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治原缘何掌舵青岛?

镐京笔记 2022-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经西部 Author 幕何方


撰  稿:唐执简
编  辑:幕何方

缺逾半年的青岛“一把手”人选,终于悬念揭晓。据官方最新消息,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陆治原,出任山东省委委员、常委和青岛市委书记。

青岛是全国15座副省级城市之一,山东第一经济大市,也是继北京、天津之后的北方经济第三城。带领这座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对掌舵者的要求极高,既要政治过硬,而且要懂经济、擅改革、重民生,非常考验综合执政能力。

王清宪于今年2月直接升任安徽省省长后,青岛市委书记一直空缺,可见组织部门对人选的考察是慎之又慎,同时侧面印证了青岛在中国城市序列中的重要地位。如今“一把手”终于明确,重担交给了陆治原。

青岛市

作为从陕西走出去的省部级官员,陆治原这个名字在家乡并不陌生,甚至可以用耳熟能详来形容。其早年财政专业出身,基层历练多年后,在榆林市长任上,逐渐给陕西人留下深刻印象。

数据比较直观,榆林城自明代建城600多年来,共修建31所学校。而陆治原担任市长三年多期间,城区新建学校38所。同样的,诸如医院床位、道路里程、绿化面积等,这些大民生硬指标,均实现了翻番。

当然,成果来的并不容易。

陆治原离开榆林时,曾留下一篇《榆林,我热爱的家乡》,在陕西坊间争相传阅。

实际上,其履职榆林的工作政绩,当地百姓颇为熟稔,深受裨益,也早有口碑印证。所以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是因为这篇离任感言,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感人肺腑,与传统印象中的官员感言截然不同,让人们认识到了这位官员真性情的一面。

也是在这篇文章中,透露了一些少有人知的细节。

陆治原履职榆林之初,民生方面尤其“上学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城区每年有近5000名孩子因学位紧张而上学困难。但在讨论解决方案过程中,榆林一些部门负责人并不看好,要么说没钱,要么说没地,甚至干脆认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陆治原当时火了,“榆林财政收入全省第二,怎会没钱?榆林房地产市场当时很火爆,怎能没地?我看,这不是没钱没地的问题,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有了偏差,是因为我们的屁股没有坐在广大群众的一边!”

其另一次发火,是在打通“断头路”的问题上,“这是老百姓的路,还是他一个老板的路?你们去捎话,限时拆除,否则,我们将依法拆迁!”

结果,也正如所见。

榆林是我国第一能源大市,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但用陆治原的话讲,“靠吃子孙饭发财致富,是要被后人唾骂的!”

榆林市

其在任期间,力推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升级——重改革、谋转型的发展理念,同样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据统计,当时在建和建成的能源转化项目总投资达3000多亿元,仅百亿级能源转化项目就有8个。

后来陆治原转任渭南市委书记,虽然任期较短,但发展理念非常明确:渭南要突出工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的产能,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主政渭南期间,其工作风格依旧是“不留情面”。

某次召开全市“作风建设年”动员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开场播放了暗访专题片,内容直指部分干部作风问题。会后,暗访专题片中涉及的相关违法乱纪干部,均受到相应处分,免职、行政记过等,不一而足。

用其话说,“干部就要干事,为干事者撑腰,让平庸者腾位。”

2018年9月,陆治原从陕西省副省长任上,转场辽宁担任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这两段履职经历,与主政地市不同,站在更高的层面,对于格局深度、广度与高度,无疑是进一步的拓展。

时逢国内产业链重塑、回归和重振制造业的窗口期,青岛作为老牌“制造业之都”,眼下的战略转型极为关键。

一方面,其要打造全球智能制造之都,重振制造业辉煌,同时要担负区域战略使命,构建青岛都市圈,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在更大层面,应对南北经济分化,促进东中一体,争取经济空间向好演变,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青岛的角色尤为关键。

多年磨砺与积累之后,陆治原接过了这个重担……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参与高质交流

洞悉更多幕后故事

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

带你加入镐京笔记读者群

往期精彩推荐
滑动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