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基础研究: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2018-01-07 绿维研究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根基。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推进,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三块地的改革上,并在发展中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保障。





 01

土地的概念及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我国土地从所有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土地,另一类为集体所有土地;土地从用途上分类可以分为三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建设用地,是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包括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和公益性建设用地三类。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享有使用权,使用期限无规定。

 02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的推进,国家在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土地政策、扶贫攻坚、农业旅游、金融支持等多方面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而土地政策是持续性最强,对乡村改革的影响最大的基础性政策。可以说,一切的乡村发展路径都离不开土地政策的支持,土地政策的改革将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为此,绿维文旅对建国后乡村土地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

目前,我国乡村的土地改革政策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绿维文旅认为,未来,我国乡村土地在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方面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以推进土地改革的进程。


 03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

2016年10月,《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 47 31842 47 15231 0 0 3920 0 0:00:08 0:00:03 0:00:05 3919分置办法的意见》发布,明确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



我国从2014年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以来,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82%都已经完成确权颁证。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及三权分置,保证了农民的权利,同时也稳定了经营主体,消除了其后顾之忧,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2.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2014年发布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用于商品住宅以外的经营性项目。2015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了15个县(市)作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集体土地的改革方案。

此后,农村宅基地改革不断加速,这些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基础上,加速了农村宅基地的改革进程。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2017年住建部《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发布,首批确定了13个改革试点城市。

 

3.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全方位保障农民征地后的利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了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并在此后发布的农村政策中,不断明确政策方向与具体措施。

2016年发布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改革试点工作。总之,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以全方位保障农民征地后的利益为前提。


4.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建立入市制度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的改革是近年来乡村建设的基础与条件。2014年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集体土地入市的大方向。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在全国33个县市进行土地改革的试点,土地改革在稳步推进中。


 0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今年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收官之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将继续增加,相关政策和要求备受瞩目。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会议指出,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会议强调,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处理好流转过程中土地与农民的关系,保障农民权益,带动农民增收,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高效利用集体资产,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民宿系列二:以硬件建设呈现民宿灵魂

民宿系列一:民宿选址的七大要素

乡村振兴基础研究:从乡村建设历程看乡村振兴的未来态势

“慢村”改变乡村(下)——慢村的发展架构与规划设计

“慢村”改变乡村(上)——慢村内涵及四方共建模式

田园综合体链式结构及发展模式

林峰:关于乡村振兴几个核心问题的判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