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延缓策略,把疫情拖到夏天,缓解医院床位轮转的压力,进而在这一过程中控制疫情,面对激增的传染数字,真正要实施这一策略将非常困难。
让4000万英国人接触新冠病毒,以便达到60%的人群感染,在全国形成群体免疫效果。近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Patrick Vallance)发表上述言论,一时舆论哗然。此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公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将会使更多英国人失去所爱之人。英国部分人士主张的“群体免疫”法,是为了控制新冠病毒在未来冬天再发生时带来的影响。按照帕特里克的说法:新冠病毒很有可能会像季节性流感那样,每年都会发生;长远来看,形成群体免疫才能有效控制。群体免疫是指在疾病流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免疫力,当群体免疫力提高时,病毒的传播力也就会相应下降。然而,用数千万民众试险,甚至可能造成数十万死亡的冒险做法,在英国遭到来自多方的反对。英国前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称,“这是英国的紧急状态,但我很吃惊,政府明明知道,我们距离意大利仅相差4周,却依旧没有任何作为,动作过于缓慢。”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评论称,英国政府的决策并不是依据科学做出的,而是在拿公众的安危玩“轮盘赌注”,是个重大的错误。“英国选择的是一种缓疫策略,目的是为推迟和压低流行高峰,但代价是会延长疫情流行时间。”一名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不确定。这一延缓策略,意图把疫情拖到夏天,气温上升,到那时,医院床位不会那么紧张,疫情也能得到控制。可在北京大学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教授宁毅看来,英国现在公布的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策略,总人口6700万的英国,按照60%来感染,最终4000万人被感染来建立免疫屏障,结局很可能至少4000甚至上万人死亡,医疗资源不会因此保留,反而会耗尽,“相信英国的策略未来几天便会有大的调整”。他对《财经》记者说。不同国家的防疫策略,基于各自体制、文化特点、社会和经济承受力,英国的缓疫策略究竟如何,还需观察。3月12日,帕特里克·瓦伦斯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身份,站在首相一侧,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为英国的抗疫政策辩护。帕特里克预测,新冠疫情在英国的高峰期将会持续10个到14个星期,在这期间,老年人将会得到重点保护。50%的人群会在高峰期的3到4周内感染,95%的人群将会在9到10周感染病毒。而他的老同事宁毅,在3月13日主持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评论了英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四个步骤,即阻击(containment),延缓(delay),疫苗医药(research),强力干预(mitigate),最终,寄希望自然感染以获得群体免疫的策略。帕特里克曾于2012年到2018年间,担任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的研发总裁,宁毅曾经在此间与他共事过。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发布会上宣布: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从“试图控制病毒”到“延缓扩散”。在第二阶段,持续咳嗽、发烧患者,将实行居家自我隔离7天,期间无需对轻症患者进行医学检测;学校取消境外旅行计划。但是,英国并没有像欧洲其他国家那样,大面积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也未宣布限制大规模的民众集会、聚会活动。帕特里克在此后的发言中解释,下一阶段,才将是禁止大型集会与大范围的家庭隔离。“新冠病毒的大部分传播,发生于小规模聚会中,而非大规模集会”。宁毅认为,英国政府四步走的策略不现实,在第一阶段,并没有强有力的遏制措施,就达不到第二阶段的延缓的目标,疫苗短期内更不现实,可能的药物不会有神奇的效果,所以应该是很快就会进入第四阶段——强力干预。“意大利和韩国从‘佛系’防疫开始,现在不得不应急强力干预。”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信息,截至3月13日,英国确诊病例已经达到798,其中有11名患者死亡。在宁毅看来,英国的新冠肺炎病例已经到了快速增加的阶段,“已经跳出一般的家庭或者是小范围的感染,到了社区传播的阶段,现在确诊人数3到5天翻倍,可见疫情正在快速往前发展”。与避免群众大型集会的法国、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采取了不同路数,英国政府不得不面对质疑。此前接受BBC采访时,帕特里克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减少峰值、延缓峰值到来,并不是完全强行压制住疫情。为此,基于大多数感染患者呈现轻症,需要让更多的人感染病毒以形成群体免疫。“如果你非常严厉地压抑某样东西,一旦有所放松,它就会反弹,而且是在错误的时间反弹”。帕特里克担心,如果眼下没有足够多的人感染新冠病毒,未来冬季新冠病毒卷土重来之时,医疗体系将会不堪负荷。激增的感染病例数字,让英国将疫情拖到夏天、医院床位不紧张时,来控制疫情的策略难度大增。