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
美联储加息缩表将如何影响中国
美联储二度加息又缩表
据路透社报道,美联储(Fed)6月14日升息,为三个月来第二次,并宣布将从今年开始缩减所持公债和其它证券规模,表明了对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市场继续增强的信心。
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00-1.25%,并预计今年再加息一次,显示美联储基本未受近期经济数据良莠不齐的影响。美联储制定利率的委员会表示,经济继续增强,就业增长保持稳健,并暗示其认为近期通胀回落基本是暂时性的。联储还发布了首份缩减4.2万亿美元公债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组合计划的明确纲要。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这些证券多数是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购买的。美联储预计今年开始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进程,并逐步扩大缩表规模。该计划将主要通过停止将规模越来越大的到期证券回笼资金再投资来实现,但美联储没有具体表明整体缩表的规模。“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们预计将把储备余额和整体资产负债表规模削减至明显低于近几年,但大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准,”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政策声明发布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她还表示,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开始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美联储预计,最初停止再投资的到期公债规模每月不超过60亿美元,在12个月内每三个月增加60亿美元,直至达到每月300亿美元。对于机构债和MBS,最初上限为每月40亿美元,一年内每季度增加40亿美元,直至达到每月200亿美元。
美联储发布政策声明后,美股收盘涨跌互见,美国公债价格缩减涨幅。美元指数大致持平,收复稍早失地,而金价下挫。“美联储宣布了对所持证券到期本金再投资的调整,保留了9月开始缩表的可能性。而且他们没有放缓对升息步伐的预估,表明他们可以同时进行缩表和升息。”道明证券利率策略师Gennadiy Goldberg表示。
自2015年12月开始政策正常化进程后,美联储已升息四次。美联储当时因应金融危机而将利率降至近零水准。联储决策者还发布了最新季度经济预估。预估显示,短期内担忧通胀,但对未来几年的经济成长仍有信心。联储预计,2017年美国经济成长2.2%,高于3月的预期。到年底通胀预计为1.7%,低于之前预估的1.9%。
过去两月通胀回落,引发部分联储决策者不安,他们担忧如果通胀持续回落,可能导致未来升息的步伐发生改变。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消费者物价意外回落,为三个月内第二次。美联储青睐的基础通胀指标从今年早些时候的1.8%,回落至1.5%,在逾五年的时间里低于联储设定的2%目标。美国劳工部公布5月消费者物价意外下滑,为三个月来第二次。耶伦暗示,美联储仍对通胀将在中期内升至联储目标水准有信心,受助于她描述为强劲的就业市场将继续增强。决策者对今年年底失业率的预期下降至4.3%,同目前的失业率水平一致,2018年为4.2%,暗示联储认为就业市场状况将会继续收紧。决策者对长期中性利率的预估中值持平在3.0%。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卡什卡利对本次的货币政策决定投了反对票。
美国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香港《商报》文章针对此次美联储加息缩表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文章认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有递减效应,不利影响大多都在加息的预期过程中消除。目前,中国公开市场利率上升很快,从经济增长与物价方面来看,中国都不必要跟随美元加息的脚步。虽然此次美联储公布了缩表的计划,但缩表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必过度担忧。
美联储此次加息并不意外,加息靴子落地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无疑是市场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受中美经济相对表现、美元指数和资本流动等因素共同决定。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走过高点,但仍好于年初的预期,且在经济底线思维下,仍有支撑。而美国经济并没有增量上的突出表现,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从初值0.7%上修至1.2%,但仍为2016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也不及市场预期。此外,2015年和2016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已经透支了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国内基本面平稳下行对汇率施加的压力有限。再加上欧洲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使得欧元汇率更加稳定,这给美元指数走强带来障碍,这些原因使得此次美元加息并不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很大影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是递减的。从2014年后,美联储说预期加息到最终加息的过程,实际上对全世界的经济体都有压力,因为美元走强会带来资本的回流。但是到真正加息,美元走向利率上升通道之后,其影响反而在逐渐淡化。因为利率水平在酝酿阶段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在这个基础上再产生大的影响就比较困难。加息的影响也要看美元的走势。美元如果走强,意味着所有的美元资产都有进一步走强的趋势,投资者会愿意持有美元或者美元资产来投资或者避险,所以关键还是要看美元强不强。现在来看,美元似乎还不够强。在此次加息之前,美元还比较疲软,人民币对美元还稍微涨了一点。短期内也看不到美元走强的动力。所以,美元偏弱,加息带来的效应就更弱了。另外,连平还认为,港币跟美元挂钩,美元加息,港币亦加息至1.5%,港币利率的上升可能会给股市、楼市降温。
