响却并不如预期。

平台推广难度大,订单数量尚不稳定,再加之竞争对手层出不穷,自从医院陪诊上热搜之后,咸鱼上涌现大量陪诊服务。还有每个月陪诊员工资、平台维护费用等,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赵岩表示,目前连搭建平台的成本都未收回,“什么时候推向全国,什么时候成本才能收回来,靠一个地方这个价格是收不回来成本的。

虽然还在夹缝中求生存,但在赵岩的设想中,医院陪诊未来要做成一个类似于UU跑腿、美团外卖一样的平台,遏制“黄牛”炒专家号,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陪诊服务,规范就医秩序。

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资本加持,赵岩认为:“如果资本能够投一笔,那我的团队就能发展得更快一点。如果没有投资,我就得慢慢把西安市场做好,之后向周边扩展。


能否重新突围?

其实,早在5年前,医院陪诊就曾风靡一时,市场涌现的安心陪诊、e陪诊、小趣好护士等平台,不乏获得过上千万的融资,但如今这些平台都石沉大海。

尤其是当时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安心陪诊,仅成立一年后,便收获了A轮融资3000万。

安心陪诊起步于医疗资源丰沛的北京,依托三甲医院的护士,利用其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以手机APP、微信、电话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挂号取号、就诊陪护、预约检查、取送报告等服务。

其服务内容与目前火热的医院陪诊基本类似,甚至经营模式更胜一筹,据安心陪诊创始人曾经的说法,该平台在12个城市拥有5000名护士资源。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目标客群定位清晰、服务模式简明、潜在市场广阔的产品,依旧倒在了“寒冬”中。

陪诊人员取号

回顾当时的历史因素,一方面是政策叫停“医院与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加号”,另一方面是就医的低频性、缺少付费方、平台同质化等因素,矛头直指陪诊行业变现能力弱,逐利的资本看到蛋糕萎缩,渐渐趋于冷静。

2019年,港股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推出的《我是您的专属陪诊员欣欣》短视频火爆全网,陪诊服务再次“浮出水面”,但这只是“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服务中的一部分。私家医生的陪诊目标客户为单身青年、老年人等患者群体,服务涵盖陪取号、陪就诊、陪缴费、陪检查、陪拿药等流程。

短视频赚足噱头之后,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不断升级,陪诊服务却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不缺资本和流量的上市公司,尚未将这一行业培育出来。

究其原因,强森医疗的创始人何海洋坦言,老百姓就医习惯的培养、行业规范度的确立都需要解决,“我觉得需要时间,不可能今天进入,明天就有很大的市场,这些行业都需要提前布局。

在官方政策尚未明确陪诊边界的当下,加之面对医疗企业巨头的挤压,单纯做陪诊的小微企业能否突出重围,创造新的产业“神话”,尚有待继续观察。

(封面来源于视觉中国)

参与高质交流

洞悉更多幕后故事

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

带你加入镐京笔记读者群

往期精彩推荐

滑动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