更何况,预测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帕特里克对英国新冠疫情的预测,其假设前提是否合情合理?帕特里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新冠肺炎在大多数病人身上是轻症,死亡率只有1%,或者更低。致死率低,这也是英政府考虑让60%的人去接触病毒的原因之一。“这个假设明显是错误的。目前中国还有这么多确诊病例没有出院的情况下,病死率就已经在3%左右了,远超1%,未来还会高一些,是流感病死率的几十倍。”宁毅说。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目前新冠肺炎在中国的病死率是3.94%。从2月13日到3月13日,新冠肺炎在中国的病死率每一天都在增长,从2.16%升至3.94%。此外,普通人接触多少量的病毒是安全的?科学界还没有定论,现在不知道新冠病毒的阈值:接触多少病毒不发病也不清楚。只有在不发病的病毒量底线之下,才会产生类似打疫苗的效果,形成持久的免疫力。不仅如此,人群中形成群体免疫力,对病毒的危害形成一道屏障,但一旦病毒变异较大,这道屏障就需要重新加固。虽然全球多个研究团队,分别对数十条、上百条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目前尚未发现新冠病毒较大的变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几个月,以至2020年冬季时,新冠病毒仍然保持稳定状态。此前有研究表明,SARS病毒在疫情的两个月后,变异速度开始加快。“即便是流感,每年都会发生一些的变异,疫苗的研发与群体注射,是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的。”宁毅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病毒,防疫策略应该保守一点,“病死率高,医疗资源很容易崩溃;而且新冠肺炎病程比较长,恐怕等不到夏天到来,大批病人拥挤到ICU后,连病房都没有了。”在宁毅的印象中,曾在葛兰素史克任研发总裁时的帕特里克,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但是对数据不大敏感,不是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对他这个决策有些失望,不太实际,也许他的专家组做过非常精准地预测。目前看,这样难度非常高”。鲍里斯·约翰逊任首相以来,一直给外界强力的印象。 “这是个视死如归的策略。死亡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免疫。可40万人发病,哪个国家都受不了。目前的策略是行不通的。”宁毅认为,英国接下来可能会趁着节日,顺道实施停课,“快的话,几天内就会调整策略,最迟也超不过两周,就会进入第四阶段,进行强力干预”。病毒专家、哈佛大学教授Marc Lipsitch,在三月初预测,新冠病毒极有可能造成全球40%到70%的人口感染,“人们还没知晓自己感染时,就已经在传播病毒了”。Marc Lipsitch结合了多个常用的追踪与预测流行病的数学模型,得出上述结论。他建议,政府部门严格限制公众的集会,但他认为这很难做到,因为“集会包含了教会活动等”。一名深度参与国内疫情防控的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就目前新冠病毒呈现出来的面目看,它变成与人类长期共存之前,会使相当高比例的人类感染,呈现隐性感染或发病,这一比例将高达50%到70%。在这位专家看来,在新冠病毒与人类共存之前,中间这一感染过程不加以有力地压制,其他地方还会出现像武汉1月中下旬的情形:病人激增,短时间内造成医疗系统严重过载。不同国家基于各自体制、文化特点、社会和经济承受力,选择采取了不同策略。中国从2020年1月以来,采取的是“遏止”或“围堵”的策略,在境内阻断疾病的传播。“这一策略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难以长期维持。如果采取中国式措施,就要考虑一直坚守,直至人口中有高比例的人都打上了疫苗。”上述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分析,“这种坚守困难很大,代价也很高。如果坚守失败或无法承受这种全社会经济代价,则到时也将不得不转向缓疫策略。”一些欧洲国家的缓疫策略做法,是想推迟和压低流行高峰,即让病例增长速度慢一点、幅度低一些,尽量不要使医疗系统过载。在这种情况下,使人群中相当的比例通过感染获得免疫,以使疫情得到缓解,但代价是延长了疫情的流行时间。在中国之外,多数国家采取的是缓疫策略。即便目前,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正在实行强力措施的国家,他们在最初也是“预防性的等待”。而在确诊人数暴增后,这些国家也并未实行严格意义上“中国式的围堵策略”——致力于将传染源完全消灭、将病例归零,而是提升缓疫措施的力度。“现在还很难判断哪个策略是最优的。”上述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告诉《财经》记者,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英国对疾病特征的认识有什么技术误判,至少他们知道新冠病毒比2009年的甲流更厉害;即便其他国家选择的缓疫策略,在具体措施、实施范围、时机和力度上也会各有差别,效果也会不同,“他们的策略措施能否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存在不确定性”。【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财经》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纽约时间》为纽约华人资讯网所属公众号,致力于为华人读者提供认真、可信、诚实的中文信息。
纽约小助手
同时欢迎大家扫码添加【纽约小助手】,进入粉丝群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