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总目录(六)(1984年、1985年)
编者按:《戏曲研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辑的戏曲理论刊物,创刊于1957年。1957年1月-1958年10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8期;1959年2月,与中国剧协《戏剧论丛》合并为《戏剧研究》,至1960年4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7期;1980年7月复刊,先后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至今共编辑出版112辑。创刊初期,梅兰芳、程砚秋、张庚、傅惜华、郭汉城等先后担任编委。复刊以来,郭汉城、颜长珂、王安葵、刘祯、贾志刚、王馗先后担任主编,在海内外戏曲研究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本公号计划陆续推出《戏曲研究》1957年至2020年目录,以飨读者。
《戏曲研究》1982年第11辑
《戏曲研究》总目录
第11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2月)
从《奢香夫人》谈民族题材的历史剧创作
刘斯奇
论古典戏曲剧目的道德价值
吴毓华
元代读书人的不平心声——杂剧《范张鸡黍》赏析
黄 克
他在创作上不断突破自己——试论戏曲作家顾锡东
安 葵
论拉场戏的民间特点
王 肯 木 箫
论戏曲音乐的程式性
何 为
我与程砚秋
翁偶虹
评《中国戏曲通史》——兼论中国戏曲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宁宗一
成化本《白兔记》刊行背景与刊本的性质问题
孙崇涛
略谈昆山腔向雅调的演变
流 沙
《点鬼簿》与《录鬼簿》
张人和
试论北曲杂剧的一人主唱体制
吴 郑
《四声猿》写作时间小议
吴 方
湖南的目连戏
文忆萱
平阳地区元代戏台
柴泽俊
梅兰芳
[美]斯达克·杨 梅绍武译
《赵氏孤儿》在欧洲
王丽娜 杜维沫
补白
荆南左参政魏良辅
张 九
第12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6月)
论中国戏剧的审美特征
夏写时
戏曲舞台上的意识活动
王志超
东欧观剧杂感
梁 冰
戏曲创作谈
“梨园爨本募谁修”
陆兼之
生活·演员·观众
顾锡东
“喷”与“挤”
晏 甬
写戏随感
郑怀兴
说“味”
谢 鲁
创作《六斤县长》的体会
陈正庆 田井制
《红柳绿柳》在戏曲化方面的探索
胡绶昌
元杂剧中的吏员形象
颜长珂
祁彪佳和远山堂曲品剧品
何东宪
王骥德的本色说再探
许祥麟
宋代瓦舍勾栏
薛瑞兆
明清之际我国戏曲在日本
张 杰
明代曲作家作品考略
吴书荫
“破扇”还是“磕瓜”
郭 涤
评剧传统剧目及其思想艺术倾向
王乃和
关索戏和关索
薛若邻
福建发现的古老剧种庶民戏
刘湘如
从三簧说到二簧
何昌林
从京剧声腔的构成看戏曲风格的统一
张 民
读者·作者·编者
周鸣泰先生致陶雄同志信
陈四海同志来信
补白:
新兴剧种——蒙古剧
雨 雪
沈璟就学唐一庵考
李真瑜
第13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12月)
第四届戏曲演员讲习会讲稿摘登
导演经验谈
夏 淳
必须改革以角儿为中心的舞台体制
张 庚
我演王魁和莫稽
袁玉堃
婺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谭 伟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与现代西方舞台设计
胡妙胜
试论戏曲观众的民间性及其影响
苏国荣
张庚戏曲艺术理论述评
朱颖辉
吴梅曲论评介
邓乔彬
舒位与毕华珍
陆萼庭
“元曲四大家”质疑
王永健
元明福建戏曲家考
官桂栓
平阳府辖境辨
郭 桄
摊王名称考
陈一冰
刘艺舟在开封——兼谈河南早期的新剧
孔宪易
清代宫中乱弹演出史料(上)
朱家溍
第14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1月)
戏曲导演艺术探讨
导演在戏曲革新中的重要性
张 庚
在变革中求发展
郭汉城
谈戏曲导演的培养及其他
李紫贵
谈戏曲导演程式
胡 导
漫谈戏曲导演的修养
黄 沙
我对莆仙戏导演的实践和感受
林栋志
观众审美心理和戏曲革新
黄在敏
二人转和观众
王兆一
中国评剧院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调查
