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项工作,我市这样开展!

山南融媒 微山南官方 2023-08-25

同心浇灌幸福花
——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山南,自古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在这里,汉、藏、回、门巴、珞巴等28个民族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党的领导 创建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图为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抓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保证。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目标要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山南市总人口35.4万,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的92%以上。2019年5月,我市全面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创新创建方法,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奋力推进我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市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除此以外,印发《山南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山南市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等,对创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保障创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同时,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精准推进,对示范市创建进机关、乡镇(街道)、村居、学校、宗教活动场所、部队、企业、景区、家庭提出项目化、具体化的指标要求,确保示范市创建工作成效。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级单位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先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7个、教育基地1个,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3个、模范个人21人;创建自治区级模范单位30个,获评模范集体139个,模范个人230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强化思想引领 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图为非遗展演活动现场。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等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普法工作重点,纳入干部、群众、学校、社会教育全过程,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不断筑牢全社会创建工作思想根基。组建“百+四”宣传队、“红马甲”宣传队、“七彩志愿服务”巾帼宣传队、“民族团结模范代表”宣传队、社区民族团结宣传小分队和“三官”法制宣传队,面向广大农牧区群众、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经商务工人员宣讲民族团结知识,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反分裂斗争、社会法治、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并将每年的9月16日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日,广泛宣传民族团结。经过不懈努力,我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目前,全市民族通婚家庭2189户,成为民族团结的实例典范;每年组织基层干部、统战爱国人士、青少年学生、农牧民群众,前往兄弟省市开展学习、参观、培训、会晤等双向交流超过1万次,在区外就读的山南籍大学生有8800余人,到区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农牧民群众也逐年增加。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作为展示和体验藏家民俗的窗口,通过发展民宿旅游,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4.1万余人次;扎囊县扎其乡贡觉措姆和高彦文夫妇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和藏鸡养殖,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琼结县尼玛曲宗和白龙刚(傣族)夫妇携手创办糌粑加工公司带领群众致富,成为民族团结典范。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是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生动实践。

践行以民为本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图为隆子县玉麦边境小康村全貌。

近年来,我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纳入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用心用情办好暖人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各族群众从中受益,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推进“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供水和灌溉保证率分别达到96%、85%,行政村主电网覆盖率达到100%,乡镇、村居公路通畅率分别达到100%、82%,行政村通邮率、网络覆盖率、移动信号覆盖率均达到100%,城乡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100元和18435元,差异化布局特色农牧业、民族手工业、文化旅游业等,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大力推进幸福家园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进步边境长廊。“十三五”期间,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3974万元,建成96个边境小康村,17574户55073名边境群众受益……一个个民生项目的落地,让各族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市还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珞巴族服饰、门巴戏、门巴民歌“萨玛酒歌”、勒布竹器编织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行走在雅砻大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各族群众幸福的笑容更加灿烂,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团结奋斗、积极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关注“微山南官方视频号”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记者:罗丽

责编:张丽 

校对:嘎玛卓玛

主编:普布旺堆 伍小龙

投稿邮箱:snbxw@sina.com

“微山南官方”往期精选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微山南官方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