在上一次美联储凌晨加息后,人行在当日早间即上调了包括逆回购、MLF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十个基点。但目前市场利率持续走高、二季度MPA考核临近,中国货币利率会是否跟进走高?连平认为,加息是美联储在目前经济运行态势下既定的策略,使利率水平达到相对正常的状态。美国经济增长高一点是3%左右,低一点是1%左右,因为美国经济增长水平相对不高,达到2%就是不错的状态。经济增长到了相对正常的状态,但利率水平太低,加息之后到了1%-1.25%的区间,下半年会再提一次,达到1.25%-1.5%的区间,这是继续处于利率正常化的水平之后,即过去利率太低了,现在要提高到相对正常,和GDP增速、通胀水平、就业等同步的状态。从内地来看,目前状态和3月份不同,3月与现在相比,利率水平低很多,尤其是最近,利率上升很快。中国没有必要跟着美国加息。而从中国经济运行及未来增长速度来看,下半年下行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加息也不合适。物价方面,PPI回落、CPI不高,从物价、通胀的角度来说,也不会加息。平安证券认为,前期人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与MLF投放,已释放出明确的维护年中市场流动性稳定的政策信号,认为短端利率持续攀升的局面将有所缓解;而在目前经济走势转弱的背景下,长端利率不存在继续上升的较强动力。
此次美联储除了宣布加息之外,还公布了缩表计划。有论者认为,缩表对于中国的影响远远大于加息,中国应做好准备。连平表示,从现在耶伦的缩表计划看,美国还是非常谨慎的。一种是国债,一种是MBS,两类加在一起约有50亿。而这样的量相对几万亿的市场规模来说是很小的,它主要是有告示效应,会影响到市场预期。但是,未来缩表也是会根据经济情况调节的,不必太过担忧。至于缩表的影响比加息影响更大,要看步骤,如果短期内缩表力度大的话,影响也会很大,对债市、股市等都有影响;但是如果它比较平缓,且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话,那么也不必担忧。从美国之前扩表的情况看,持续时间很长,从2009年开始到2017年,至于缩表到底用多长时间,可能是漫长的过程。所以,一开始大家比较担忧,但逐步推进时间长了以后,就麻木了。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今年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产生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相对有限,这是因为伴随着此轮经济的复苏,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已基本消除;并且在连续3轮加息后,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基调已再度趋于鸽派。这期间欧洲经济的持续复苏下欧央行即将开始削减QE,美元指数很难有明显的上行动力,因此人民币汇率也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中金固收分析师指出,此前人民银行的“跟随”,很大程度上是在维护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外汇储备稳定。目前情况有所改变。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趋于稳定,外汇储备增幅超出预期,资金外流压力进一步减轻,人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扩大,灵活度上升,受海外政策环境的约束减小。中金认为,人行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概率已经不大,甚至未来在经济和通胀重新回落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适度的放松。同时,银行在存款派生很弱,只能依赖同业存款支撑业务的情况下,也需要货币当局注入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恢复资产派生负债循环。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表示,美联储本次加息后,中国国内基准利率仍将保持不变,货币市场中短期政策利率则很可能遵循前例选择适当时机以类似幅度跟进上调。一方面是因为适度上调货币市场利率,符合目前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有助于金融控杠杆、防风险。同时,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控,能够继续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适时上调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中美利差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汇率稳定预期,缓解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价和跨境资金流动可能产生的压力。