张宏渊
梅兰芳、余叔岩三十年成立国剧学会宣言
艺术探索三十年——记山西临猗县眉户剧团
行乐贤
探讨戏曲现代戏的音乐问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1983年年会综述
何孝充
在中国戏曲志编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张 庚
戏曲科研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戏曲志》丛书
余 从 若 邻
汉剧西皮探源纪行
王 俊 方光诚
从稷山戏曲砖雕看金院本的演出
张之中
贵州地戏
高 伦
关于弋阳腔问题——与《中国戏曲通史》编者商榷
张新建
论李开先罢官
黄维若
新书短评:《吴梅戏曲论文集》
宇 子
新发现的孔尚任遗著及其他
衍 兴 小 营
潘之恒卒年·洪昇生年
汪效倚
清代宫中乱弹演出史料(下)
朱家溍
第15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6月)
物我交融 神形相生——论戏曲塑造形象的方法和特点
沈 尧
戏曲导演对程式的运用和创造
笑 非
导演《八品官》的回顾
张建军
这个角落也可多看几眼——注意研究民间小戏的导演艺术
王 肯
论元杂剧的戏剧冲突
郭英德
明清戏曲腔调寻踪——试谈《太古传宗》附刊之《弦索时剧新谱》
傅雪漪
叶稚斐传记史料的新发现
周巩平
北宋杂剧演出的形象资料——荥阳石棺杂剧雕刻研究
廖 奔
天津广东会馆里的戏楼
黄殿祺
锣戏的历史足迹和现状
赵再生 韩德英
互相切磋 促进改革——记徽调、皮簧学术研讨会
泗 阳
太平天国戏剧活动初探
顾乐真
忆在江西苏区演出东河戏《活捉张辉瓒》
刘地寿
田汉同志与中兴湘剧团始末
范 舟
我演《闹天宫》
李万春
京剧改良家汪笑侬
陈义敏
京剧净角脸谱的演变
金耀章
谭鑫培系年小录
宋学琦
日本金文京的获奖论文《刘知远故事》
张新建
补白
新书短评:《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
何 卓
第16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9月)
历史剧笔谈
论历史剧创作问题
陈贻亮
历史剧要有点现代感
顾锡东
历史剧是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教科书
郑怀兴
不能以历史真实代替审美价值
刘宝川 王评章
关于历史剧的正名
沈 毅 吴福荣
毛里求斯观剧记
钱法成
要让观众自愿掏钱买票
杨兰春
试谈创造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身段
朱文相
试谈戏曲表演特技
尹伯康
不应淡忘戏曲作家
陶 雄
程砚秋与罗瘿公、金仲荪
陈义敏
古典戏曲序跋的美学价值
吴毓华
明刊《西厢记》插图与作者杂录
蒋星煜
曲家魏良辅不是那当官的魏良辅
徐朔方
话说《眼药酸》图中的“眼睛”
王长友
关汉卿故乡——河北安国伍仁村访问记
张月中 杨国瑞
皮黄合流浅谈
潘仲甫
荆州花鼓戏音乐演变概况
胡 曼
“维吾尔剧”的形成及其发展
吐尔达·尤奴斯
探讨目连戏的学术价值
章 愚
浙东民间哑剧——“哑目莲”
罗 萍
加强戏曲研究的奠基工程——资料情报工作
李 悦
补白
福建发现顺治抄本《白兔记》
刘湘如
第17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12月)
振兴戏曲的思考
徐 棻
戏曲前途与戏曲特征
龚和德
戏曲的基本特征
苏国荣
关于“三并举”的一点看法
张 庚
重视现代戏表演艺术的形式美
邓小秋
“抽刀断水水更流”——试谈戏曲的独白、旁白
彭兆棨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1984年年会综述
向 刊
藏戏的民族形式和风格特点
刘志群
民族戏剧琐议
金 重
从艺诀谈表演程式的运用
阳友鹤
寄爱于怨 借武显文——谈演白素贞的体会
徐汝英
男声的练嗓与用嗓
十三龄童
探索中的断想
余笑予
南派京剧掠影
陶 雄
民众剧团培养出的戏曲作家黄俊耀
安 葵
叩筑声声忆当年——记与欧阳予倩合作改良京剧
徐 渠
明清曲论中的言情说
周育德
“作戏逢场 原属人生本色”——谈徐渭的戏曲本色观
吴 方
李渔的戏曲及其评价
[日]岗晴夫 张杰译
孟称舜补考三则
郑 闰
王紫稼生卒年考
张军德
论戏曲摇板
庄永平
清同光年间北京的梆子戏
刘文峰
编校:张 静
排版:王志勇
审稿:谢雍君
➠《戏曲研究》第一一三辑目录、2019年度《戏曲研究》优秀学术论文名单、稿约及2020年度约稿专题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