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敬业奉献的党员标兵——追记因公殉职在一线的好干部王会堂


▲ 王会堂生前工作照

您可能欣赏过气势磅礴的中铁十八局集团企业宣传片,可能看到过精美厚重的中铁十八局集团企业宣传画册,也经常能在央视新闻上看到中铁十八局的工程建设画面,然而,你可能不了解,这些光鲜亮丽、振奋人心、吸引眼球的影像图片、荧屏画面背后,凝结着一位默默无闻的敬业奉献者的大量心血!他就是因公殉职在一线的中铁十八局集团宣传干部王会堂。

18岁入伍,参加工作30年,他的岗位不断变化,从军人、文书到工人,再到基层项目办公室主任、工委主任、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科科长等,然而他最亮的身份,一直没有变,就是“摄影摄像达人”。

从雄奇壮美的北国边疆,到钟灵毓秀的南国腹地,从白雪皑皑的雪域高原,到波涛汹涌的东部沿海,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用镜头记录了企业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企业的点点滴滴,他和他的作品一样,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干部,却遭遇不测,2020年8月下旬,王会堂同志在出差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2020年8月28日逝世,他年仅48岁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勤奋敬业,他是企业的好干部



说起王会堂,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两个字——“敬业”。原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得到王会堂去世的消息,感到很震惊,也很悲痛,他回忆说:“王会堂同志是我在担任集团宣传部长期间,经过长期考察,破格从基层一线调入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的,事实证明,组织没有选错人,企业没有看错人。王会堂同志当过兵,是党员,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上踏实肯干,勤奋敬业,乐于奉献,做人低调谦虚,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2017年至2018年,集团公司新版企业画册和企业宣传片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补拍大量精品工程画面和照片,王会堂同志勇挑重担,走南闯北,不畏恶劣气候、舟车劳顿,深入边疆地区、雪域高原、西南边陲的一线项目,拍摄了大量精美的影像资料,为集团公司新版企业画册和企业宣传片的出炉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集团公司工程图片库的建立补充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以至于他的办公电脑都无法全部储存。

他经常携带沉重的摄影摄像设备参与重大工程央视新闻的拍摄制作,项目领域涉及隧道、地铁、水利水电、公路、房建、市政等,无论是高温高湿的隧道掌子面,还是寒风冷冽的户外场景,王会堂同志都坚持工作,从不挑三拣四,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

2018年春节期间,王会堂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随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栏目组到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采访,这次的采访任务是记录管幕顶管内冰雪巡查员春节当天的工作状况。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创新采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建造工艺。其中,在珠海和澳门连接处的拱北口岸地下,施工人员通过36根冰冻管道,来支撑出安全的作业面进行施工,管道内的温度要一直维持在零下二十摄氏度左右。每天,巡查员都需要钻进这些直径只有1.62米的管道内,用爬行的方式一点点检查是否有危及施工安全的渗水点。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早上天刚蒙蒙亮,王会堂就跟随巡查员刘应亮、李刚到值班室穿上了近五公斤重的棉衣及各种防寒设备,那一刻,他整个身体被裹的像个地球仪。进入顶管,首先要从竖井下到离地面近30米的地下,被裹的严严实实的王会堂还拿着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每走一步,他都喘着粗气。管道内又窄又冷,漆黑一片,还很湿滑,从没进入顶管的王会堂心里虽然早有准备,可是实际情况还是远比他想象的恶劣。由于洞口凝结了大量不规则的冰块,想要进入管幕内,手臂基本用不上力,只能将身体趴在冰壁上,像蚯蚓一样,缓慢向前蠕动。刚进入管洞内,除了前面巡查员手电筒发出的微弱的灯光外,他能感受到的全是扑面而来的寒气。

▲ 王会堂在2018年春节期间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管幕内施工作业环境

在巡查员工作时,他刚找好姿势准备拍摄,可是相机底部却已经冻在了管幕内的冰块上。一直以爱护器材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的王会堂在零下二十度的顶管内居然急出了汗。肯定不能用蛮力,一是怕损坏器材,二是怕错过珍贵的镜头。怎么办?这时他解开棉衣的口子,趴在相机上,用自己的体温来解冻相机。十几分钟后,相机终于解冻了……他来不及系上棉衣的扣子,赶紧用相机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手冻僵了,他就伸到裤子里取下暖,然后继续拍摄,一个个精美的画面就这样在他的手上呈现出来。

