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人造“陕汽”,又是一场博弈?

镐京执笔 镐京笔记 2022-06-22


撰  稿:朱南南
编  辑:王   朋

因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潍柴动力)控股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陕重汽)的关系,陕汽商标是否会被潍柴动力拿去使用,打造出一个山东版的陕汽产品系,与当前的陕汽在市场上共存?

如果陕汽积累已久的品牌被分食、稀释,商标独立性受到资本市场的质疑,是否进而会影响到陕汽集团的IPO之路?

事实上,迹象已现。

第三届商用车新媒体大会刚刚落幕,一款名为“陕汽轻卡德龙K3000”的车型脱颖而出,获评“2020年最受用户认可的城市物流高端轻卡”。

镐京笔记搜索了解,“陕汽轻卡”上市一年有余,在此之前,已获“2020年度中国城市物流推荐车辆”、“2020年度第一赚钱轻卡”等荣誉;今年上半年,销量突破10000辆,同比增长300%,市场占有率突破3%。

陕汽重卡纵横市场人尽皆知,没想到如今轻卡领域亦展露冲击力。

但进一步了解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因为,主导推出“陕汽轻卡”的厂商,是山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山汽),而非陕汽自身体系。

山汽造“陕汽”,感觉怪怪的。

镐京笔记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查阅到,“陕汽”、“陕汽重卡”,甚至“陕汽集团”等商标,均注册在陕重汽名下。

但作为陕汽集团核心资产的陕重汽,如今却由潍柴动力控股。潍柴动力与山汽,又都是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

陕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镐京笔记,陕重汽已授权山汽,双方签署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同时表示,商标不在陕汽集团,所以集团不可能去插手这个事情。只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高层沟通和相关公司章程的约定。

话及此,对当年陕重汽控股权旁落旧案,不妨再回溯一番。

上世纪末,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拆分成为三家,即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陕汽和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家后的陕汽经营困难,随即引入德隆系的湘火炬,代价是后者拿下陕重汽、汉德车桥51%股权。

凭借湘火炬的投资,陕汽逐渐回血,在国内重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但好景不长,2005年德隆系崩盘,欲兜售湘火炬。彼时,眼馋者甚多,最终,陕重汽与汉德车桥的控股权,随着湘火炬被潍柴动力收入囊中。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并非陕汽集团想看到的,但却也是其切切实实需要面对的。

很多人都记得,围绕陕重汽的控股权,陕汽集团与潍柴方面曾有过一次博弈

2006年12月,在陕西省国资委主导下,延长石油向陕重汽投资10亿元,但随着潍柴动力的及时跟进增资,这场控股权之争告一段落。后来陕汽集团欲借壳博通股份(600455.SH)上市,也因陕重汽股权掣肘而失败。

回头来看,因为潍柴动力控股陕重汽这层关系,山汽能够分食陕汽品牌价值,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者来讲,商标授权、贴牌生产,也是常见的市场行为,似乎无可厚非。

这件事焦点在于,暴露出了“陕汽”商标独立性存疑的问题。毕竟,商标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代表着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

即使陕汽集团后续绕过陕重汽,将其它业务打包冲刺IPO,单就商标独立性这一点,恐怕也没那么容易绕开。

参考证监会有关IPO规定,其中要求的“资产独立”,即包括无形资产(商标)的独立。

然而实践当中,许多公司及子公司在上市之前,同母公司共用一个品牌(商标),一旦要分拆上市,商标独立性就成为一道必须要跨越的门槛。

譬如,东港股份拟分拆控股子公司东港瑞云到科创板上市,但公司主要商标“TUNG KONG”注册在东港股份名下,而东港瑞云前期发展中,也使用“TUNG KONG”商标,商标独立性就成为后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较于东港股份,陕汽集团和陕重汽之间,具体情况或有不同,甚至更为复杂。陕汽集团若绕开陕重汽上市,商标独立性的问题,或将是其亟待明晰的。

换个角度,山汽造“陕汽”,未尝不是又一次博弈呢?

参与高质交流

洞悉更多幕后故事

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

带你加入镐京笔记读者群

往期精彩推荐

滑动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