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外宣,奖颁给谁?
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在国内的舆论场中,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个表述几乎是有共识的。
但如我们之前推荐给大家批判阅读的一篇文章中展现的,国外媒体对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了解还很不够,质疑多于肯定。他们的普遍共识是,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跨越了边界,侵犯了隐私,进而和一些我们忌惮的字眼划上等号。
之所以有这样迥异的认识,除了意识形态方面固有的偏见之外,社会信用体系的推动者对开展的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宣传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这里所说的宣传自然是指对外宣传。我们对整个大外宣的状况没有了解,仅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言,外宣基本上是一块空白。
不过,在一大片空白地上,还是有一两株小树苗在生长着,有些洋人在做着志愿者工作。
唐哲(Jeremy L. Daum)2005年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现任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北京办公室主任暨高级研究员。
4年前唐哲设立了中国法律翻译网,这个网站及其在推特、脸书的自媒体,聚集了不少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媒记者和非政府组织成员。网站采用众筹众包的方式,翻译中国的法律和政策。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网站竟然有一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题,其中搜集了不少资料。
资料之全,几乎可以和我们源点网站相媲美了:)人家是歪果仁!
而且,有一些重要文本,他们已经翻译成了英文版。比如《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
德不孤,必有邻。Rogier Creemers现任荷兰Leiden University学者,曾任牛津大学社会法律中心学者。长期以来,Rogier Creemers翻译了大量中国法律和政策,并为许多媒体撰稿。
下面这个网站是他建立的。
近年来Rogier Creemers也翻译了一些社会信用体系方面的重要文件,包括《规划纲要》等。
西方媒体几次集中报道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基本上在新的翻译文本出台之际。这表明Rogier Creemers的译介,在西媒中有一定影响。事实上,一些新闻稿就是Rogier Creemers亲自写的。
以上两位学者,事实上承担了一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外宣工作。由于我们的视野局限,也许这个方面还有其他志愿者做了类似工作,请帮助我们提供线索补全。
在复杂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如前所述的外媒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业已形成的一般判断,除了可以给我们一点兼听则明的启发之外,并没有更多明显的帮助。我们只是认为,我国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让全世界更清晰地认识与了解。中国的茶叶蛋不贵,也不需要实名制购买。
国内对国外经验尤其是美国信用经验的介绍已经相对过剩(最新动态性跟踪不够),与此相比,有效宣传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还任重道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