三个多小时后,完成了拍摄任务的王会堂跟随巡查员一出管洞,便脱下厚厚的已经湿透的棉服,而他顾不上吃饭,又对拍摄的素材进行编辑剪辑,以便让一线劳动者的事迹第一时间出现在新春走基层的画面中。最终,该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栏目顺利播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王会堂对自身工作要求严格,不管是场面宏大的航拍,还是细节体现的抓拍,他都认真对待,有时候为了一个好画面、好镜头,他反复试镜、反复取景,比选、替换,为制作一个十几秒的画面,他经常攀爬、登高、下井、进洞,连续拍摄几个小时、甚至半天是常有的事,有时在隧道里拍摄到凌晨一两点乃至晚饭都经常顾不上吃。正是因为他的敬业精神,一个个精美的镜头在电视上呈现,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




忠诚奉献,他是组织培养的党员标兵


▲王会堂与沙特公司职工侯赛因在麦麦高铁

现场合影

王会堂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忠于企业、奉献企业、以企为家的坚定信念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为了企业的荣誉,为了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他经常到了忘我的境界。

2016年9月,王会堂同志奔赴当时世界海拔最高高速公路隧道——青海花久高速公路雪山一号隧道,拍摄制作隧道贯通新闻,在平均海拔超过4400米,施工最高海拔达4800多米的现场,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画面,他在冰天雪地里一拍就是几个小时,最终该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

▲在王会堂等人努力下,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中铁十八局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闻画面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集团公司在马达加斯加9号国道施工期间的绿色环保素材被央视选中,相隔近10000公里,现场技术人员没有视频拍摄经验,拍回的素材无法满足需要。时间紧迫、机会难得,王会堂直接视频连线前方,从现场如何取景到人物拍摄角度等,他都手把手地教现场人员。马达加斯加与国内有5个小时的时差,加上网速慢,拍摄素材发到国内通常是后半夜,但不论多晚,王会堂都等在电脑前,抓紧时间进行后期剪辑,在他和前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追梦人 马达加斯加:中国建设者 绿色使者》在央视《新闻联播》等多个栏目播出,为十八局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唱响了主旋律。

2020年以来,为积极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的央视央媒报道,充分体现企业业绩、提振职工士气,王会堂主动联系各单位收集相关视频和上级对接,并第一时间逆行到重点项目一线拍摄影视资料,有时一个项目的新闻刚完成,为了企业需要他又马不停蹄赶到另一个项目接着拍摄,但他从无怨言,乐享其中。类似的事例在王会堂同志身上还有很多,他不怕苦、不怕累、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深深地让人敬佩和感动。

近几年,集团公司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在全系统位列前茅,央视新闻始终在系统领先,特别是2020年,截至8月份仅央视新闻联播就播发了26条,比往年全年的业绩都要多,得到股份公司的充分肯定,并鼓励十八局持续作好全系统央视新闻的引领。这份成绩的背后,包含了王会堂同志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 王会堂生前工作照

30年的工作经历,王会堂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企业,奉献给了他热衷的岗位,特别是他调入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工作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专业精湛,夙夜为公,他的摄影摄像作品在全系统乃至国内都享有盛名,为集团公司新闻宣传树形创誉、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画册和专题片的制作等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名宣传战线的干部,王会堂始终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他48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不负使命的人生壮歌。

而那架无人机、那频闪的快门和通过它们拍摄出的每一帧精彩、每一份感动,将永远留在企业干部职工的心中......


文:王飞辉、王强强、张世丹

编辑:王飞辉

来源: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国际公司、一公司、四公司、五公司

审核:伍振、曾凡泓、彭琦、黄楷

主办:中铁十八局集团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近期热文,欢迎回顾!👇👇👇

 建功英雄城!南昌地铁4号线最长区间双贯通

 闫广天会见嵊州市委常委、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屠强

 实干担当的党员楷模——追记成昆铁路抗洪抢险英雄何俊贤

 市政公司党委:“人才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党建领航,助力滚动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