美元升息会加大中国经济管理难度,比如增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等。但目前的全球货币政策环境仍处于宽松期。美联储升息和缩表会在汇率、贸易以及心理预期等方面对中国产生影响,但都在可控范围内。而且,与上次相比,中国已经收紧了信贷环境。上一次利率调整并非紧缩,自此之后人行再未调整过利率,而是通过调整流动性来影响市场利率。还有就是目前的中国经济和人民银行已今非昔比,中国掌控本国经济的能力不断上升。人行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已越来越老练,而且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已经能够使用更多的工具。
6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852,较上日中间价6.7939,升值87个基点。美联储如期加息人民币淡定,中间价反而升至7个月新高。人们最担心发生的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走强会重燃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人行改变了汇率管理方法以推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近期大涨扭转了走弱倾向。人民币目前的强势不能代表未来,因为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会后记者会上着重强调了联储对经济的乐观预期,给美元带来普遍的提振。而美元加息周期还将持续,人民币终将承受更大压力。
中国现在还可以不加息,但长此以往受到的压力将与日俱增。美联储维持了近来每隔三个月加息1次的节奏,预计年内还将有一次加息,如果不出意料年内再加息,则美元利率最高已经追平人民币,而美联储预计2019年底之前还将加息7次,如此,美元利率将有可能在未来两年多达到2.9%至3%,如果人民币一直按兵不动,则中美货币的利率差将成倍扩大,人民币面临的资本流出压力势必会加剧。现在中国较多采取的是变相加息,在不少领域人民币的实际利率在抬高,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人民币进入加息周期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印度启动大规模税改
印度在去年11月8日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废钞”实验。如今,莫迪又放出了大招:如期启动税改!这将是印度自1947年从英国殖民地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税制改革,也是莫迪自2014年上台执政以来最重大的经济改革措施。
这次税改的目的是通过单一的国家销售税(GST)来取代繁琐且混乱的邦州地方税,并放宽跨境贸易。当局希望通过此举迫使数以百万计的商人开始纳税,以此打击长久存在的地下经济,增加政府收入,促进经济增长。
大规模税改将从7月1日开始如期执行。针对坊间传闻税改执行将推迟,印度国家税务局局长称,“关于国家销售税执行将推迟的传言都是假的,请不要被误导。”印度政府称,新的税收体系将已登记缴纳增值税的700万个纳税人中的80%收录了,希望把其余的大部分收入也吸收进来。
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些专家称,预计新的税收系统将在未来几年内拉动印度GDP增长近一个百分点。当然,这场改革必然会带来混乱,且很可能在短期内拖累经济增长。
新的全国商品和服务税将取代增值税和其他税种,它本身就比很多人预计的要复杂。政府部门还需要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公司在新税收系统中学会注册,教会他们如何在网上填写纳税窗体。执行税改的障碍还在于印度网络基建设施落后,很多地方互联网连接不良,甚至都没有网络覆盖。更关键的是,多年以来,印度全国都存在着广泛的避税情况。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纳税容易度排行榜中,印度在所有190个国家中排在第172位。该国是全世界税收与GDP比例最糟糕的国家之一,为16.6%,而经合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是34%。
(华尔街见闻,2017.6.14)
如何看待数字货币投机热?
一个更多地存在于概念、而非现实里的在线市场,在数分钟时间里筹集了1250万美元,相当于整体估值达到3亿美元。一个月内,这个数字已跃升至28亿美元。另一个项目凭借如下含糊的承诺设立:帮助电脑所有者交易他们闲置的存储空间。这个项目价值3.5亿美元。
理查德•沃特斯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中说,这些众筹项目听上去像是互联网热潮时代的故事,当时投资者的热捧让可能只是拥有一个商业想法的公司估值飙升到荒谬的高度。对这些项目——名叫Gnosis、Storj和Golem——的投机热情无疑是一样的。但这些项目事实上是一种更加怪异的金融现象的一部分。这些是“首次货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简称ICO)。这些公司不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创造股票,而是在创造加密货币。
任何参与此类发售的人都将收到代币,理论上未来可在他们创造的市场中使用。如所有货币一样,这些代币可能具有的任何价值,都将来自人们愿意将其当做交换媒介、或将其视为价值储存手段。
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对此嗤之以鼻。所谓的“替代币”(alt-coin)在数周时间聚集起的泡沫,是电子货币(包括比特币)投机热最让人目瞪口呆的一面。鉴于人们是真的在一个完全没有监管的市场上创造他们自己的货币,骗局肯定层出不穷。
但那样想就忽视了一个要点。对于某些项目,最好是将其视为极端去中心化的实验,以金融业为主要着眼点。如果银行和保险公司以为它们可以驯服区块链,这些项目将提醒它们:毁灭性的去中介化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替代币实体是最简单的科技公司,发布的只是一小条代码。它们的目标是,开发出加密的方式,让相互之间没有其他联系、也没有手段能在线验证彼此身份的交易方能够进行交易。终端用户可以达成用代码设置好的“智能”协议:如果满足一定条件,价值自动转手。如果合同可以编码,交易可以在公开的区块链上验证和发布,谁还需要中介?
