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伟民:中国经济不会因疫情搁浅,反对盲目关闭传统产业

夏宾 国是直通车 2020-08-18
来自专辑
国是看两会

中国经济不会因疫情搁浅


政府工作报告近日出炉,亮点颇多。


没有给出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发行资金直达县市的抗疫特别国债、企业降税降费……


如何看待这样一份特殊时期下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等媒体采访时作出解读。


杨伟民认为,中国经济的巨轮不会因疫情冲击而搁浅。疫情带来很多改变,但是改变不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以下为访谈摘要:

 

国是直通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


杨伟民:这确实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特点。没有提出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主要是更多考虑了问题导向。


因为当前经济受到疫情冲击,一季度经济增长下滑,是负6.8%,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现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未来的走势现在还很难预料。全球疫情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目前还看不清楚。


虽然国内防控疫情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是现在国际大流行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二次冲击,影响了我国的贸易。虽然净出口在我国三驾马车需求当中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去年进出口总额是31万亿元左右,相当于整个GDP的30%。一个外贸企业后边都有一大批的企业,所以影响面很大。


现在比GDP增长速度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保”。不提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也是从工作重点、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而确定的。


这次虽然没有提增长速度目标,但是提到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过去我们通常认为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的速度,就业就会增加一定的幅度。


两者间其实还有另一种逻辑,就是通过就业增加带动经济增长。简单来看,如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假定每人年收入5万元,全年就增加了4500亿元的收入。


按照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约40%计,收入增加4500亿,GDP总量就会增加1万多亿,相对于去年的GDP来讲,就是至少增长一个百分点。


还要注意的是,考虑到乘数作用,也就是说增加了900万人的就业,增加了4500亿的收入,这些收入的大部分会用于消费,消费的扩大又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增长。所以,扩大就业其实就是带动增长,两者相互关联。


这次把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上,相对淡化了GDP,既是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同时也是根据当前疫情这样一些问题来确定的,是实事求是的。


所以我是非常赞同不提增长速度目标,更加突出就业,突出民生,突出保市场主体等等这样一些政策目标。


国是直通车:在淡化GDP增速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杨伟民:我国“十三五”规划确定了一些目标,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里确实有GDP到2020年比2010年要翻一番这样一个目标,包括城乡居民收入要翻一番。


GDP翻一番,既取决于今年的增长,还有一个因素是经济普查后经济总量做了一些调整,比原来有所增加,但仍需要历年的滚动调整的数据,这个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所以还很难推断到底要实现多少才能够实现翻番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主要的目标是实现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赢三大攻坚战,比GDP翻番的目标,我觉得更加重要。因为这些都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的任务和目标。


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也不能少。所有的贫困县都要全部摘帽。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防范金融风险,不要出现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本质上也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里的钱是不是能够保值增值。所以我觉得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更加注重三大攻坚战这样的目标任务。


国是直通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对地方经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杨伟民:我觉得对地方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全国两会之前,就已经开了地方两会,也就是说当地目标可能已经确定了。但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地方实现疫情之前确定的目标,难度确实很大。


所以地方应该按照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把“六稳”“六保”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而不要去单纯地追求原来确定的目标。


国是直通车:近年来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县市。在您看来,2万亿的资金将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基层收支矛盾的问题?


杨伟民: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减收。GDP是负增长,所以财政收入也是减收的。


另外,最近几年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财源比过去确实要少了。一些基层财政面临一定压力。这次中央出台规模较大的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解决地方财政的问题。


对于这2万亿的资金,也需要加强财政纪律,加强监督,加强审计。


同时,也要给地方更大的自主权。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各地根据实际统筹安排,是给“保就业”的多一点,还是给“保市场主体”多一点,可以提高资金效率。


但这个钱并不是为了吃饭的,基层运转的缺口我相信是有的,但是不会很大的。


国是直通车:我们看到,疫情发生后,中小微企业受到重大冲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你预计这对小微企业的实际援助效果如何?如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


杨伟民:在疫情的情况下,如果还是维持原来的利率来融资,对现在遭到重大冲击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可能确实难以承受。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银行合理让利。


银行怎么个让利法?让给谁?就是要让利给中小企业。这非常重要。降低融资成本其实是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也就说把稳增长、保就业和防风险更好的统一起来。


国是直通车: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像口罩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对一个国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您曾也提到传统工业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那么在强调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你认为传统工业在未来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杨伟民: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说大家都要去发展新兴产业,新产业在整个经济当中的占比和带动效果,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很大的,它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中国现在最有优势的其实还是传统产业,这次战疫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整的优势。


我们防护用品的制造能力可以迅速提高到几十倍,有的甚至上百倍,这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包括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基础所支撑的,所以千万不能放弃传统产业,不能够简单地一关了之,所以我反对一些地方盲目地所谓“腾笼换鸟”,关闭传统产业等一些做法。


另外,我觉得,提高发展质量从大的方向来讲,一个是要转向绿色化,用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低碳、更加可循环的方式来生产,减少污染。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转向数字化,更多地利用数字技术,用工业互联网、5G改造提升效率,这是我们未来传统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千万不能丢掉它。


国是直通车:受疫情影响,今年前几个月我国的消费增长大幅度下滑,去年年底您曾经提出过国内消费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居民的高杠杆。那么,经历了这次疫情之后,您对国内消费不足的原因有没有新的看法?对于扩内需促消费还有没有哪些建议?


杨伟民:对,过去我确实是讲过这个话。因为你看最近几年来消费的增长率,就社零总额增长率,实际上是在下滑的。


这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中国实际上存在着,消费力的增长滞后于生产力的增长的问题。


原因有很多,其中目前城镇居民相当一部分人被房贷所绑架,每个月都要拿出一定的支出去还房贷。


另外,老一代农民工已经回到农村去了,他们用一生的积蓄回老家盖了一个房子,就没有什么消费了,因为他们本来收入就不高,盖的这个房子,按照现在的政策和规定是不能够转让的,是不能够变现的一种财产,它不像在城里,买了房子以后可以去变现,有升值机会。


这是我们城市化政策还不够完善的表现,因为城里不允许农民工落户,那最后只能回到老家去养老,在农村再盖一个房子,这样就没有更多的余钱来进行消费了。


再一个就是农村农民本身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的,靠有限的耕地,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很难得到高收入。


这样来看的话,我们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但只培育了4亿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靠他们支撑着我们主要的消费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我们有14亿人口,还有10亿人口没有进入到中等收入队伍当中来,现在的收入结构还是一种金字塔型,未来更重要的就是要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变成一种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也就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果我们有8亿中等收入群体,我们的消费市场比现在可能就要扩大一倍。


疫情会影响消费。中等收入群体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强一些,至少银行可能有点存款,如果一年不工作、半年不工作,还能够支撑。但对于低收入者来讲,就很困难了。所以我们把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最应该救助这样的群体,让他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也带动消费。


国是直通车:最近有一个问题大家争议比较多,就是住房公积金取消不取消的问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杨伟民:过去其实我讲过这个问题,公积金是需要改革的,不是说要取消公积金,而是住房公积金制度要改革。



推荐阅读


国是说事 | 6个字读懂2020年中国“施工图”


国是说事 | GDP“无数”了,经济“有数”吗?


国是说事| 没有增速目标,如何读懂中国经济?



编辑:张何缘

责编赵建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