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操场埋尸案,再论“迟到的正义算不算正义”
文|进击的熊儿子
本文系我说的都对(ID:jjdxez001)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授权
P.s.姑且算是昨天的补全录。
在看过近两天媒体评论员对操场埋尸案的评论后,我几乎可以下个肯定点的评论:
当代媒体评论员的黔驴技穷,与其写在脸上的表功欲,根本就德不配位。
我发现,他们的评论几乎集中围绕在”迟到的正义不算正义“,要么就是愤世嫉俗,试图表达出对嫌犯以及其保护伞的咬牙切齿。
再然后……似乎就没了。
当然,对嫌犯和保护伞的咬牙切齿,姑且还能算是正常范围内的评论,毕竟还算是人类的正常情感表达。
但盯准”迟到的正义不算正义“不断纠结,我只想问一句:有病没有?
日前,在评价影视行业乱象的时候,编剧汪海林曾经说过这么段话:
以对男偶像的女性化的批评为例,核心问题原本是资本操控下的人造偶像、数据造假、去专业化,但很快就被拉到讨论娘炮的语言学内涵、性取向这些人权话题、歧视主题,其实“颜值即正义”这句话才是歧视。
这几年就是在打乱仗,对流行文化的病态审美进行批评,和对资本到偶像的权力搭建的研究,都被性别政治讨论取代了,把批评者推入到了LGBT歧视的泥坑,成功地转换了话题,把娈童文化变成了政治正确,对其容忍和接纳成为了“文明”的标志,这是一些精英与资本共谋的结果。
——观学院,《汪海林:最近我常反思,我是不是在给行业添乱?这些批评有没有意义?》
细究起来,其实某些评论员对正义的争议也是在转嫁议题。
我昨天说过,什么叫不迟到的正义——凶犯当场暴毙,或是被当场反杀,这才叫不迟到的正义,除此之外都不算,因为正义的来临本身就需要时间。
点击图片或右侧文字即可阅读→红星新闻说,操场埋尸案的疑犯曾在国企工作
可现在的诸多媒体评论,在讨论问题时那叫一个心急,恨不得今天重启的调查,明天就能得到真相——但扪心自问下,真的可能吗?
我们都知道,过往的旧案往往追查起来比较难,因为诸多证据老早就遗失了。
现在评论员们一张嘴就想把前朝旧案明断,如果不是心急往自己身上揽功,那么我只能建议他们去医院挂个脑科,兴许还有救也说不定。
法律的救济往往是滞后的,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正义必然也是滞后的。
我为什么会说这些狗屁媒体的评论员在胡说八道,其实缘由正是如此。
在案件尚未结束之前,对操场埋尸案的主要矛盾应该围绕在对案件本身的深度挖掘,又或是对扫黑除恶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做跟踪。
但现在这些媒体评论员在干什么?
——在把次要矛盾嫁接成主要矛盾,而这对于案件的进展则相当不利。
试想下,如果对旧案的处理结果无论得当都会招致批评,那么为什么还要深究真相?顺着民意把嫌疑人枪毙了就是。
所以,假若仿照某些评论员的调性,我是很想对其的行为动机发起诛心论:是不是想纠集网络暴民,对我国的司法公正进行干扰?
不然的话,为什么在案件尚未查清之前频频敦促,难道他们不知道即便是刚刚发生的恶性事件,追查起来也需要时间的吗?
@徐记观察 对此评论道,正义当然会细分出很多种,甚至有时候还夹杂着国籍属性。不然的话,为什么美国给七十年前的旧案翻账,就是“迟到的正义”?而中国扫黑除恶牵扯出十几年前的尸体被埋,就是“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
说白了,揪住“迟到的正义”不松手的,我很有理由相信他们是想借此攻击体制,从而动摇民心。
而且就在近日,美国也爆出了一则差不多的事儿,“有55具骸骨在学校操场挖出”,更为可怕的是,自1900年至1973年间,该校共有约100名学生死亡,而校方至今未记载也没有报案。
试想下,如果这件事的发生地国籍互换,那么网络舆论会是如何?
我几乎可以想象到,指定又是一场甚嚣尘上。
——但现在呢?除了寥寥几家媒体有报道,追问什么的全都不在。
难道是因为事情不够恶劣吗?
我想当然不是,恐怕更多是因为这件事儿的发生地在美国,如此而已。
所以说来说去,答案呼之欲出,即便正义迟来,那么也是正义——再具体点说就是,那些能让凶手恐惧与羞愧的,让他们接受审判与制裁的,就是正义。
六月二十四日。
— 事实辅以逻辑,矫正认知偏差 —
如有启发,欢迎打赏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