这些项目也是分布式治理的实验。这些由小支开发者团队神奇地创造出来的项目,依赖于用户相信:存在一个机制,能解决问题并保障这个系统的未来发展。
当然,这一前景——完全依赖技术的金融——与当今现实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比特币是毒贩和电脑黑客青睐的支付机制,因为用户意见不一,比特币也一直未能拿出加快建设其基础设施的办法。
这就是当前这一波实验大展身手的地方。希望在6月进行ICO的去中心化区块链Tezos,代表了解决比特币管理问题的一种方式。Tezos在自身系统内置入了解决简单纠纷的规则,可能会消除各方为所欲为的失控场面。而且,据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副教授、加密数字货币专家、Tezos顾问埃曼•居恩•西雷尔(Emen Gün Sirer)表示,为让它被更多人接受,代码是重新写成的,以便更适于专家以外的人士进行分析。
就像那场互联网泡沫一样,已爆发的大规模金融投机对替代币创业家而言既是福音又是诅咒。快速致富的前景吸引了更多开发者,带来了创意大爆发,同时也招来了“骗术家”(scam artists),可能会在投机热中埋葬一切。
Ripple的设立是为国际支付提供便利,目前已拥有一些大银行客户。该公司的加密货币——名为Ripples或者XRP——的“市值”在一个月内增加了10倍,达到130亿美元。金融基础设施的一个角落可能成为狂热投机的目标,从中可见替代币领域当前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但是,泡沫也许会很快破灭——Ripple的货币价值较上周触及的顶点已跌去三分之一。
Tezos制造的数字货币单位Tezzies,将于6月发售。Tezzies也许会为ICO“篝火”添加更多燃料——或者到时大火也许已然熄灭。无论是哪种情况,Tezos参与的这波实验大潮不大可能停下来。
正如互联网泡沫那样,也许要一二十年后,才能看清数字货币的颠覆效果究竟有多大。
(FT中文网,2017.6.14)
货币贬值提振经济的理论过时了吗?
几十年来,经济学教科书上一直这么写着:一个国家的货币突然贬值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因为这个国家的出口会因此在全球市场上变得更有竞争力,也更有利可图,这反过来会促进这个国家的国内生产和就业。
但如果这个理论不再正确了呢?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越来越怀疑这种理论站不住脚了,特别是在那些制造业产能不断萎缩而且供应链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内。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本币贬值带来的绝大部分优势都会被零部件进口成本的上升所抵消。
英国正在成为检验全球化是否减弱货币贬值效益的一个案例。尽管金融危机、脱欧公投以及新一轮的政治不确定性让英镑遭受重创,但英国出口并没有像教科书里写的那样做出反应。
去年6月份英镑下跌后,英国米德尔斯堡化工制造商Chemoxy International Ltd.生产的化学品在出口市场上的价值因为汇兑原因增加了约20%,但由于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也跟着上升,这个好处几乎完全被抵消了。Chemoxy首席执行长Ian Stark称,该公司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该公司产品逾60%出口,化工原料约85%进口。Stark称,英镑走弱并非革命性影响。从汽车制造商、食品加工企业到木材厂,英国各类公司正在经历同样的问题。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Adam Posen称,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已随时间流逝而减弱,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镑大跌并未造成大家本来预期的出口增长。Posen在2009年-2012年担任英国央行决定利率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货币币值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有关联?如果有,究竟是怎么的关联?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左右了国际政治。例如,美国制造商长期抱怨美元强劲的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指责日本和中国人为保持低汇率,箝制了美国出口。
1992年,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后,英镑在9月至年底这段时间下跌了11%左右。欧洲汇率机制是欧元的前身,它要求英镑保持在较强水平,超出了英国政府能力范围。之后英国出口大振,一改贸易逆差局面,连续五年实现顺差,经济开始复苏。
2007-2010年,英镑兑主要贸易伙伴货币下跌近25%,且一直不见回升,政府由此乐观地认为出口将增加。2012年,时任财政大臣奥斯本计划在2020年前将出口额从当年的4990亿英镑提高到1万亿英镑。但截至2016年底,英国出口额仅增至5470亿英镑。
当英镑在英国退欧公投后再次遇挫时,英国出口额也未能获得大幅提振。汽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的表现很能说明问题,该公司80%的车辆销往国外。英国脱欧公投前,1英镑兑1.50美元,纽约市场的跑车售价为15万美元,换成英镑为10万英镑。而现在1英镑兑1.27美元,同等销售额能多兑1.8万英镑。但由于该跑车一半以上的零部件都必须从国外购买,汇兑利得受到拖累。阿斯顿·马丁首席执行长Andy Palmer称,过去10年,许多汽车部件供应商迁至海外,其后果是这种效益不复存在。
近几个月,英镑从脱欧公投后的低位反弹,目前英镑兑美元跌15%,兑欧元跌13%。鉴于英国即将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分手”,分析师对英镑仍持悲观看法。首相特蕾莎·梅率领的执政党保守党未能在提前举行的大选中赢得足够席位独立组阁后,英镑兑美元大跌1.7%。
全球经济学家围绕汇率对发达国家贸易的影响争论不已。近期来自世界银行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两份报告称,汇率波动对几个发达经济体贸易活动的影响正在减弱。OECD的报告称,2008年英镑的暴跌以及2012年日圆兑美元的下跌给贸易带来的影响很有限。企业正越来越融入到全球供应链中。在1995至2011年间,OECD国家出口商品中的进口占比从14.9%升至24.3%。
5月份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发布了用于预测实际有效汇率的新数学模型,实际有效汇率是衡量货币币值强弱的一个指标。该行称,标准的汇率模型没有考量深入发展的全球供应链,因而变得越来越过时。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个研究团队在内的其他经济学家则不接受上述观点。他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汇率对贸易的影响随时间流逝而减弱。IMF团队指出,汇率大幅贬值(发达经济体货币贬值至少13%,或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20%)能够在5年时间里带动出口量增长10%。但IMF也做出了补充说明,提出,只有当经济并未发挥全部潜能时,比如经过一轮低迷之后,货币贬值的效果才最为明显。这份分析还指出,金融危机削弱了企业利用货币贬值机会的能力,因为可供利用的信贷不足。但是,弹性汇率在促进解决贸易失衡方面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从英国投票决定脱欧,海外消费者就开始更多地购买英国产品。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在截至4月份的6个月里,英国的出口数量同比增加了3.1%。但同期进口数量的增幅更大,为4.9%。英国国家统计局在最新报告中称,贸易赤字没有明显收窄。
(WSJ中文网,2017.6.12)
中国经济
中国内地积极应对FDI下滑
香港商报讯,国家商务部6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这是中国吸收外资额连续第二个月同比下降。另据商务部数据,1月-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10.8亿元,同比下降0.7%。
尽管吸收外资总额下降,但中国对全球投资者仍然保持较强吸引力。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的报告将中国列为2016年全球引资东道主第三位,“这说明中国仍然是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热土”,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说。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指出,1-5月全国吸收外资呈现以下特点: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继续保持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8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5.9%、4.8%和69.3%。其他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较好,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9.9%;信息传输、计算器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1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32.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同比增长26.1%。
另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7%,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6.6%。
针对外商投资渐向高端产业集聚态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称,随着中国产业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高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吸引全球投资者目光;与此同时,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高企,看重成本优势的外企则会选择撤离。
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竞相出台政策争夺外资背景下,今后中国官方将采取更多措施吸引外资。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当天透露,近期将发布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此外,商务部还表示将深化自贸试验区外资领域先行先试等,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更好的环境。
数据显示,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欧盟28国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增长12.7%、41.8%和6.2%。
2017年5月,内地消费市场的网络零售增长提速明显,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5月同比增长26.5%。该负责人表示,随着一系列消费促进政策陆续落地,消费市场持续创新升级,预计后期消费市场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负责人指出,受节日拉动等因素影响,5月份全国消费市场实现了较快增长,继续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有以下亮点:网络零售增长提速明显、实体零售继续呈现回暖态势、餐饮文化休镕消费增长加快、节能智能商品消费旺盛、消费价格继续温和上涨。
(香港商报,2017.6.16)
IMF将中国GDP增幅预测上调至6.7%
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对中国的年度审议中警告,中国必须趁其仍有稳定增长作为缓冲之际,加快经济改革。
IMF 6月14日在其结束对中国的2017年第四条磋商访问时表示:“改革需要取得更快进展,以确保中期稳定,并应对当前经济发展轨迹可能最终导致急剧调整的风险。”然而,由于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紧,IMF承认“一些近期风险已经消退”。IMF预测,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6.7%(略微高于先前预测的6.6%),之后在2018-20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6.4%,与政府预测相符。不过,据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David Lipton)表示,IMF警告,稳定的增长要求“开展深入的改革,改变当前依赖由信贷主导的投资和债务的增长模式”。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的推动,但由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下滑,投资增长已开始放缓。周三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5月份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下降4.3个百分点,而房地产投资增幅下降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长放缓至7.8%。
中国政府今年将遏制金融风险列为工作重点,担心国内金融和住房市场的泡沫。监管机构开始打击投机活动,约束从保险公司到房地产开发商等各类机构。“没有人知道中国还有多少时间可推行改革。但中国需要改革,否则资本回报率将继续下滑,”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的胡伟俊表示。中国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主要城市的住房需求,导致房价停滞或下降,销售大幅下滑。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渠道受到挤压。“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近期的措施并不算是改革,而是收紧政策,”胡伟俊补充说。“他们肯定会降低短期风险,但长期风险仍然存在。”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